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拉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6578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拉链,包括拉链布、加强筋、链牙、上卡、第一下卡、第二下卡,所述拉链布由第一布带、第二布带对称分布形成,第一布带的一侧边缘两端分别设有上卡和第一下卡,第二布带的一侧边缘两端分别设有上卡和第二下卡,第一布带上的上卡与第二布带上的上卡相互配合,第一布带上的第一下卡与第二布带上的第二下卡相互配合,所述上卡为柱体,柱体的侧面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贯穿上卡的两个端面,第一卡槽夹住第一布带或第二布带的边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拉链布与链牙缝合时的中心线储添加加强筋,提高了拉链布与链牙缝合后的牢固性和稳定性。高了拉链布与链牙缝合后的牢固性和稳定性。高了拉链布与链牙缝合后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拉链


[0001]本技术涉及拉链的
,特别是拉链强度的


技术介绍

[0002]拉链是依靠连续排列的链牙,使物品并合或分离的连接件,现大量用于服装、包袋、帐篷等,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拉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拉链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关注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希望拉链除了便利之外也能够多元化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高强度拉链,能够使拉链的颜色多样,满足不同客户对于服饰拉链配件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拉链牢固性和稳定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高强度拉链,包括拉链布、加强筋、链牙、上卡、第一下卡、第二下卡,所述拉链布由第一布带、第二布带对称分布形成,第一布带的一侧边缘两端分别设有上卡和第一下卡,第二布带的一侧边缘两端分别设有上卡和第二下卡,第一布带上的上卡与第二布带上的上卡相互配合,第一布带上的第一下卡与第二布带上的第二下卡相互配合,所述上卡为柱体,柱体的侧面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贯穿上卡的两个端面,第一卡槽夹住第一布带或第二布带的边缘,所述第一下卡为长方体,第一下卡的正面设有第二卡槽,第一下卡的反面第三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均同一个方向贯穿第一下卡的两端,第二卡槽夹住第一布带的边缘,第三卡槽平行的两侧内壁上设有均设有內陷的第一凹槽,第三卡槽的边缘设有垂直贯穿第三卡槽的缺口,缺口设在第一下卡的反面,所述第二下卡为长方体,第二下卡的正面设有第四卡槽,第四卡槽夹住第二布带的边缘,第二下卡的反面中部设有和第三卡槽相适应的卡头,卡头的两侧设有和缺口相适应的凸起,上卡和第一下卡、上卡和第二下卡之间的拉链布边缘均设有链牙,所述加强筋为拉链布和链牙缝合时的中心线。
[000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四卡槽的内壁均设有若干凸起。
[0006]作为优选,所述拉链布由经纱线、纬纱线相互交错织成,经纱线、纬纱线均为第一混合线,第一混合线由若干根聚氨酯纤维纱线和若干根彩色纱线混合后旋转形成,彩色纱线为由深到浅的渐变式彩色纱线,加强筋由低弹丝和尼龙丝合股形成。
[0007]作为优选,所述聚氨酯纤维纱线作为主料添加彩色纱线后形成第一混合线。
[0008]作为优选,所述链牙咬合在拉链布上时,链牙挤压加强筋使其产生波浪纹。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和第三卡槽的长度相同。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拉链布与链牙缝合时的中心线储添加加强筋,提高了拉链布与链牙缝合后的牢固性和稳定性;拉链布由聚氨酯纤维纱线作为主料添加彩色纱线后形成第一混合线织成,调整纱线色彩即可满足不同客户对于服饰拉链配件的个性化需求,由低弹丝和尼龙丝合股形成的加强筋作为拉链布与链牙缝合时的中心线,并且使得链牙咬在拉链布上后挤压产生一定的波浪纹,既提高拉链布与链牙缝合后的
牢固性和稳定性,也使其最后缝制到衣服上时更加平整,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四卡槽的内壁均设有若干凸起使上卡、第一下卡、第二下卡的咬合更加牢固。
