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拉链拉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0749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拉链辅料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双头拉链拉绳,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拉链拉绳与拉链的拉片的连接难度大的问题,包括拉绳、设于拉绳两端的第一注塑体和第二注塑体,第一注塑体上设有第一反光片,第二注塑体上设有第二反光片,第一注塑体与第一反光片之间设有用于强化第一反光片连接以及强化第一注塑体与拉绳连接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凹设于第一注塑体的圆周外表面上的矩形凹槽、嵌设于矩形凹槽内的连接片、分布于第一注塑体的中轴线且与矩形凹槽连通的连接孔,环绕矩形凹槽的底部且位于第一环形槽的内侧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连接套,连接片的下表面上设有与连接套配合的连接杆。合的连接杆。合的连接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头拉链拉绳


[0001]本技术涉及拉链辅料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双头拉链拉绳。

技术介绍

[0002]拉链拉绳(亦称拉尾、拉攀)是拉链中常用到的一种配件,其连接于拉链头的拉片上,为拉片提供更大、更容易抓持的物体,从而便于找准拉片及简易操作拉链头的作用,其在各类箱包、服装等上被广泛应用。传统拉链拉绳结构均是由注塑体和拉绳两部分构成,注塑体将拉绳的两端一体注塑,于此拉绳形成一个环可以连接在拉片上。
[000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拉链以及拉链拉绳已不仅仅只满足于功能上的使用,还需要视觉上的享受。现有的,为了提高美观,通常会在拉片上绘制图案或者将拉片的结构款式设计新颖,因此造成拉片上的通孔的孔径减小,传统的,用于连接拉片的拉绳,由于拉绳形成一个用于连接拉片的环,使得拉绳难以穿过缩小后的通孔,造成拉绳与拉片的连接难度极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头拉链拉绳,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拉链拉绳与拉链的拉片的连接难度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双头拉链拉绳,包括拉绳、设于拉绳两端的第一注塑体和第二注塑体,所述第一注塑体和第二注塑体均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注塑体上设有第一反光片,所述第二注塑体上设有第二反光片,所述第一注塑体与第一反光片之间设有用于强化第一反光片连接以及强化第一注塑体与拉绳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凹设于第一注塑体的圆周外表面上的矩形凹槽、嵌设于矩形凹槽内的连接片、分布于第一注塑体的中轴线且与矩形凹槽连通的连接孔,所述矩形凹槽的底部凹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嵌设有弹性块,环绕所述矩形凹槽的底部且位于第一环形槽的内侧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连接片的下表面上设有与连接套配合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连接套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反光片包覆于连接片上,通过连接片上的连接杆与连接套嵌合,连接片下压,使得连接片的侧面与矩形凹槽夹持第一反光片的侧沿,并且弹性块与连接片将穿过连接孔的拉绳夹持。
[0007]进一步的,所述拉绳与第二注塑体一体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片的下表面的中部设有用于压紧拉绳的压块。
[0009]进一步的,所述矩形凹槽的侧壁倾斜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光片的侧沿设有供连接杆穿过的通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片的下表面且位于连接杆的外侧设有第二环形槽,连接片下压,使得弹性块将第一反光片顶入第二环形槽内。
[0012]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双头拉链拉绳,通过拉绳的
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注塑体和第二注塑体,并且第一注塑体和拉绳之间设置连接结构形成可拆卸连接,在使用时,通过拉绳与拉片上的通孔连接后再与第一注塑体连接,使得拉链拉绳与拉片的连接便利性好,大大降低了连接难度,同时,设置的连接结构使得第一注塑体上的第一反光片形成卡置连接,使得第一反光片与第一注塑体的连接牢固性好,避免第一反光片的脱落,具体的,通过第一反光片包覆于连接片上,并通过连接片上的连接杆与矩形凹槽的连接套配合,下压连接片,使得连接片与第一反光片嵌入到矩形凹槽内,通过连接片与矩形凹槽将第一反光片夹持,并且弹性块与连接片将穿过连接孔的拉绳夹持,连接的便利性高,并且连接杆与连接套的过盈配合,从而提高第一反光片的夹持牢固性,设置的弹性块在连接片下压后,抵靠于第一反光片的周沿上,使得第一反光片的平整度高;进一步的,拉绳与第二注塑体一体连接,进而降低拉链拉绳的制备工艺,降低加工成本;进一步的,连接片的下表面的中部设有用于压紧拉绳的压块,进一步提高拉绳与第一注塑体的连接牢固性;进一步的,矩形凹槽的侧壁倾斜设置,使得连接片与矩形凹槽的夹持效果好;进一步的,设置的第二环形槽,使得连接片下压时,弹性块将第一反光片顶入第二环形槽内,进一步提高第一反光片的平整度,提高反光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去除连接片和第一反光片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图1中A

