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盾构管片壁后空洞及地下管线缺陷的试验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5730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揭示了一种检测盾构管片壁后空洞及地下管线缺陷的试验平台,包括混凝土墙、混凝土隧道管,混凝土墙的一侧与混凝土隧道管连接形成的隧道壁后衬砌区域,隧道壁后衬砌区域内部填充有石英砂的形成的不规则沙池,沙池内靠近混凝土隧道管一侧埋有不同尺寸的含水方形缺陷、不含水方形缺陷,沙池内远离混凝土隧道管一侧设有一条PVC管道以及一条混凝土管道,PVC管道与混凝土管道上方及侧方均埋设不同尺寸的第三缺陷,PVC管道与混凝土管道外表面设有人工凿成的不同大小的第二缺陷,远离沙池的混凝土隧道管外侧放置金属板。可多次对不同规格隧道壁后缺陷进行探测,可重复利用率高满足管中探地雷达与壁后探地雷达探测试验要求的技术效果。试验要求的技术效果。试验要求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盾构管片壁后空洞及地下管线缺陷的试验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雷达检测
,具体为一种检测盾构管片壁后空洞及地下管线缺陷的试验平台。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关于探地雷达探测地铁盾构隧道壁后缺陷的模型试验多用等比例模型或竖向1:1足尺模式进行模拟,前者试验效果差且利用率低,后者无法满足衬砌背后缺陷的检测,两者仅为检测特定隧道壁后病害,无法满足隧道背后复杂工况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检测盾构管片壁后空洞及地下管线缺陷的试验平台,解决了目前模型仅能检测特定病害,试验效果差,无法满足隧道背后复杂工况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一种检测盾构管片壁后空洞及地下管线缺陷的试验平台,包括混凝土墙、混凝土隧道管,所述混凝土墙的一侧与混凝土隧道管连接形成的隧道壁后衬砌区域,所述隧道壁后衬砌区域内部填充有石英砂的形成的不规则沙池,所述沙池内靠近混凝土隧道管一侧埋有不同尺寸的含水方形缺陷、不含水方形缺陷,所述沙池内远离混凝土隧道管一侧设有一条PVC管道以及一条混凝土管道,所述PVC管道与混凝土管道上方及侧方均埋设不同尺寸的第三缺陷,所述PVC管道与混凝土管道外表面设有人工凿成的不同大小的第二缺陷,远离沙池的所述混凝土隧道管外侧紧贴管壁任意处放置金属板。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凝土墙为砖头围成的墙三面矩形,矩形一侧面为开口结构。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凝土隧道管为六片地铁盾构隧道管片围成的圆形结构,六片地铁盾构隧道管片的长度不同。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缺陷不穿透管道即可。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含水方形缺陷为亚克力水箱组成的立方体结构;所述不含水方形缺陷为实心泡沫块组成的立方体结构。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本技术通过将盾构隧道管片横向放置,且在管片后搭建用于埋藏不同规格的含水或不含水方形缺陷的石英砂沙池,可以通过探地雷达发射电磁波,接收不同规格的壁后缺陷的反射信号来进行检测并分析不同尺寸的隐蔽缺陷对雷达信号不同的电磁响应特征;
[0011]本技术通过将PVC管道与混凝土管道埋藏在沙池中在管道外表面设置裂缝缺陷,可以实现探测PVC管道以及混凝土管道外部缺陷对于管中探地雷达信号的不同响应特征;
[0012]本技术搭建足尺横向盾构隧道管片模型,与纵向放置的足尺模型相比,可以
在不同的盾构管片外侧放置金属板,可以进行全方位探地雷达探测天线与管片表面净距对探地雷达探测能力影响的试验;
