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聚糖酶发酵培养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426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甘露聚糖酶发酵培养罐,包括发酵罐、多个原料罐和储菌罐,多个原料罐和储菌罐与发酵罐连通,还设有储酸罐和水罐,储酸罐和水罐与发酵罐连通,发酵罐内部还设有喷水架,喷水架与水罐连通,喷水架包括多个喷水环,喷水环设在发酵罐内壁,多个喷水环通过连接管连通,喷水环内壁设有多个喷头。通过喷水架的喷头对原料进行喷水混合,再通过发酵罐的搅拌轴进行双重搅拌混合,原料和水搅拌更加均匀,搅拌时间更短,混合的时间更短,节省了整个甘露聚糖酶的制造时间,整个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甘露聚糖酶发酵培养罐


[0001]本技术涉及培养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甘露聚糖酶发酵培养罐。

技术介绍

[0002]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等物质构成。甘露聚糖酶,即β

甘露聚糖酶为一种多功能的促生长剂,可以促进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

I的分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提高瘦肉率,促进生长。甘露聚糖是植物半纤维素的重要组分,是由β

1,4

D

甘露糖连接而成的线状多聚体,在多糖的侧链上主要有葡萄糖基、乙酰基和半乳糖基等取代基团。β

甘露聚糖酶(β

mannanase EC3.2.1.78)是一种水解甘露聚糖的内切水解酶,以内切方式降解甘露糖主链β

l,4糖苷键,释放出短的β

1,4甘露寡糖。
[0003]通过基因工程手段使甘露聚糖酶基因在重组菌株中高效表达是甘露聚糖酶得以大规模廉价生产的有效途径。目前,甘露聚糖酶的生产主要依靠真菌、细菌的微生物发酵。传统的甘露聚糖酶的工业发酵存在发酵工艺陈旧,成本高而效益低等问题。现有对甘露聚糖酶进行培育时需要使用到培养罐等设备及工具,然而传统使用到的培养罐在使用时会存在搅拌不充分问题,培养罐内部经常出现清洗不干净,导致发酵培养罐发酵的甘露聚糖酶品质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露聚糖酶发酵培养罐,解决培养罐在使用时会存在搅拌不充分问题,培养罐内部经常出现清洗不干净,导致发酵培养罐发酵的甘露聚糖酶品质较低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甘露聚糖酶发酵培养罐,包括发酵罐、多个原料罐和储菌罐,多个原料罐和储菌罐与发酵罐连通,还设有储酸罐和水罐,储酸罐和水罐与发酵罐连通,发酵罐内部还设有喷水架,喷水架与水罐连通,喷水架包括多个喷水环,喷水环设在发酵罐内壁,多个喷水环通过连接管连通,喷水环内壁设有多个喷头。
[0006]优选方案中,喷头朝下侧方向倾斜,且喷头与喷水环内壁呈锐角结构,多个喷头沿喷水环轴心均匀设置。
[0007]优选方案中,喷水环上还设有倾斜面。
[0008]优选方案中,发酵罐上还设有加水口,加水口与喷水架连通,加水口通过泵体与水罐连通。
[0009]优选方案中,酵罐内部设有搅拌轴,搅拌轴上设有多个搅拌叶,发酵罐外部还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搅拌轴连接,发酵罐外部套设有加热套。
[0010]优选方案中,搅拌轴上还设有多根消泡针。
[0011]优选方案中,发酵罐上还设有温度检测器,温度检测器端部伸入到储菌罐内部,发酵罐上还设有加菌口,加菌口与储菌罐连通。
[0012]优选方案中,储菌罐通过计量泵与加菌口连通,计量泵与加菌口之间还设有电动阀门。
[0013]优选方案中,原料罐通过螺旋输送机与发酵罐连通。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甘露聚糖酶发酵培养罐,原料罐内部所需制造的甘露聚糖酶的原料通过螺旋输送机输送到发酵罐内部,同时水罐向内部加水,通过喷水架的喷头对原料进行喷水混合,再通过发酵罐的搅拌轴进行双重搅拌混合,原料和水搅拌更加均匀,搅拌时间更短,且喷水架的喷头也可以对发酵罐内部进行有效的清洗,使发酵罐内部保持干净,不会出现杂质的情况,喷头下侧方向倾斜,多个喷头同时喷水时,整个发酵罐内部的液体就会呈螺旋方式进行旋转,达到达到与原来混合的目的,双重混合的效果更好,混合的时间更短,节省了整个甘露聚糖酶的制造时间,整个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总体结构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发酵罐体构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喷水架结构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喷水架俯视结构图;
[0020]图中:原料罐1;螺旋输送机2;发酵罐3;电机301;消泡针302;搅拌轴303;加热套304;温度检测器305;出料口306;加水口307;加菌口308;储酸罐4;储菌罐5;水罐6;计量泵7;电动阀门8;喷水架9;喷头901;喷水环902;连接管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4所示,一种甘露聚糖酶发酵培养罐,包括发酵罐3、多个原料罐1和储菌罐5,多个原料罐1和储菌罐5与发酵罐3连通,还设有储酸罐4和水罐6,储酸罐4和水罐6与发酵罐3连通,发酵罐3内部还设有喷水架9,喷水架9与水罐6连通,喷水架9包括多个喷水环902,喷水环902设在发酵罐3内壁,多个喷水环902通过连接管10连通,喷水环902内壁设有多个喷头901。原料罐1内部所需制造的甘露聚糖酶的原料通过螺旋输送机2输送到发酵罐3内部,同时水罐6向内部加水,通过喷水架9的喷头901对原料进行喷水混合,再通过发酵罐3的搅拌轴303进行双重搅拌混合,原料和水搅拌更加均匀,搅拌时间更短,且喷水架9的喷头901也可以对发酵罐3内部进行有效的清洗,使发酵罐3内部保持干净,不会出现杂质的情况,喷头901下侧方向倾斜,多个喷头901同时喷水时,整个发酵罐3内部的液体就会呈螺旋方式进行旋转,达到达到与原来混合的目的,双重混合的效果更好,混合的时间更短,节省了整个甘露聚糖酶的制造时间。
[0022]优选方案中,喷头901朝下侧方向倾斜,且喷头901与喷水环902内壁呈锐角结构,多个喷头901沿喷水环902轴心均匀设置。如图3

