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分析仪用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678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空气净化技术领域的一种实验室分析仪用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气体净化器,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右侧安装有空气压缩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的气体净化器能够对刚进入气体净化器的空气进行过滤净化,避免空气中的颗粒物进入后续工序内对器械造成损伤,在空气过滤完成后,进入空气压缩机的内腔对空气进行加压,再经减压稳压器进行压力调整后送入第一水吸附净化管对空气内部的水分进行吸附,吸附完成后进入脱烃吸附管吸附气体内部的烃类物质,此时空气中仍然含有大量的烃类物质,再次进入催化裂解处理器的内部进行催化裂解处理。催化裂解处理器的内部进行催化裂解处理。催化裂解处理器的内部进行催化裂解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室分析仪用空气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具体为一种实验室分析仪用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空气是实验室色谱仪检测使用的一种气源,空气在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中为助燃气使用,主要用于可在H2

Air火焰中燃烧的有机化合物(如烃类物质)的检测,进行色谱法FID分析时,常规使用的空气由高压钢瓶供给,但在ppb级检测中,就算是用高纯氧与高纯氮配制成的高纯空气也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并且运行成本高,主要杂质为烃类化合物和卤代烃,其危害是:容易增加检测器的背景噪音而降低检测器的灵敏度,且容易引起基线漂移或波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实验室分析仪用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室分析仪用空气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验室分析仪用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气体净化器,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右侧安装有空气压缩机,所述气体净化器的输出端与空气压缩机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装置壳体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安装有减压稳压器,所述空气压缩机的输出端连通有连管,所述连管远离空气压缩机输出端的一端贯穿装置壳体并与减压稳压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装置壳体内腔的左侧安装有第一水吸附净化管,所述第一水吸附净化管的输入端与减压稳压器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水吸附净化管的底部连通有脱烃吸附管,所述装置壳体内腔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催化裂解处理器,所述催化裂解处理器的顶部与脱烃吸附管的底部连通,所述装置壳体底部的左侧安装有第二水吸附净化管,所述第二水吸附净化管的输入端与催化裂解处理器底部的左侧连通,所述装置壳体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净化壳体,所述净化壳体的左侧与第二水吸附净化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净化壳体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远离净化壳体的一端贯穿装置壳体并延伸至装置壳体的外部,所述排气管位于装置壳体外部的表面安装有第一电磁阀。
[0005]优选的,所述装置壳体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位于装置壳体内腔的一端与气体净化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进气管位于装置壳体一端的表面安装有第二电磁阀。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吸附净化管的左侧安装有压力仪,所述压力仪远离第一水吸附净化管的一端贯穿装置壳体并延伸至装置壳体的外部。
[0007]优选的,所述装置壳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自锁式万向轮,所述自锁式万向轮的数量为四个,且均为等距离排列。
[0008]优选的,所述净化壳体的内腔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颗粒过滤板、活性炭吸附板和
海绵过滤板。
[0009]优选的,所述装置壳体右侧的底部安装有开关,所述开关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空气压缩机、减压稳压器和催化裂解处理器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有的气体净化器能够对刚进入气体净化器的空气进行过滤净化,避免空气中的颗粒物进入后续工序内对器械造成损伤,在空气过滤完成后,进入空气压缩机的内腔对空气进行加压,再经减压稳压器进行压力调整后送入第一水吸附净化管对空气内部的水分进行吸附,吸附完成后进入脱烃吸附管吸附气体内部的烃类物质,此时空气中仍然含有大量的烃类物质,再次进入催化裂解处理器的内部进行催化裂解处理,由于经催化裂解处理后的空气水含量会有所升高,再次进入第二水吸附净化管进行水吸附,最后,经过净化壳体进行再次净化,投入色谱仪中做助燃气使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净化壳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0014]图中:1、装置壳体;2、安装板;3、气体净化器;4、空气压缩机;5、固定板;6、减压稳压器;7、连管;8、第一水吸附净化管;9、脱烃吸附管;10、催化裂解处理器;11、第二水吸附净化管;12、净化壳体;13、排气管;14、进气管;15、压力仪;16、自锁式万向轮;17、开关;18、颗粒过滤板;19、活性炭吸附板;20、海绵过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实验室分析仪用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装置壳体1,装置壳体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安装板2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气体净化器3,安装板2顶部的右侧安装有空气压缩机4,气体净化器3的输出端与空气压缩机4的输入端连通,装置壳体1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顶部安装有减压稳压器6,空气压缩机4的输出端连通有连管7,连管7远离空气压缩机4输出端的一端贯穿装置壳体1并与减压稳压器6的输入端连通,装置壳体1内腔的左侧安装有第一水吸附净化管8,第一水吸附净化管8的输入端与减压稳压器6的输出端连通,第一水吸附净化管8的底部连通有脱烃吸附管9,装置壳体1内腔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催化裂解处理器10,催化裂解处理器10的顶部与脱烃吸附管9的底部连通,装置壳体1底部的左侧安装有第二水吸附净化管11,第二水吸附净化管11的输入端与催化裂解处理器10底部的左侧连通,装置壳体1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净化壳体12,净化壳体12的左侧与第二水吸附净化管11的输出端连通,净化壳体12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气管13,排气管13远离净化壳体12的一端贯穿装置壳体1并延伸至装置壳体1的外部,排气管13位于装置壳体1外部的表面安装有第
一电磁阀。
[0017]请参阅图1,装置壳体1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气管14,进气管14位于装置壳体1内腔的一端与气体净化器3的输入端连通,进气管14位于装置壳体1一端的表面安装有第二电磁阀,能够便于将外部的空气输送至气体净化器3的内部进行加工使用,且通过第二电磁阀能够便于自动化控制,便于使用者操作的效果;
[0018]请参阅图1,第一水吸附净化管8的左侧安装有压力仪15,压力仪15远离第一水吸附净化管8的一端贯穿装置壳体1并延伸至装置壳体1的外部,能够便于使用者观察气体压力,避免减压稳压器6在损坏时不能及时知悉;
[0019]请参阅图1,装置壳体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自锁式万向轮16,自锁式万向轮16的数量为四个,且均为等距离排列;
[0020]请参阅图2,净化壳体12的内腔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颗粒过滤板18、活性炭吸附板19和海绵过滤板20,能够对空气中含有的颗粒物或其他杂质进行再次净化,避免在使用时出现不可预知的危险隐患;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分析仪用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装置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体(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气体净化器(3),所述安装板(2)顶部的右侧安装有空气压缩机(4),所述气体净化器(3)的输出端与空气压缩机(4)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装置壳体(1)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的顶部安装有减压稳压器(6),所述空气压缩机(4)的输出端连通有连管(7),所述连管(7)远离空气压缩机(4)输出端的一端贯穿装置壳体(1)并与减压稳压器(6)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装置壳体(1)内腔的左侧安装有第一水吸附净化管(8),所述第一水吸附净化管(8)的输入端与减压稳压器(6)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水吸附净化管(8)的底部连通有脱烃吸附管(9),所述装置壳体(1)内腔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催化裂解处理器(10),所述催化裂解处理器(10)的顶部与脱烃吸附管(9)的底部连通,所述装置壳体(1)底部的左侧安装有第二水吸附净化管(11),所述第二水吸附净化管(11)的输入端与催化裂解处理器(10)底部的左侧连通,所述装置壳体(1)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净化壳体(12),所述净化壳体(12)的左侧与第二水吸附净化管(11)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净化壳体(12)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气管(13),所述排气管(13)远离净化壳体(12)的一端贯穿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顺许红波杜浩基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云天化梅塞尔气体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