[0011]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一种高强度拉链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一种高强度拉链的上卡左视剖面图;
[0014]图3是本技术一种高强度拉链的第一下卡左视剖面图;
[0015]图4是本技术一种高强度拉链的第二下卡左视剖面图;
[0016]图5是本技术一种高强度拉链的第一下卡俯视图;
[0017]图6是本技术一种高强度拉链的第二下卡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技术一种高强度拉链,包括拉链布4、加强筋5、链牙6、上卡7、第一下卡81、第二下卡82,所述拉链布4由第一布带41、第二布带42对称分布形成,第一布带41的一侧边缘两端分别设有上卡7和第一下卡81,第二布带42的一侧边缘两端分别设有上卡7和第二下卡82,第一布带41上的上卡7与第二布带42上的上卡7相互配合,第一布带41上的第一下卡81与第二布带42上的第二下卡82相互配合,所述上卡7为柱体,柱体的侧面设有第一卡槽71,第一卡槽71贯穿上卡7的两个端面,第一卡槽71夹住第一布带41或第二布带42的边缘,所述第一下卡81为长方体,第一下卡81的正面设有第二卡槽812,第一下卡81的反面第三卡槽813,第二卡槽812、第三卡槽813均同一个方向贯穿第一下卡81的两端,第二卡槽812夹住第一布带41的边缘,第三卡槽813平行的两侧内壁上设有均设有內陷的第一凹槽814,第三卡槽813的边缘设有垂直贯穿第三卡槽813的缺口815,缺口815设在第一下卡81的反面,所述第二下卡82为长方体,第二下卡82的正面设有第四卡槽824,第四卡槽824夹住第二布带42的边缘,第二下卡82的反面中部设有和第三卡槽813相适应的卡头821,卡头821的两侧设有和缺口815相适应的凸起826,上卡7和第一下卡81、上卡7和第二下卡82之间的拉链布4边缘均设有链牙6,所述加强筋5为拉链布4和链牙6缝合时的中心线,所述第一卡槽71、第二卡槽812、第四卡槽824的内壁均设有若干凸起,所述拉链布4由经纱线1、纬纱线2相互交错织成,经纱线1、纬纱线2均为第一混合线3,第一混合线3由若干根聚氨酯纤维纱线31和若干根彩色纱线32混合后旋转形成,彩色纱线32为由深到浅的渐变式彩色纱线,加强筋5由低弹丝51和尼龙丝52合股形成,所述聚氨酯纤维纱线31作为主料添加彩色纱线32后形成第一混合线3,所述链牙6咬合在拉链布4上时,链牙6挤压加强筋5使其产生波浪纹,所述第一凹槽814的长度和第三卡槽813的长度相同。
[0019]本技术工作过程:
[0020]本技术一种高强度拉链在工作过程中,第一布带41、第二布带42对称分布形成拉链布4,拉链布4由聚氨酯纤维纱线31作为主料添加彩色纱线32后形成第一混合线3织成,由低弹丝51和尼龙丝52合股形成的加强筋5作为拉链布4与链牙缝合时的中心线,并且使得链牙咬在拉链布4上后挤压产生一定的波浪纹,既提高拉链布4与链牙缝合后的牢固性和稳定性,也使其最后缝制到衣服上时更加平整,第一布带41的一侧边缘两端分别设有上
卡7和第一下卡81,第二布带42的一侧边缘两端分别设有上卡7和第二下卡82,第一布带41上的上卡7与第二布带42上的上卡7相互配合,第一布带41上的第一下卡81与第二布带42上的第二下卡82相互配合,第一卡槽71、第二卡槽812、第四卡槽824的内壁均设有若干凸起使上卡7、第一下卡81、第二下卡82的咬合更加牢固,第一下卡81的卡头821卡在第一下卡81的第三卡槽813内,第一下卡81的缺口815和第一下卡81的凸起826相适应。
[0021]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拉链布(4)、加强筋(5)、链牙(6)、上卡(7)、第一下卡(81)、第二下卡(82),所述拉链布(4)由第一布带(41)、第二布带(42)对称分布形成,第一布带(41)的一侧边缘两端分别设有上卡(7)和第一下卡(81),第二布带(42)的一侧边缘两端分别设有上卡(7)和第二下卡(82),第一布带(41)上的上卡(7)与第二布带(42)上的上卡(7)相互配合,第一布带(41)上的第一下卡(81)与第二布带(42)上的第二下卡(82)相互配合,所述上卡(7)为柱体,柱体的侧面设有第一卡槽(71),第一卡槽(71)贯穿上卡(7)的两个端面,第一卡槽(71)夹住第一布带(41)或第二布带(42)的边缘,所述第一下卡(81)为长方体,第一下卡(81)的正面设有第二卡槽(812),第一下卡(81)的反面第三卡槽(813),第二卡槽(812)、第三卡槽(813)均同一个方向贯穿第一下卡(81)的两端,第二卡槽(812)夹住第一布带(41)的边缘,第三卡槽(813)平行的两侧内壁上设有均设有內陷的第一凹槽(814),第三卡槽(813)的边缘设有垂直贯穿第三卡槽(813)的缺口(815),缺口(815)设在第一下卡(81)的反面,所述第二下卡(82)为长方体,第二下卡(82)的正面设有第四卡槽(824),第四卡槽(824)夹住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佳磊潘爱娟徐利峰汤春雷赵春良方华生
申请(专利权)人:平湖市五星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