4所示结构,多个喷头901同时喷水时,使发酵罐3内部的液体形成漩涡,漩涡可以有效的与原来粉末进行混合。
[0023]优选方案中,喷水环902上还设有倾斜面。倾斜面的结构如图2

4所示结构,防止部分液体落在喷水环902上。
[0024]优选方案中,发酵罐3上还设有加水口307,加水口307与喷水架9连通,加水口307
通过泵体与水罐6连通。加水口307为喷水架9进行供水。
[0025]优选方案中,酵罐3内部设有搅拌轴303,搅拌轴303上设有多个搅拌叶,发酵罐3外部还设有驱动电机301,驱动电机301与搅拌轴303连接,发酵罐3外部套设有加热套304。驱动电机301带动搅拌轴303转动,搅拌轴303与喷水架9同时工作,使搅拌更加充分,搅拌轴303上的搅拌叶起到搅拌作用,加热套304对发酵罐3进行加热作用。
[0026]优选方案中,搅拌轴303上还设有多根消泡针302。消泡针302起到消泡作用。
[0027]优选方案中,发酵罐3上还设有温度检测器305,温度检测器305端部伸入到储菌罐5内部,发酵罐3上还设有加菌口308,加菌口308与储菌罐5连通。温度检测器305检测发酵罐3内部温度,加菌口308起到加菌作用。
[0028]优选方案中,储菌罐5通过计量泵7与加菌口308连通,计量泵7与加菌口308之间还设有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甘露聚糖酶发酵培养罐,其特征是:包括发酵罐(3)、多个原料罐(1)和储菌罐(5),多个原料罐(1)和储菌罐(5)与发酵罐(3)连通,还设有储酸罐(4)和水罐(6),储酸罐(4)和水罐(6)与发酵罐(3)连通,发酵罐(3)内部还设有喷水架(9),喷水架(9)与水罐(6)连通,喷水架(9)包括多个喷水环(902),喷水环(902)设在发酵罐(3)内壁,多个喷水环(902)通过连接管(10)连通,喷水环(902)内壁设有多个喷头(9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甘露聚糖酶发酵培养罐,其特征是:喷头(901)朝下侧方向倾斜,且喷头(901)与喷水环(902)内壁呈锐角结构,多个喷头(901)沿喷水环(902)轴心均匀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甘露聚糖酶发酵培养罐,其特征是:喷水环(902)上还设有倾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甘露聚糖酶发酵培养罐,其特征是:发酵罐(3)上还设有加水口(307),加水口(307)与喷水架(9)连通,加水口(307)通过泵体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延岭曹庆梅陈伟王杰刘永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中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