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9163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包括有罩体,所述罩体包括有支脚,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支脚具有用于定位所述罩体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支脚之间至少局部形成有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灶用隔热罩具有能起到定位作用的定位件,并且定位件与支脚之间具有间隙能避免定位件的热量传到至支脚,而使得支脚高温而对支撑表面(比如灶具面板)造成的损坏,当定位件未放置至盛液盘的定位凹口中,其它的放置方式都会造成隔热罩搁置的不稳定,进而避免灶用隔热罩放置错误而导致锅支脚的脚片被火孔形成的火焰燃烧,从而容易导致烟气过高。烟气过高。烟气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厨具
,尤其涉及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燃气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锅具搭置在锅支架上来加热,锅与燃烧器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间隔,这样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除了用来加热锅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逃逸到周围环境中,造成能源浪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国内就出现了一些集热聚能结构,如本申请人的申请的ZL201721665758.2(CN207962760U)的中国技术《一种用于燃气灶的聚能罩及应用有该用于燃气灶的聚能罩的灶具》,该聚能罩能够有效地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聚集,用于锅具的加热,进而提高能效,但聚能罩在使用过程中会容易发生相对盛液盘的移动,为此需要对聚能罩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稳定放置的灶用隔热罩。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使得灶用隔热罩稳定放置的燃气灶。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灶用隔热罩,包括有罩体,所述罩体包括有支脚,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支脚具有用于定位所述罩体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支脚之间至少局部形成有间隙。
[0006]进一步地,所述支脚包括有用于安装所述定位件的安装部。安装部优选地可以为设置在支脚内侧端,能隐藏安装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包括有竖向部和与各自对应的所述支脚之底端相连接的横向部,所述竖向部与所述安装部相配合以使得所述定位件安装在各自对应的支脚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竖向部与各自对应的所述支脚上的安装部之间具有所述间隙。该间隙能够能从本源上避免隔热罩的热量传递至锅支脚后并向下传导至定位件,最终产生的热量损失。
[0009]为了有效地避免了因支脚高温而对支撑表面(比如灶具面板)造成的损坏,优选地,所述横向部的中央还具有能供脚垫插入的插入部。
[0010]从结构简单的角度考虑,优选地,所述横向部于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部还具有能将所述横向部连接在所述支脚上的连接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为沿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部周向间隔设置的连接凸柱,对应地,所述罩体包括相互对合的上层罩和下层罩,并且所述的上层罩和下层罩之间至少局部形成有空腔,所述的下层罩在对应所述空腔的底壁具有向下延伸所述支脚,所述支脚具有供所述连接凸柱伸入至所述空腔的通孔。支脚只要设置在空腔的底壁之下,就能因空腔的
阻隔而有效地减少热量传导至支脚,从而既避免了热量的散热从而提高隔热罩的聚能效果,也有效地避免了因支脚高温而对支撑表面(比如灶具面板)造成的损坏,同时,支脚与定位件之间具有间隙,则能从本源上避免隔热罩的热量传递至锅支脚后并向下传导至定位件,最终产生的热量损失。
[0012]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所述的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包括有盛液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液盘包括有盘体,所述盘体的中央位置具有凸出于盘体表面的导流部,所述盘体于导流部的外周具有供所述罩体搁置的边沿部,而所述边沿部具有至少一个供所述保持位定位的凹口。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灶用隔热罩具有能起到定位作用的定位件,并且定位件与支脚之间具有间隙能避免定位件的热量传到至支脚,而使得支脚高温而对支撑表面(比如灶具面板)造成的损坏,当定位件未放置至盛液盘的定位凹口中,其它的放置方式都会造成隔热罩搁置的不稳定,进而避免灶用隔热罩放置错误而导致锅支脚的脚片被火孔形成的火焰燃烧,从而容易导致烟气过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灶用隔热罩的剖视图;
[0017]图4为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灶用隔热罩搁置在盛液盘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盛液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1]如图1~6所示,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灶用隔热罩包括有罩体1,该罩体1包括有支脚11,至少一个支脚11具有用于定位罩体1的定位件2,定位件2与支脚11之间至少局部形成有间隙3。支脚11包括有用于安装定位件2的安装部4,安装部4优选地可以为设置在支脚11内侧端,能隐藏安装部4。定位件2包括有竖向部21和与各自对应的支脚11之底端相连接的横向部22,竖向部21与安装部4相配合以使得定位件2安装在各自对应的支脚11上。竖向部21与各自对应的支脚11上的安装部4之间具有所述间隙3。该间隙3能够能从本源上避免隔热罩的热量传递至锅支脚11后并向下传导至定位件2,最终产生的热量损失。为了有效地避免了因支脚11高温而对支撑表面(比如灶具面板)造成的损坏,优选地,横向部22的中央还具有能供脚垫5插入的插入部221。从结构简单的角度考虑,横向部22于插入部221的外周部还具有能将横向部22连接在支脚11上的连接部。
[0022]本实施例的连接部为沿插入部221的外周部周向间隔设置的连接凸柱222,对应地,罩体1包括相互对合的上层罩1a和下层罩1b,并且上层罩1a和下层罩1b之间至少局部形成有空腔10,下层罩1b在对应空腔10的底壁具有向下延伸支脚11,支脚11具有供连接凸柱222伸入至空腔10的通孔111。支脚11只要设置在空腔10的底壁之下,就能因空腔10的阻隔而有效地减少热量传导至支脚11,从而既避免了热量的散热从而提高隔热罩的聚能效果,
也有效地避免了因支脚11高温而对支撑表面(比如灶具面板)造成的损坏,同时,支脚11与定位件2之间具有间隙3,则能从本源上避免隔热罩的热量传递至锅支脚11后并向下传导至定位件2,最终产生的热量损失。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该燃气灶包括有盛液盘5,盛液盘5包括有盘体,盘体的中央位置具有凸出于盘体表面的导流部50,盘体于导流部50的外周具有供罩体1搁置的边沿部51,而边沿部51具有至少一个供保持位定位的凹口511。当定位件2未放置至盛液盘5的定位凹口511中,其它的放置方式都会造成隔热罩搁置的不稳定,进而避免因灶用隔热罩放置错误而导致锅支脚11的脚片被火孔形成的火焰燃烧,从而容易导致烟气过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灶用隔热罩,包括有罩体(1),所述罩体(1)包括有支脚(1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支脚(11)具有用于定位所述罩体(1)的定位件(2),所述定位件(2)与所述支脚(11)之间至少局部形成有间隙(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11)包括有用于安装所述定位件(2)的安装部(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2)包括有竖向部(21)和与各自对应的所述支脚(11)之底端相连接的横向部(22),所述竖向部(21)与所述安装部(4)相配合以使得所述定位件(2)安装在各自对应的支脚(1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部(21)与各自对应的所述支脚(11)上的安装部(4)之间具有所述间隙(3)。5.根据权要求4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部(22)的中央还具有能供脚垫(5)插入的插入部(22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情刘晓刚俞瑜徐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