[0013]本技术可多次对不同规格隧道壁后缺陷进行探测,可重复利用率高,可进行试验种类多,同时满足管中探地雷达与壁后探地雷达探测试验要求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检测盾构管片壁后空洞及地下管线缺陷的试验平台的主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检测盾构管片壁后空洞及地下管线缺陷的试验平台的侧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检测盾构管片壁后空洞及地下管线缺陷的试验平台的立体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检测盾构管片壁后空洞及地下管线缺陷的试验平台的管道部位局部细节图。
[0019]图中:混凝土墙1、混凝土隧道管2、隧道壁后衬砌区域3、含水方形缺陷4、不含水方形缺陷5、第三缺陷6、PVC管道7、混凝土管道8、第二缺陷9。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1]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2]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的一种检测盾构管片壁后空洞及地下管线缺陷的试验平台,包括由三面混凝土墙1以及六片地铁盾构隧道管片形成的隧道壁后衬砌区域3,混凝土墙1以及部分混凝土隧道管片围成不规则方形沙池,沙池中填充石英砂,可用于模拟地铁隧道壁后环境。方形沙池内靠近盾构隧道管片一侧埋有不同尺寸的含水方形缺陷4与不含水方形缺陷5,可用于探测不同大小壁后空洞工况下的电磁响应特征;方形沙池内远离盾构隧道管片一侧设有一条PVC管道7以及一条混凝土管道8,管道上方及侧方可以埋设不同尺寸第三缺陷6,可用于探测PVC管道7以及混凝土管道8外部缺陷对于管中探地雷达信号的不同响应特征。PVC管道7以及混凝土管道8外表面设有人工凿成的不同大小第二
缺陷,可用于确定管中探地雷达对管道外表面缺陷的识别精度;远离沙池的隧道管片外侧将放置金属板,可用于探测天线与管片表面净距对探地雷达探测能力的影响。本实验平台满足检测地铁盾构隧道壁后不同类型空洞,并能对地下管线外表面缺陷、外部缺陷以及探地雷达天线离地高度进行检测与研究。
[0023](1)试验平台包含六片1:1的真实地铁盾构隧道管片,以横向方式放置实验平台中,能够进行全方位的检测试验;
[0024](2)试验平台包含两条1:1的真实城市地下管道,其中一条为PVC管道7,另一条为混凝土管道8,可以模拟真实情况中的城市地下管线;
[0025](3)试验平台含有沙池以及含水与不含水的方形缺陷,在沙池填充完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地铁盾构隧道壁后的缺陷检测;
[0026](4)试验平台具有完整的盾构隧道管片且横向放置,在远离沙池的盾构管片外侧任意位置放置金属板并紧贴管片壁,可以进行探地雷达探测天线与管片表面净距对探地雷达探测能力影响的试验。
[0027]本技术的检测实现功能如下:
[0028](1)在混凝土隧道管片内侧使用意大利IDS公司商用雷达系统,选择中心频率为400MHz的探地雷达天线,每次检测选择不同尺寸的含水方形缺陷4与不含水方形缺陷5,通过探地雷达发射400MHz电磁波,接收缺陷的反射信号来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盾构管片壁后空洞及地下管线缺陷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墙(1)、混凝土隧道管(2),所述混凝土墙(1)的一侧与混凝土隧道管(2)连接形成的隧道壁后衬砌区域(3),所述隧道壁后衬砌区域(3)内部填充有石英砂的形成的不规则沙池,所述沙池内靠近混凝土隧道管(2)一侧埋有不同尺寸的含水方形缺陷(4)、不含水方形缺陷(5),所述沙池内远离混凝土隧道管(2)一侧设有一条PVC管道(7)以及一条混凝土管道(8),所述PVC管道(7)与混凝土管道(8)上方及侧方均埋设不同尺寸的第三缺陷(6),所述PVC管道(7)与混凝土管道(8)外表面设有人工凿成的不同大小的第二缺陷(9),远离沙池的所述混凝土隧道管(2)外侧紧贴管壁任意处放置金属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云鹏刘海谭毅达李鉴辉赖思聪
申请(专利权)人:城安隧研广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