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惯性驱动马达和用于控制该马达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惯性驱动马达和用于控制惯性驱动马达的方法。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惯性驱动马达,其被配置为通过粘滑效应(stick
‑
slip effect)来驱动待驱动元件。
技术介绍
[0002]这种惯性驱动马达从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US 5,593,033 B2公开了一种粘滑式压电马达,其包括两个压电元件,这两个压电元件连接到共同的保持元件。每个压电元件在其端部设置有摩擦元件。因此,每个压电元件被配置为在用激励电压信号激励时使其相应的摩擦元件移位。
[0003]EP 3 089 348B1公开了一种压电马达,其包括由两个弹性元件联接的两个压电致动器。在用相同的激励电压信号激励压电致动器时,弹性元件移位。为了实现待驱动元件的期望粘滑驱动,压电致动器在其极化(polarization)方向上不同,从而彼此相反地膨胀和收缩。需要不同的压电致动器被认为是不利的,因为这增加了生产复杂性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惯性驱动马达(1),包括:待驱动元件(2);以及定子(3),所述定子(3)包括:弹性框架(4),至少一个摩擦元件(6),其布置在所述弹性框架(4)上并被配置为与所述待驱动元件(2)摩擦接触,以及第一机电致动器(5a)和第二机电致动器(5b),其被配置为在用具有锯齿信号的不同激励电压(V1至V4)激励时通过相互作用引起所述弹性框架(4)的变形,从而使所述至少一个摩擦元件(6)移位,以便通过与所述摩擦元件(6)的粘滑接触来驱动所述待驱动元件(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驱动马达,其中,施加到所述第一机电致动器(5a)的激励电压信号为第一激励电压信号(V1,V3),并且施加到所述第二机电致动器(5b)的激励电压信号为第二激励电压信号(V2,V4),并且所述第一激励电压信号(V1,V3)和所述第二激励电压信号(V2,V4)彼此镜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惯性驱动马达,其中,所述第二激励电压信号(V2,V4)在其最大电压电平与其最小电压电平之间的减小是所述第一激励电压信号(V1,V3)在其最小电压电平与其最大电压电平之间的增大的负梯度,和/或其中,所述第一激励电压信号(V1,V3)在其最大电压电平与其最小电压电平之间的减小是所述第二激励电压信号(V2,V4)在其最小电压电平与其最大电压电平之间的增大的负梯度。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惯性驱动马达,其中,在所述第二激励电压信号(V2,V4)具有其最小电压电平时,所述第一激励电压信号(V1,V3)具有其最大电压电平,和/或其中,在所述第二激励电压信号(V2,V4)具有其最大电压电平时,所述第一激励电压信号(V1,V3)具有其最小电压电平。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惯性驱动马达,其中,所述第一机电致动器(5a)和所述第二机电致动器(5b)在结构和/或极化和/或取向方面彼此相同。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惯性驱动马达,其中,所述第一机电致动器(5a)和所述第二机电致动器(5b)被配置为沿着平行的振动路径膨胀和收缩,所述振动路径垂直于所述待驱动元件(2)的移动方向。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惯性驱动马达,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摩擦元件(6)设置在所述弹性框架(4)的一部分上,该部分被配置为在激励所述第一机电致动器(5a)和所述第二机电致动器(5b)时相对于所述待驱动元件(2)的移动方向倾斜。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惯性驱动马达,其中,所述弹性框架(4)的面向所述待驱动元件(2)的一侧对应于所述弹性框架(4)的第一侧,并且所述弹性框架(4)的背离所述待驱动元件(2)的相对侧对应于所述弹性框架(4)的第二侧,其中,两个摩擦元件(6)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科克,
申请(专利权)人:物理仪器PI两合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