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菌悬液快速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551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菌悬液快速培养装置,涉及菌悬液制备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瓶盖;所述瓶盖内套设瓶体,瓶盖背向瓶体的一侧端部设有球座,球座较瓶盖呈凸起布置;所述球座处设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球头,球头置于球座内,且球头同球座相球形滚动适配,球头内螺纹套设螺杆,螺杆自球座伸入瓶体内,螺杆伸入瓶体内的一端连接有拉绳,拉绳背向螺杆一端连接有锥形壳,搅拌组件置于球座处,旨在营造密闭环境,且在密闭环境内完成搅拌动作,并且能够在搅拌后,通过改变自身尺寸,自水液中分离,进而避免传统搅拌中杂菌侵入或者菌体附着至搅拌机构处,所引发的配比不均问题。所引发的配比不均问题。所引发的配比不均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菌悬液快速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菌悬液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菌悬液快速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菌悬液是指用接种环从平板或斜面培养的菌落上取一环细菌,放到装有无菌水或生理盐水的试管中,使劲搅和,把细菌在水里分散开,以形成微生物菌悬液。
[0003]微生物菌悬液在培养期间,使用最为密切的当属搅拌器材,即,通过搅拌器材作用至水液内,使得水液与微生物充分混合,目前针对搅拌方面,存在两种搅拌方法,其一,打开瓶口,将接种环伸入瓶体内,通过快速挥动接种环,以实现搅拌,其二,通过瓶盖处内置的杆状结构至水液内转动,上述搅拌方法,虽搅拌效果不俗,但,首先,瓶口暴露,环境中微生物侵入瓶体,致使菌悬液掺杂,其次,杆状结构伸入水液内,因杆状结构难以自水液中分离,以在搅拌后,出现菌群附着至杆体处,致使菌悬液配比不均问题。
[0004]因而,针对上述所提及的问题,需求一种能够快速搅拌,且在搅拌期间,密闭瓶体,并且能够自水液中分离的菌悬液快速培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菌悬液快速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微生物菌悬液快速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瓶盖;
[0008]所述瓶盖内套设瓶体,瓶盖背向瓶体的一侧端部设有球座,球座较瓶盖呈凸起布置;
[0009]所述球座处设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球头,球头置于球座内,且球头同球座相球形滚动适配,球头内螺纹套设螺杆,螺杆自球座伸入瓶体内,螺杆伸入瓶体内的一端连接有拉绳,拉绳背向螺杆一端连接有锥形壳。
[0010]优选的,所述球座处设有通孔,通孔直径大于螺杆的杆径。
[0011]优选的,所述球头覆盖至通孔上方。
[0012]优选的,所述螺杆较球头为十字布置,螺杆背向拉绳一端固定有握把。
[0013]优选的,所述锥形壳分为宽端和窄端,其中窄端同拉绳一端相接。
[0014]优选的,所述拉绳为软质材料所制成的绳体。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中,搅拌组件置于球座处,旨在营造密闭环境,且在密闭环境内完成搅拌动作,并且能够在搅拌后,通过改变自身尺寸,自水液中分离,进而避免传统搅拌中杂菌侵入或者菌体附着至搅拌机构处,所引发的配比不均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微生物菌悬液快速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分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瓶体;2、瓶盖;3、球座;4、搅拌组件;41、锥形壳;42、拉绳;43、球头;44、螺杆;45、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3]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0024]在具体实施时,包括瓶盖2,瓶盖2内套设瓶体1,瓶盖2背向瓶体1的一侧端部设有球座3,球座3较瓶盖2呈凸起布置,球座3处设有搅拌组件4,搅拌组件4包括球头43,球头43置于球座3内,且球头43同球座3相球形滚动适配,球头43内螺纹套设螺杆44,螺杆44自球座3伸入瓶体1内,螺杆44伸入瓶体1内的一端连接有拉绳42,拉绳42背向螺杆44一端连接有锥形壳41。
[0025]如图1

4所示,搅拌组件4置于球座3处,旨在营造密闭环境,且在密闭环境内完成搅拌动作,并且能够在搅拌后,通过改变自身尺寸,自水液中分离,进而避免传统搅拌中杂菌侵入或者菌体附着至搅拌机构处,所引发的配比不均问题。
[0026]如图4所示,球头43为适配球座3的滚动适配结构,该结构,旨在与球座3相球形适配中,阻断瓶体1与环境的沟通,此外,通过作用力至握把45处,依托球头43同球座3的球形滚动适配,对水液进行搅拌处理。
[0027]如图4所示,锥形壳41与拉绳42的组合体,为浸入水液的搅拌件,该交办件中,锥形壳41受牵引力作用下,至水液内动作,动作期间,依托锥形形态所提供的接触面积,致使水液快速流动,以促进混合效率。
[0028]如图4所示,螺杆44可相对于球头43进行相对位置调节,该调节,间接调整组合体至水液的相对位置,即,需要搅拌时,通过将组合件浸入水液内,利于进行搅拌,无需搅拌时,将组合件向上提拉至水液上方,以避免菌体附着。
[0029]在具体实施时,球座3处设有通孔,通孔直径大于螺杆44的杆径,其中,球头43覆盖至通孔上方。
[0030]如图3

4所示,通孔的设置,首先,利于螺杆44至通孔伸入瓶体1内,其次,方便球头43至球座3内滚动。
[0031]在具体实施时,螺杆44较球头43为十字布置,螺杆44背向拉绳42一端固定有握把45。
[0032]如图4所示,握把45的设置,利于使用者作用力至螺杆44处,以调节螺杆44较球头43的相对位置。
[003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菌悬液快速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瓶盖(2);所述瓶盖(2)内套设瓶体(1),瓶盖(2)背向瓶体(1)的一侧端部设有球座(3),球座(3)较瓶盖(2)呈凸起布置;所述球座(3)处设有搅拌组件(4),搅拌组件(4)包括球头(43),球头(43)置于球座(3)内,且球头(43)同球座(3)相球形滚动适配,球头(43)内螺纹套设螺杆(44),螺杆(44)自球座(3)伸入瓶体(1)内,螺杆(44)伸入瓶体(1)内的一端连接有拉绳(42),拉绳(42)背向螺杆(44)一端连接有锥形壳(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菌悬液快速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兰天郝冰张满詹秋文乔策策吴文革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