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9093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显影盒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中的显影辊和送粉辊、以及固定在壳体上的出粉刀,送粉辊用于将壳体中容纳的碳粉供应至显影辊,出粉刀用于调节显影辊表面的碳粉层厚度,出粉刀包括刀架、与刀架连接的刀片和弯折部,所述刀架被固定在壳体上,刀片位于显影辊与送粉辊之间,并与显影辊外表面接触,弯折部与刀片分别位于刀架的两个相对末端,所述出粉刀的结构被改变,相应的,出粉刀刀片不再是“趴”在显影辊的外表面上,而是进入到显影辊与送粉辊之间,出粉刀与显影辊能够保持良好接触的同时,显影辊的旋转也不会受到影响。显影辊的旋转也不会受到影响。显影辊的旋转也不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影盒


[0001]本技术涉及激光打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激光打印机中的显影盒。

技术介绍

[0002]图1是现有一种激光打印机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图1B是现有激光打印机门盖上设置的芯片触针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A所示是现有一种彩色激光打印机1,其中需要安装四种颜色显影盒100才能工作,分别为黑色(100K)、蓝色(100C)、红色(100M)和黄色(100Y),每种颜色显影盒除了所容纳的碳粉量不同外,结构基本相同。
[0003]每种显影盒沿安装方向A被安装,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中的显影辊102、用于调节显影辊102表面碳粉层厚度的出粉刀以及安装在壳体后端面101上的芯片180,所述芯片180用于在显影盒100与激光打印机中间建立通信连接。
[0004]沿安装方向A,显影辊102位于壳体的前端,芯片180位于壳体的后端,出粉刀安装在壳体上,并在图1A所示角度下,从上向下贴在显影辊102外表面,此时的出粉刀像“趴”在显影辊102的外表面一样,以此种方式安装的出粉刀虽然也可以调整显影辊102表面的碳粉层厚度,但出粉刀的安装精度要求较高,主要体现为,出粉刀的安装位置既要保证能够调整显影辊外表面的碳粉层厚度,还要确保不影响显影辊102的旋转,通常,如果出粉刀与显影辊外表面接触的压力过大时,不利于显影辊102的正常旋转,可能造成显影辊102外表面被磨损,如果出粉刀与显影辊外表面接触的压力过小时,不利于显影辊102外表面碳粉层厚度的调节。
[0005]激光打印机门盖11上设置有用于与芯片180接触的触针组,每种颜色显影盒对应一个触针组,每个触针组包括四个触针13,如图1B所示,每个触针13以可伸缩的方式设置,当关闭门盖11时,每个触针13的末端面130与相应芯片180上的触点接触。所述芯片180以垂直于安装方向A的方式被安装,触针13也以垂直于门盖11的方式被安装,只有门盖11被完全关闭,触针末端面130才能够与芯片触点接触。随着激光打印机使用的老化,触针13的伸缩性可能会衰减,此时,即使门盖11被完全关闭,触针13也会接触不到芯片180,从而造成显影盒100与激光打印机之间的通信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显影盒,通过改变出粉刀的结构改变出粉刀与显影辊的接触方式,从而确保出粉刀与显影辊表面保持良好接触,且不影响显影辊的旋转,所采用的方案为:
[0007]显影盒,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中的显影辊和送粉辊、以及固定在壳体上的出粉刀,送粉辊用于将壳体中容纳的碳粉供应至显影辊,出粉刀用于调节显影辊表面的碳粉层厚度,出粉刀包括刀架、与刀架连接的刀片和弯折部,所述刀架被固定在壳体上,刀片位于显影辊与送粉辊之间,并与显影辊外表面接触,弯折部与刀片分别位于刀架的两个相对末
端。
[0008]其中,刀架与弯折部一体形成,刀架整体呈长方体形,包括与显影盒纵向方向和安装方向均平行的平面、与平面相邻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与纵向方向平行,但与安装方向垂直;刀片包括与刀架固定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从连接部延伸的抵接部,连接部与平面连接,抵接部从连接部弯折90
°
形成。
[0009]抵接部的第一部分被支撑面支撑,抵接部的第二部分进入显影辊与送粉辊之间;连接部与抵接部相互垂直。
[0010]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与刀片的延伸方向相同,刀片比刀架短,在刀片的纵向末端与刀架的纵向末端之间形成空缺部,沿出粉刀的纵向方向,弯折部比刀架短,在弯折部的纵向末端与刀架的纵向末端之间形成空缺部。
[0011]出粉刀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刀架两个纵向末端的螺钉孔,所述空缺部与螺钉孔相对。
