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靶向Pim-1激酶的酞菁-5-溴-1-苯并呋喃-2-羧酸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9831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靶向Pi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靶向Pim

1激酶的酞菁
‑5‑

‑1‑
苯并呋喃
‑2‑
羧酸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靶向Pim

1激酶的酞菁
‑5‑

‑1‑
苯并呋喃
‑2‑
羧酸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癌症的治疗手段有化疗、放疗、手术切除、光动力治疗,其中光动力治疗因为具有选择性、微创、毒性较小而具有较大的潜力。光动力治疗中用到的光敏剂主要是卟啉和酞菁,酞菁是一种大环平面的结构,自身靶向性能不足,这会严重降低光动力治疗的效果,所以提高酞菁靶向性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0003]Pim

1激酶在一些肿瘤中高度表达,比如三阴性乳腺癌,但是在正常组织几乎不表达。临床数据表明Pim

1激酶和肿瘤的整个阶段都有关,从肿瘤的初期阶段到肿瘤的转移和扩散,因此Pim

1激酶是一个潜在的靶点。5


‑1‑
苯并呋喃
‑2‑
羧酸是一种Pim

1激酶的抑制剂,其可以靶向到Pim

1激酶中。
[0004]基于Pim

1激酶在肿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专利技术提出了把酞菁和5


‑1‑
苯并呋喃
‑2‑
羧酸的活性结构域结合在一起,利用5


‑1‑
苯并呋喃
‑2‑
羧酸对Pim

1激酶的靶向性以增强配合物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酞菁容易聚集的问题,提供一种靶向Pim

1激酶的酞菁
‑5‑

‑1‑
苯并呋喃
‑2‑
羧酸配合物,其利用5


‑1‑
苯并呋喃
‑2‑
羧酸对Pim

1激酶的靶向性,通过将酞菁和酶结合以增强酞菁的靶向性,提高单线态氧产率,进而提高治疗效率。
[0006]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靶向Pim

1激酶的酞菁
‑5‑

‑1‑
苯并呋喃
‑2‑
羧酸配合物,其化学结构式为:
[0008][0009]所述靶向Pim

1激酶的酞菁
‑5‑

‑1‑
苯并呋喃
‑2‑
羧酸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1)将3

硝基邻苯二甲腈、对羟基苯甲酸甲酯、K2CO3按摩尔比1:1:2溶于DMF(二甲基甲酰胺)中,常温搅拌反应24~48h后,往反应液里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其析出白色沉淀,过
滤并烘干,得到化合物1a,其化学结构式为:其中,所用水和DMF的体积比为5:1;
[0011]2)将化合物1a、邻苯二甲腈溶于正戊醇,加热到110~130℃后加入锌源,搅拌均匀后再加入DBU(1,8

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
‑7‑
烯),回流反应36~48h,之后旋干正戊醇,加入过量的20wt%氢氧化钠水溶液,回流反应24~48h,旋干溶液后加入20wt%盐酸水溶液调节pH至3.0,过滤得到蓝色固体,取蓝色固体过硅胶柱,以EA(乙醇)

DMF的体积比为100:1为洗脱剂冲洗至无酞菁,再以EA

DMF的体积比为20:1进行洗脱,收集目标产物2a,其化学结构式为:其中,所用化合物1a、邻苯二甲腈、DBU与锌源的摩尔比为1:7:8:4,所述锌源为氯化锌或醋酸锌;
[0012]3)将5


‑1‑
苯并呋喃
‑2‑
羧酸(cas:10242

11

2)、NHS(N

羟基琥珀酰亚胺)、DCC(N,N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用DCM(二氯甲烷)溶解,常温搅拌反应24h~48h后旋干,产物过中性硅胶柱,以DCM作为洗脱剂,收集黄色固体3a,其化学结构式为:其中所用5


