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视觉烧结矿粒度直径及粒度分布检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820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觉烧结矿粒度直径及粒度分布检测仪,具体涉及粒度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检测仪,所述检测仪的上表面与防护外壳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外壳内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外表面与检测仪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照明装置、相机装置、第二连接块、滑孔和定位盖板,使得在清理相机装置时,烧结矿粒不易因高压气体的推动而出现位移的情况,同时对由于采取循环处理的方式,使得镜头表面的废屑不易堆积在检测仪内部,降低了杂质在高压气体的推动下划伤相机装置,从而保障了相机装置的实际使用效果,同时降低了相机装置出现被划伤的情况,进而对该粒度分布检测仪对烧结矿粒检测数据的精准性起到了保障的效果。到了保障的效果。到了保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视觉烧结矿粒度直径及粒度分布检测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粒度检测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视觉烧结矿粒度直径及粒度分布检测仪。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雾化喷头广泛应用于花场、草坪、绿地、厂房、温室、农业节水灌溉中,雾化喷头是将有压流体通过喷头喷射到空中,喷射出的流体呈雾状散落。在通过雾化喷头将流体雾化时,如果流体里面含有颗粒物可能会导致雾化喷头堵塞,所以通常需要用到激光粒度仪对喷雾进行颗粒度检测,激光粒度仪是专指通过颗粒的衍射或散射光的空间分布来分析颗粒大小的仪器,它是根据颗粒能使激光产生散射这一物理现象测试粒度分布的。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113188960A)公开了一种颗粒度及粒径分布检测装置,其在说明书中提出“燃煤电厂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CFB)具有高效、低污染,适应多种燃料、负荷调节性能好和灰渣综合可用性强等优越性能。但CFB锅炉对入炉燃料的颗粒度及颗粒级配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入炉煤的颗粒度、粒径分布及颗粒级配,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启动、运行控制、燃烧效率均有很大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时的基本要求就是床料沸腾时的稀相区和密相区分布正常,床温维持稳定,因此,对入炉煤的颗粒度一定要有保证,且要有适当的筛分比例。如在运行中有大煤块大量地进入流化床内燃烧时,会在床体中沉积形成死区,破坏正常的流化状态,使炉内温度场不均匀,会因床温过低或床温过高造成结焦而被迫停炉。如果煤的颗粒组分过细,则造成细粉量扬析,甚至连分离器都捕捉不到,未完全燃烧就进入尾部烟道,造成尾部飞灰增加,飞灰含碳量增加(严重时高达50%以上),使得锅炉热效率降低。因此,对入炉煤的颗粒度及粒径分布及时取样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部分循环流化床发电厂都是通过机械取样或者人工取样后,采用实验室化验的方法检测入炉煤的颗粒度及粒径分布;根据煤种的不同,一般化验时间为6

8小时,每班化验一次。因此,现行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不能对破碎机出口颗粒度效果的实时检测和及时分析,以便发现问题和采取调整措施;2)由于人为因素和客观条件影响,造成检测结果存在偏差。对于无中间配级煤仓的发电厂,经二次碎煤机破碎后的燃煤经过皮带直接进入锅炉燃烧,由于人工取样化验时间长,不能及时检测得出信息反馈,燃煤已经送入炉膛燃烧了,对运行调节不利,不利于提前预防和控制由于颗粒度超标造成的锅炉运行生产事故的发生。火电厂针对入炉煤的颗粒度及粒径分布的检测,现行采用实验室化验的常用方法为:按照GB/T477

2008煤炭筛分试验方法,按照大筛分和小筛分方法,对入炉煤进行颗粒度粒级按照质量进行分析检验。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目前为止新的颗粒粒度仪器和方法有以下几种:动态光散射方法、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共振质量测量技术、激光衍射技术、空间滤波测速仪、自动成像技术。但是现有的入炉煤检测均是处于实验室检测阶段,不能实现入炉煤的在线检测”但其在实际的操作应用中,并不能完全解决检测仪内部镜头检测效果的问题,因此在于现有的粒度分布检测仪以及所引用的对比案例中描述的装置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0004]现有的大部分粒度分布检测仪在使用的过程中多采用高压气流对相机镜头清理
的方式处理相机镜头表面的杂质,然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整套粒度分布检测仪采用一体化密封的设计,导致放置在其内部需要检测的颗粒物往往会随着高压气体的流通而出现位移的情况,甚至部分颗粒物会随着气体的流动而撞击相机镜片,不仅难以保障相机镜片的实际使用效果,且容易造成相机镜片表面出现划伤的情况,从而导致检测数据出现极大误差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视觉烧结矿粒度直径及粒度分布检测仪,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大部分粒度分布检测仪在使用的过程中多采用高压气流对相机镜头清理的方式处理相机镜头表面的杂质,然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整套粒度分布检测仪采用一体化密封的设计,导致放置在其内部需要检测的颗粒物往往会随着高压气体的流通而出现位移的情况,甚至部分颗粒物会随着气体的流动而撞击相机镜片,不仅难以保障相机镜片的实际使用效果,且容易造成相机镜片表面出现划伤的情况,从而导致检测数据出现极大误差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视觉烧结矿粒度直径及粒度分布检测仪,包括检测仪,所述检测仪的上表面与防护外壳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外壳内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外表面与检测仪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正面的一端与位于后方的第一旋转装置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旋转装置相对面的一端与同一个密封罩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罩卡接在滑孔内,所述滑孔开设在检测仪的上表面,两个第一旋转装置分别卡接在两个凹槽内,所述凹槽开设在检测仪的上表面,所述密封罩内设置有相机装置。
