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7603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包括承载部及抵持部,所述承载部整体呈柱状结构,所述承载部包括顶面、底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顺侧位于顶面与底面之间,所述顶面与底面相对设置,在所述顶面上并排开设有若干用于气流传感器容置的第一容置槽,在所述第一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部分与第一容置槽相连通,所述抵持部部分固定设置在第二容置槽中,部分位于第一容置槽中用于抵持气流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避免了因工作人员长期手持气流传感器作业出现疲劳而导致焊接效果降低的问题,提升焊线质量及焊线效率。焊线效率。焊线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夹具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

技术介绍

[0002]气流传感器,也被称作电子烟咪头,是当前电子烟生产装配工艺中必须的一个零部件,目前对气流传感器的焊线操作多是工人手持气流传感器后对其进行的,工人手持产品操作在短时间内不会产生较大焊接误差,但在长时间作业后工人会出现疲劳,对气流传感器作用的力度无法保持与短时间时的力度,容易出现松动,易出现焊接误差,影响焊接质量。
[0003]因此,如何克服手持气流传感器进行焊线操作在长时间作业后影响焊接质量的问题,便成了所要解决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
[0005]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包括承载部及抵持部,所述承载部整体呈柱状结构,所述承载部包括顶面、底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顺侧位于顶面与底面之间,所述顶面与底面相对设置,在所述顶面上并排开设有若干用于气流传感器容置的第一容置槽,在所述第一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部分与第一容置槽相连通,所述抵持部部分固定设置在第二容置槽中,部分位于第一容置槽中用于抵持气流传感器。
[0006]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开设有一贯穿至底面且用于辅助将气流传感器顶出的第一通孔。
[0007]优选地,所述抵持部包括固定部及弹片,所述弹片与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位于第二容置槽中并固定在第二容置槽中,所述弹片部分位于第二容置槽,部分位于第一容置槽中。
[0008]优选地,在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相匹配的第二螺纹孔,所述固定部通过外界螺栓依次连接至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中实现与第二容置槽的固定连接。
[0009]优选地,在所述顶面上且位于第二容置槽的两端开设有第三容置槽,在所述底面上开设有与第三容置槽位置相对的第四容置槽,所述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还包括第一磁吸部及第二磁吸部,所述第一磁吸部容置于第三容置槽中,所述第二磁吸部容置于第四容置槽中。
[0010]优选地,在所述第三容置槽远离第一容置槽一端的顶面上开设有贯穿至底面且用于被外界柱形件穿设的第二通孔。
[0011]优选地,在所述弹片远离固定部的一端上开设有倒角。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口的形状、大小与气流传感器的形状、大小相匹配,
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深度与气流传感器的高度相匹配。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具有如下优点:
[0014]通过第一容置槽与抵持部的配合,使得气流传感器在第一容置槽中被抵紧,通过夹具夹持住气流传感器而无需工作人员徒手拿着、捏着,为气流传感器后续的稳定的焊线作业提供较大的便利,避免了因工作人员长期手持气流传感器作业出现疲劳而导致焊接效果降低的问题,为后续气流传感器的自动化焊线提供前提保障,提升了焊线质量及焊线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与气流传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8]图4是本技术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另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又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0021]图7是本技术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的抵持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0、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11、承载部;12、抵持部;13、第一磁吸部;14、第二磁吸部;111、顶面;112、底面;113、第一侧面;114、第二侧面;115、第三侧面;116、第四侧面;117、第一容置槽;118、第二容置槽;119、第一通孔;130、第三容置槽;131、第四容置槽;121、固定部;122、弹片;123、倒角;124、第一螺纹孔;132、第二螺纹孔;133、第二通孔;
[0024]20、气流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请参阅图1

图7,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10,用于夹持、容置气流传感器20,包括承载部11、抵持部12、第一磁吸部13与第二磁吸部14,第一磁吸部13与第二磁吸部14设置在承载部11相对的两端,抵持部12固定在承载部11的一端。抵持部12与承载部11共同作用以实现对气流传感器20的容置及夹持,如此,无需工作人员拿着、捏着气流传感器20进行后续的焊线作业,有利于降低因工作人员长期工作疲劳而导致焊线质量下降的可能性,同时也能避免工作人员手汗对气流传感器20的腐蚀,有利于提升气流传感器20的使用寿命;第一磁吸部13与第二磁吸部14可相互磁吸,当两个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10叠设在一起时,通过磁吸作用增加了两者连接的稳固程度,有利于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10倾倒,降低因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10倾倒而导致位于其中的气流传感器20掉出、损坏的概率。
[0027]进一步地,承载部11整体呈柱状结构,承载部11包括顶面111、底面112、第一侧面113、第二侧面114、第三侧面115及第四侧面116,第一侧面113、第二侧面114、第三侧面115及第四侧面116顺侧位于顶面111与底面112之间,且顶面111与底面112相对设置。
[0028]进一步地,在顶面111上并排开设有若干用于气流传感器20容置的第一容置槽117,在第一侧面113上开设有第二容置槽118,第二容置槽118部分与第一容置槽117相连通,抵持部12部分固定设置在第二容置槽118中,部分位于第一容置槽117中以对容置在第一容置槽117的气流传感器20进行抵持。
[0029]优选地,第一容置槽117的槽口的形状、大小与气流传感器20的形状、大小相匹配,第一容置槽117的深度与气流传感器20的高度相匹配。
[0030]进一步地,在第一容置槽117的槽底开设有一贯穿至底面112第一通孔119。第一通孔119用于在位于第一容置槽117中的气流传感器20进行完成焊线作业后,外界顶出装置伸入第一通孔119中将气流传感器20顶出,起到顶出辅助作用,如此,可无需工作人员将气流传感器20徒手拿出,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及进一步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手汗对气流传感器20的腐蚀。
[0031]进一步地,在顶面111上且位于第二容置槽118的两端开设有第三容置槽130,在底面112上开设有与第三容置槽130位置相对的第四容置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用于夹持、容置气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包括承载部及抵持部,所述承载部整体呈柱状结构,所述承载部包括顶面、底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顺侧位于顶面与底面之间,所述顶面与底面相对设置,在所述顶面上并排开设有若干用于气流传感器容置的第一容置槽,在所述第一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部分与第一容置槽相连通,所述抵持部部分固定设置在第二容置槽中,部分位于第一容置槽中用于抵持气流传感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开设有一贯穿至底面且用于辅助将气流传感器顶出的第一通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包括固定部及弹片,所述弹片与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位于第二容置槽中并固定在第二容置槽中,所述弹片部分位于第二容置槽,部分位于第一容置槽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气流传感器夹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万和仪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