[0012]本技术中,出粉刀的结构被改变,相应的,出粉刀刀片不再是“趴”在显影辊的外表面上,而是进入到显影辊与送粉辊之间,出粉刀与显影辊能够保持良好接触的同时,显影辊的旋转也不会受到影响。
附图说明
[0013]图1A是现有一种激光打印机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0014]图1B是现有激光打印机门盖上设置的芯片触针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涉及的显影盒的立体图。
[0016]图3是本技术涉及的显影盒中部分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涉及的显影盒中驱动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涉及的显影盒中显影辊和送粉辊与壳体分解后的示意图。
[0019]图6A和图6B是本技术涉及的出粉刀的立体图。
[0020]图7是本技术涉及的显影盒中粉仓盖的立体图。
[0021]图8是本技术涉及的显影盒中芯片组件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0022]图9是本技术涉及的显影盒中芯片与触针接触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4]图2是本技术涉及的显影盒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涉及的显影盒中部分部件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涉及的显影盒中驱动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涉及的显影盒中显影辊和送粉辊与壳体分解后的示意图。
[0025]显影盒1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中的显影辊3、与显影辊3接触的出粉刀4和送粉辊7、位于壳体驱动端的传动齿轮组5、以及位于壳体上的芯片组件6,壳体包括相互结合的底壳2和面盖2c,二者之间形成容纳碳粉的空间20,送粉辊7用于将碳粉向显影辊3表面输送,出粉刀4用于调节显影辊3表面的碳粉层厚度;同时,显影盒1还包括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中的搅拌架8,所述搅拌架8靠近送粉辊7设置,用于保持送粉辊7附近的碳粉松散,防止碳粉结块。
[0026]显影盒1可沿安装方向A1被安装,沿拆卸方向A2被取出,参考显影盒安装时所处的方位,安装方向A1的上方为显影盒的上方B1,安装方向A1的下方为显影盒的下方B2,沿安装方向A1,壳体具有位于前端的前末端2a以及位于后端的后末端2b,其中,显影辊3位于前末端2a,芯片组件6被安装在壳体的后端面21上,整体上看,芯片组件6向下方倾斜。
[0027]显影辊3具有显影辊轴31,送粉辊7具有送粉辊轴71,进一步的,显影盒1还包括设置在驱动端的显影辊轴定位部27以及突柱29,显影辊轴31穿过定位部27。传动齿轮组5包括显影辊齿轮51、中间齿轮52、送粉辊齿轮53和搅拌架齿轮54,位于传动齿轮组5的纵向外侧还设置有驱动端盖28,所述驱动端盖28一方面用于防止传动齿轮组5中的各个齿轮脱落,另一方面用于限制显影辊3和送粉辊7在纵向方向的移动。
[0028]显影辊齿轮51安装在显影辊轴31的末端,送粉辊齿轮53安装在送粉辊轴71的末端,搅拌架齿轮54与搅拌架8连接,中间齿轮52安装在突柱29上,所述传动齿轮组5中各个齿轮之间的传动关系为:显影辊齿轮51从激光打印机中接收驱动力后,显影辊齿轮51驱动中间齿轮52旋转,中间齿轮52再驱动送粉辊齿轮53旋转,最后,送粉辊齿轮53驱动搅拌架齿轮54旋转,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显影盒,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中的显影辊和送粉辊、以及固定在壳体上的出粉刀,送粉辊用于将壳体中容纳的碳粉供应至显影辊,出粉刀用于调节显影辊表面的碳粉层厚度,其特征在于,出粉刀包括刀架、与刀架连接的刀片和弯折部,所述刀架被固定在壳体上,刀片位于显影辊与送粉辊之间,并与显影辊外表面接触,弯折部与刀片分别位于刀架的两个相对末端;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与刀片的延伸方向相同;沿出粉刀的纵向方向,弯折部比刀架短,在弯折部的纵向末端与刀架的纵向末端之间形成空缺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刀架与弯折部一体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刀架整体呈长方体形,包括与显影盒纵向方向和安装方向均平行的平面、与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雪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汇鑫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