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本技术实施例为:
[0018]参考图1、图2与图3所示,一种双头拉链拉绳,包括拉绳1、设于拉绳1两端的第一注塑体2和第二注塑体3,所述第一注塑体2和第二注塑体3均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注塑体2上设有第一反光片4,所述第二注塑体3上设有第二反光片5,所述拉绳1与第二注塑体3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注塑体2与第一反光片4之间设有用于强化第一反光片4连接以及强化第一注塑体2与拉绳1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凹设于第一注塑体2的圆周外表面上的矩形凹槽6、嵌设于矩形凹槽6内的连接片7、分布于第一注塑体2的中轴线且与矩形凹槽6连通的连接孔8,所述矩形凹槽6的侧壁倾斜设置,所述矩形凹槽6的底部凹设有第一环形槽9,所述第一环形槽9内嵌设有弹性块10,环绕所述矩形凹槽6的底部且位于第一环形槽9的内侧均匀分布有四个连接套11,所述连接套11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连接片7的下表面上设有与连接套11配合的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与连接套11过盈配合,所述连接片7的下表面且位于连接杆12的外侧设有第二环形槽13,连接片7下压,使得弹性块10将第一反光片7顶入第二环形槽13内,所述连接片7的下表面的中部设有用于压紧拉绳1的压块14,所述第一反光片4的侧沿设有供连接杆12穿过的通孔15,所述第一反光片4包覆于连接片7上,通过连接片7上的连接杆12与连接套11嵌合,连接片7下压,使得连接片7的侧面与矩形凹槽6夹持第一反光片4的侧沿,并且弹性块10与连接片7将穿过连接孔8的拉绳1夹持。
[0019]本技术的工作方式是:本双头拉链拉绳,通过拉绳1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注塑
体2和第二注塑体3,并且第一注塑体2和拉绳1之间设置连接结构形成可拆卸连接,在使用时,通过拉绳1与拉片上的通孔连接后再与第一注塑体2连接,使得拉链拉绳与拉片的连接便利性好,大大降低了连接难度,同时,设置的连接结构使得第一注塑体2上的第一反光片4形成卡置连接,使得第一反光片4与第一注塑体1的连接牢固性好,避免第一反光片4的脱落,具体的,通过第一反光片4包覆于连接片7上,并通过连接片7上的连接杆12与矩形凹槽6的连接套11配合,下压连接片7,使得连接片7与第一反光片4嵌入到矩形凹槽6内,通过连接片7与矩形凹槽4将第一反光片4夹持,并且弹性块10与连接片7将穿过连接孔8的拉绳1夹持,连接的便利性高,并且连接杆12与连接套11的过盈配合,从而提高第一反光片4的夹持牢固性,设置的弹性块10在连接片7下压后,抵靠于第一反光片4的周沿上,使得第一反光片4的平整度高;拉绳1与第二注塑体3一体连接,进而降低拉链拉绳的制备工艺,降低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头拉链拉绳,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绳、设于拉绳两端的第一注塑体和第二注塑体,所述第一注塑体和第二注塑体均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注塑体上设有第一反光片,所述第二注塑体上设有第二反光片,所述第一注塑体与第一反光片之间设有用于强化第一反光片连接以及强化第一注塑体与拉绳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凹设于第一注塑体的圆周外表面上的矩形凹槽、嵌设于矩形凹槽内的连接片、分布于第一注塑体的中轴线且与矩形凹槽连通的连接孔,所述矩形凹槽的底部凹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嵌设有弹性块,环绕所述矩形凹槽的底部且位于第一环形槽的内侧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连接片的下表面上设有与连接套配合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连接套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反光片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冬晓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银鑫拉链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