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法兰行星轮毂轴承单元
[0001]本技术属于轮毂轴承
,具体涉及一种双法兰行星轮毂轴承单元。
技术介绍
[0002]轮毂轴承是机动车或电动车车轮部分的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承载重量和为轮毂的转动提供精确引导,是电机运动系统的关键部件,在现有的轮毂轴承中,为提高电功率密度,通常将减速器放置其中。现有的轮毂轴承中,减速器通常布置在轮毂轴承一侧,然而现有的上述轮毂轴承的缺点是体积较大,结构不够紧凑,未充分利用轮毂轴承内部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法兰行星轮毂轴承单元。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法兰行星轮毂轴承单元,包括具有第一法兰盘的轮毂内齿圈、太阳轮、行星架、以及安装在行星架上的位于太阳轮与轮毂内齿圈之间起传动作用的若干行星轮,太阳轮由太阳轮轴支撑,行星轮由行星轮轴支撑;行星架包括大内圈和与大内圈固接的盖子,大内圈具有位于轮毂内齿圈一端的第二法兰盘和从第二法兰盘端面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盖子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法兰双法兰行星轮毂轴承单元,包括具有第一法兰盘的轮毂内齿圈、太阳轮、行星架、以及安装在行星架上的位于太阳轮与轮毂内齿圈之间起传动作用的若干行星轮,所述太阳轮由太阳轮轴支撑,所述行星轮由行星轮轴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包括大内圈和与大内圈固接的盖子,所述大内圈具有位于轮毂内齿圈一端的第二法兰盘和从第二法兰盘端面轴向延伸的中心轴,所述盖子和第二法兰盘与轮毂内齿圈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太阳轮和行星轮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太阳轮具有轴向贯穿设置的中心孔,所述太阳轮套设在中心轴外;所述中心轴的两端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太阳轮中心孔转动连接;所述太阳轮一端的太阳轮轴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盖子上的第二孔转动连接,所述太阳轮另一端的太阳轮轴通过第三轴承与所述第二法兰盘上的第三孔转动连接;所述行星轮一端的行星轮轴通过第四轴承与所述盖子上的第四孔转动连接,所述行星轮另一端的行星轮轴通过第五轴承与所述第二法兰盘上的第五孔转动连接;所述轮毂内齿圈的一端通过第六轴承与盖子转动连接,所述轮毂内齿圈的另一端通过第七轴承与所述第二法兰盘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法兰行星轮毂轴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包括第一保持架和安装在第一保持架上的第一滚珠,所述太阳轮的中心孔内壁上具有供所述第一滚珠滚动的第一外圈滚道,所述中心轴上具有供所述第一滚珠滚动的第一内圈滚道;和/或所述第二轴承包括第二保持架和安装在第二保持架上的第二滚珠,所述盖子的第二孔内壁上具有供所述第二滚珠滚动的第二外圈滚道,所述太阳轮轴外壁上具有供所述第二滚珠滚动的第二内圈滚道;和/或所述第三轴承包括第三保持架和安装在第三保持架上的第三滚珠,所述第二法兰盘的第三孔内壁上具有供所述第三滚珠滚动的第三外圈滚道,所述太阳轮轴外壁上具有供所述第三滚珠滚动的第三内圈滚道;和/或所述第四轴承包括第四保持架和安装在第四保持架上的第四滚珠,所述盖子的第四孔内壁上具有供所述第四滚珠滚动的第四外圈滚道,所述行星轮轴外壁上具有供所述第四滚珠滚动的第四内圈滚道;和/或所述第五轴承包括第五保持架和安装在第五保持架上的第五滚珠,所述第二法兰盘的第五孔内壁上具有供所述第五滚珠滚动的第五外圈滚道,所述行星轮轴外壁上具有供所述第五滚珠滚动的第五内圈滚道;和/或所述第六轴承包括第六保持架和安装在第六保持架上的第六滚珠,所述轮毂内齿圈的内壁上具有供所述第六滚珠滚动的第六外圈滚道,所述行盖子上具有供所述第六滚珠滚动的第六内圈滚道;和/或所述第七轴承包括第七保持架和安装在第七保持架上的第七滚珠,所述轮毂内齿圈的内壁上具有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时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