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6625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铸模具,包括层叠设置的前模仁和后模仁,所述前模仁为圆盘形状,所述前模仁内设置两个型腔,两个型腔在前模仁内对称设置,每个型腔的侧壁设置若干个水口,每个水口位于前模仁和后模仁的交界处且突出于所述前模仁,所述后模仁内设置若干个顶针腔,每个顶针腔内设置一顶针,每个顶针的位置对应一水口,所述顶针设置于后模仁内且可以上下活动,所述水口远离前模仁的一端为敞口面,所述顶针与水口接触的面为顶针的顶面,所述顶针的顶面为平面且位于所述水口的敞口面内,所述水口的侧面设置一圈弧形突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压铸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产品在出模时会粘到前模仁水口处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铸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压铸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压铸模具是铸造金属零部件的一种工具,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压铸工艺的工具,压铸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型腔面,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
[0003]模具通常包括上下设置的前模仁和后模仁,所述前模仁上设置型腔,产品在所述型腔内成型,所述后模仁内设置顶针,脱模时通过后模仁处的顶针将前模仁与后模仁脱离,再将产品从所述前模仁的型腔内取出。所述前模仁的型腔侧壁连接水口,水口用于注入浆料,所述水口位于前模仁和后模仁的交界处,在现有技术中,产品从所述前模仁的型腔内取出时,通常会粘到前模仁的水口处,产品脱模不方便,要用工具敲打使产品与水口处脱离,给生产过程中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压铸模具,以解决现有压铸模具中产品在出模时会粘到前模仁的水口处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铸模具,包括层叠设置的前模仁和后模仁,所述前模仁为圆盘形状,所述前模仁内设置两个型腔,两个型腔在前模仁内对称设置,每个型腔的侧壁设置若干个水口,每个水口位于前模仁和后模仁的交界处且突出于所述前模仁,所述后模仁内设置若干个顶针腔,每个顶针腔内设置一顶针,每个顶针的位置对应一水口,所述顶针设置于后模仁内且可以上下活动,所述水口的形状为扁平柱形体,所述顶针为条形柱形体,所述水口远离前模仁的一端为敞口面,所述顶针与水口接触的面为顶针的顶面,所述顶针的顶面为平面且位于所述水口的敞口面内,所述水口的侧面设置一圈弧形突起。
[0006]优选地,所述水口敞口面的直径比顶针顶面的直径大1.1

1.5mm。
[0007]优选地,所述顶面的直径介于7.5

8.5mm之间,所述水口在敞口面处的直径介于8.8mm

9.8mm之间。
[0008]优选地,所述水口的高度介于3.5mm

4.5mm之间,所述弧形突起距离所述敞口面的距离介于1mm

1.25mm。
[0009]优选地,所述弧形突起沿水口高度方向的长度介于1mm

1.25mm之间。
[0010]优选地,所述弧形突起相对于水口侧壁突起的高度介于0.13

0.19mm之间。
[0011]优选地,所述弧形突起距离所述敞口面的距离介于0.5mm

1.5mm之间。
[0012]优选地,所述弧形突起沿水口高度方向的长度介于0.5mm

1.5mm之间。
[0013]优选地,所述弧形突起相对于水口侧壁突起的高度介于0.1

0.2mm之间。
[0014]优选地,所述水口的侧面设置为倾斜状,所述水口的敞口面小于水口远离顶针的
面,所述水口侧面倾斜的角度介于5
°‑
20
°
之间。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压铸模具不仅不易出现断顶针现象,且脱模效率更高,除此之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产品在出模时会粘到前模仁水口处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现有技术中压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一种压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0020]图5是图4中C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24]请参阅图1,现有技术中的压铸模具用于生产出成对的产品,包括层叠设置的前模仁11和后模仁12,所述前模仁11位于后模仁12之上,所述前模仁11为圆盘形状,所述前模仁11内设置两个型腔10,两个型腔10在前模仁11内对称设置。每个型腔10的侧壁设置两个水口13,每个水口13位于前模仁11和后模仁12的交界处且突出于所述前模仁11,所述水口13用于注入浆料。所述水口13的数量不作限定。
[0025]所述后模仁12内设置四个顶针腔,每个顶针腔内设置一顶针14,每个顶针14的位置对应一水口13,所述顶针14设置于后模仁12内且可以上下活动,用于在产品脱模时顶针14顶端推动前模仁11的水口13位置处,从而将前模仁11脱离后模仁12,再将产品从所述前模仁11的型腔10内取出。
[0026]请进一步参阅图2,现有技术中,当前模仁11和后模仁12互相粘合时,每个水口13位于对应的顶针腔内,现有技术中的水口13在垂直于前模仁11方向的截面为梯形,所述水口13远离前模仁11的端部孔径为L1,所述水口13靠近前模仁11的一端孔径为L2,L1>L2。所述顶针14靠近水口13的位置形状为梯形,且所述顶针14在顶针腔内与水口13成互补形状。所述顶针14靠近前模仁11的一端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横面141、倾斜面142和第二横面143,所述第一横面141、倾斜面142和第二横面143在顶针14的顶端形成阶梯形状,所述第二横面143与水口13远离前模仁11的面贴合,所述倾斜面142与水口13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一
横面141与型腔10内的产品贴合。所述水口13靠近前模仁11的一端孔径为L2为3mm,所述水口13远离前模仁11的端部孔径为L1为4mm,所述水口13沿顶针14方向的高度为4mm,所述顶针14远离顶端处部分横截面直径为8mm。
[0027]所述水口13和顶针14的结构为互补的梯形,脱模时为了使产品10更容易从型腔10内脱模,使所述前模仁11倒扣在后模仁12上,顶针14的顶端推动前模仁11,顶针14的第一横面141推动前模仁11、第二横面143推动水口13,从而将前模仁11脱离后模仁12,再将产品从所述前模仁11的型腔10内取出,现有技术中水口13和顶针14的上述结构,使产品从所述前模仁11的型腔10内取出时,通常会粘到前模仁11的水口13处,产品脱模不方便,要用工具敲打使产品与水口13脱离,除此之外,现有技术中的水口13和顶针14的结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前模仁和后模仁,所述前模仁为圆盘形状,所述前模仁内设置两个型腔,两个型腔在前模仁内对称设置,每个型腔的侧壁设置若干个水口,每个水口位于前模仁和后模仁的交界处且突出于所述前模仁,所述后模仁内设置若干个顶针腔,每个顶针腔内设置一顶针,每个顶针的位置对应一水口,所述顶针设置于后模仁内且可以上下活动,所述水口的形状为扁平柱形体,所述顶针为条形柱形体,所述水口远离前模仁的一端为敞口面,所述顶针与水口接触的面为顶针的顶面,所述顶针的顶面为平面且位于所述水口的敞口面内,所述水口的侧面设置一圈弧形突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口敞口面的直径比顶针顶面的直径大1.1

1.5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的直径介于7.5

8.5mm之间,所述水口在敞口面处的直径介于8.8mm

9.8mm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口的高度介于3.5mm

4.5mm之间,所述弧形突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天海何正午罗家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