‑1‑
苯并呋喃
‑2‑
羧酸、NHS、DCC的摩尔比为1:1:1;
[0013]4)将产物2a、NHS、EDCI(碳化二亚胺)用THF(四氢呋喃)溶解,常温搅拌反应48h~72h之后,往溶液中加入己二胺化合物,回流反应1小时,旋干溶液,往圆底烧瓶里面加入少量水,摇匀后把水倒掉,之后旋干,加入黄色固体3a和DMF,100~120℃反应2h,旋干后过硅胶柱,以DCM

CH3OH的体积比为100:1进行洗脱除掉杂质,再用DCM

CH3OH的体积比为30:1进行洗脱纯化,收集产物,用同样的洗脱除杂、纯化条件重复过柱2~3次之后,得到纯的目标产物;其中,所用产物2a、NHS、EDCI、己二胺化合物、黄色固体3a的摩尔比为1:1:1:5:1。
[0014]所述靶向Pim

1激酶的酞菁
‑5‑

‑1‑
苯并呋喃
‑2‑
羧酸配合物可用于合成光动力抗肿瘤药物。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本专利技术所合成的配合物结构稳定,无异构体,容易合成;
[0017]2)本专利技术中5


‑1‑
苯并呋喃
‑2‑
羧酸活性结构域的引入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对于配合物的摄取,且5


‑1‑
苯并呋喃
‑2‑
羧酸活性结构域可以靶向Pim

1激酶,增强配合物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增强光动力治疗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合成酞菁
‑5‑

‑1‑
苯并呋喃
‑2‑
羧酸配合物BF

Pc的工艺路线图。
[0019]图2为对比例合成H

Pc的工艺路线图。
[0020]图3为实施例所合成BF

Pc(A)和H

Pc(B)在DMF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0021]图4为BF

Pc和H

Pc在光照条件下对于4T1细胞和HELF细胞的毒性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靶向Pim

1激酶的酞菁
‑5‑

‑1‑
苯并呋喃
‑2‑
羧酸配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结构式为: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Pim

1激酶的酞菁
‑5‑

‑1‑
苯并呋喃
‑2‑
羧酸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3

硝基邻苯二甲腈、对羟基苯甲酸甲酯、K2CO3溶于DMF中,常温搅拌反应24~48h后,往反应液里加入水,使其析出白色沉淀,过滤并烘干,得到化合物1a,其化学结构式为:2)将化合物1a、邻苯二甲腈溶于正戊醇,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加入锌源,搅拌均匀后再加入1,8

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
‑7‑
烯DBU,回流反应36~48h,之后旋干正戊醇,加入过量的20wt%氢氧化钠水溶液,回流反应24~48h,旋干溶液后调节pH,过滤得到蓝色固体,取蓝色固体过硅胶柱,洗脱冲洗至无酞菁,收集目标产物2a,其化学结构式为:其中的M为Zn;3)将5


‑1‑
苯并呋喃
‑2‑
羧酸、N

羟基琥珀酰亚胺NHS、N,N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用二氯甲烷DCM溶解,常温搅拌反应24h~48h后旋干,产物过中性硅胶柱,以DCM作为洗脱剂,收集黄色固体3a,其化学结构式为:
4)将产物2a、NHS、碳化二亚胺EDCI用四氢呋喃THF溶解,常温搅拌反应48h~72h之后,往溶液中加入己二胺化合物,回流反应1小时,旋干溶液,往圆底烧瓶里面加入水,摇匀后把水倒掉,之后旋干,加入黄色固体3a和DMF,高温反应,旋干后过硅胶柱,洗脱除掉杂质,再进行洗脱纯化,收集产物,用同样的洗脱除杂、纯化条件重复过柱2~3次之后,得到纯的目标产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靶向Pim

1激酶的酞菁
‑5‑

‑1‑
苯并呋喃
‑2‑
羧酸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用3

硝基邻苯二甲腈、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与K2CO3的摩尔比为1:1:2,所用水和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涓涓薛金萍黄坤山张雅兰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