[0007]所述相机装置卡接在检测仪的上表面,所述相机装置的底端位于检测仪内,所述相机装置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照明装置,所述检测仪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盖板,且两个定位盖板的内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块,两个第一连接块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进气孔,且两个进气孔内均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形状与进气孔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密封板的上表面通过第二旋转装置与第一连接块的上表面铰接,位于左侧连接孔内密封板的数量为四个,位于右侧进气孔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连接孔,位于右侧第一连接块通过连接孔与风机相连通,位于左侧第一连接块通过定位盖板与风机相连通。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凹槽的形状与第一旋转装置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检测仪的内壁与风机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对应两个连接孔内均开设有放置槽,且两个放置槽内均设置有弹性装置,位于左侧放置槽内弹性装置的数量为四个,位于右侧放置槽内弹性装置的数量为两个。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盖板,且四个限位盖板的下表面分别与四个密封板的上表面搭接,位于左侧对应两个弹性装置的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放置槽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弹性装置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两个密封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位于右侧放置槽内壁的上表面与两个弹性装置的顶端固定连接,且两个弹性装置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密封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装置由伸缩杆和弹簧组成,所述伸缩杆和弹簧均设置为弧形。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密封罩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密封垫,且两个
密封垫的相对面分别与四个夹持块相远离的一面固定连接,对应两个夹持块的相对面分别与第二连接块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罩内开设有排气孔,所述密封罩内开设有集气孔,所述第二连接块内开设有安装孔。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连接块内开设的安装孔内设置有挤压管,位于上方第二连接块通过挤压管与集气孔相连通,位于下方第二连接块通过挤压管与排气孔相连通。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检测仪的上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视觉烧结矿粒度直径及粒度分布检测仪,包括检测仪(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1)的上表面与防护外壳(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外壳(2)内设置有驱动装置(3),所述驱动装置(3)的外表面与检测仪(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3)正面的一端与位于后方的第一旋转装置(4)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装置(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旋转装置(4)相对面的一端与同一个密封罩(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罩(5)卡接在滑孔(6)内,所述滑孔(6)开设在检测仪(1)的上表面,两个第一旋转装置(4)分别卡接在两个凹槽(7)内,所述凹槽(7)开设在检测仪(1)的上表面,所述密封罩(5)内设置有相机装置(8);所述相机装置(8)卡接在检测仪(1)的上表面,所述相机装置(8)的底端位于检测仪(1)内,所述相机装置(8)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照明装置(9),所述检测仪(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盖板(10),且两个定位盖板(10)的内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块(11),两个第一连接块(11)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进气孔(13),且两个进气孔(13)内均设置有密封板(12),所述密封板(12)的形状与进气孔(13)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密封板(12)的上表面通过第二旋转装置(15)与第一连接块(11)的上表面铰接,位于左侧连接孔(14)内密封板(12)的数量为四个,位于右侧进气孔(13)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连接孔(14),位于右侧第一连接块(11)通过连接孔(14)与风机(19)相连通,位于左侧第一连接块(11)通过定位盖板(10)与风机(19)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烧结矿粒度直径及粒度分布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7)的形状与第一旋转装置(4)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检测仪(1)的内壁与风机(1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对应两个连接孔(14)内均开设有放置槽(17),且两个放置槽(17)内均设置有弹性装置(18),位于左侧放置槽(17)内弹性装置(18)的数量为四个,位于右侧放置槽(17)内弹性装置(18)的数量为两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烧结矿粒度直径及粒度分布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盖板(16),且四个限位盖板(16)的下表面分别与四个密封板(12)的上表面搭接,位于左侧对应两个弹性装置(18)的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放置槽(17)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弹性装置(18)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两个密封板(12)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位于右侧放置槽(17)内壁的上表面与两个弹性装置(1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康罗曼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顶力康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