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料添加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540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石膏板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干湿料添加混合装置,包括:搅拌罐,且所述搅拌罐顶部设有进料口,搅拌罐底部设有出料口;可转动的搅拌轴,沿轴向设置于所述搅拌罐的中心处,且所述搅拌轴的外壁上对称设有两组搅拌杆;所述搅拌轴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搅拌轴的外壁上嵌入有多个第一单向阀,且所述空腔侧壁与第一单向阀配合形成向空腔外的连通,所述空腔底部与出料口连通;固定于所述搅拌罐底部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顶部穿过出料口,并伸入至搅拌轴的空腔内,所述进液管的顶部固定有分隔活塞,所述分隔活塞与搅拌轴转动配合,且分隔活塞的中心处嵌入有第二单向阀,所述进液管与第二单向阀配合形成向空腔内的连通。与第二单向阀配合形成向空腔内的连通。与第二单向阀配合形成向空腔内的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湿料添加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石膏板生产
,具体涉及干湿料添加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进行石膏板生产时,首先应将石膏粉、水等干湿原料按比例进行混合配料,然后将混合后的浆料泵入挤压机中进行挤压成型。
[0003]上述,在进行干湿原料的混合配料时,应提前对各原料进行按比例称量,以此保证成型石膏板的质量,但是这种提前称量的操作使得整体原料混合效率较低,进而影响整体石膏板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干湿料添加混合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干湿料添加混合装置,包括:
[0007]搅拌罐,且所述搅拌罐顶部设有进料口,搅拌罐底部设有出料口;
[0008]搅拌轴,沿轴向设置于所述搅拌罐的中心处,且所述搅拌轴的外壁上对称设有两组搅拌杆;所述搅拌轴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搅拌轴的顶端的外壁上嵌入有多个第一单向阀,且所述空腔侧壁与第一单向阀配合形成向空腔外的连通,所述空腔底部与出料口连通;
[0009]旋转动力源,设置在所述搅拌罐的顶部,并与所述搅拌轴连接,能驱动所述搅拌轴旋转;
[0010]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固定于所述搅拌罐底部的,且所述进液管顶部穿过出料口,伸入至搅拌轴的空腔内;
[0011]分隔活塞,固定在所述进液管的顶部,所述分隔活塞与搅拌轴的内壁能转动并密封配合,将所述搅拌轴的内腔分为上腔和下腔,分隔活塞的中心处嵌入有第二单向阀,所述进液管与第二单向阀配合形成与所述搅拌轴的顶部的空腔内的连通;
[0012]活塞组,包括上移动活塞和下移动活塞,所述上移动活塞和下移动活塞分别设置在所述上腔内和所述下腔内;所述分隔活塞为电磁结构,所述上移动活塞和所述下移动活塞为相互吸引的永磁结构;所述上移动活塞与分隔活塞之间连接有上弹簧,且所述上弹簧的弹力小于两个移动活塞之间的吸引力但大于所述上移动活塞的重力;所述下移动活塞与分隔活塞之间连接有下弹簧,且所述下弹簧的弹力大于两个移动活塞之间的吸引力,在所述下弹簧的作用下,所述下移动活塞堵塞在所述出料口上。
[0013]所述旋转动力源包括电机、蜗杆和涡轮,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搅拌罐顶部;所述涡轮套设固定于搅拌轴上,且所述涡轮与所述蜗杆啮合连接,所述蜗杆的一端与电机连接,并通过电机驱动转动。
[0014]优选的,所述搅拌轴底部与搅拌罐底部转动连接,且在所述搅拌轴的底部至少开设有一个开口,所述开口的轴向长度不大于下移动活塞的轴向长度,且开口用于连通搅拌轴内外两侧。
[0015]优选的,在所述搅拌罐的底部固定有出料导筒,且所述进液管沿轴向贯穿出料导筒。
[0016]优选的,在所述出料导筒的底部固定有水箱,且所述进液管的底部延伸至所述水箱内。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在本技术中,基于分隔活塞与两个移动活塞的配合,使得整体搅拌罐可基于搅拌轴和进液管进行定量进液,由此有效保证干湿料配比的精准且还能有效提高混料效率;另外,还可自动实现整体搅拌罐的出料,结构简单合理。
[0019](2)针对上述分隔活塞与两个移动活塞,均采用电磁驱动与弹性限定的方式进行定向移动,驱动合理且便于调控。
[0020](3)针对上述进液管和搅拌轴,均对应设有单向阀,由此能有效避免出现混料倒灌现象。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中搅拌轴与下移动活塞配合的结构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中分隔活塞、上移动活塞与下移动活塞配合的原理图;
[0025]图中:搅拌罐

1;电机

11;蜗杆

12;涡轮

13;搅拌轴

2;第一单向阀

21;开口

22;进液管

3;分隔活塞

31;第二单向阀

32;上移动活塞

41;下移动活塞

42;上弹簧

43;下弹簧

44;出料导筒

5;水箱

6。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图3所示,在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干湿料添加混合装置,且该混合装置主要包括:
[0028]搅拌罐1,且搅拌罐1顶部设有进料口,搅拌罐1底部设有出料口。搅拌轴2沿轴向设置于搅拌罐1的中心处,且搅拌轴2的外壁上对称设有两组搅拌杆。搅拌轴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搅拌轴2的顶端的外壁上嵌入有多个第一单向阀21,且空腔侧壁与第一单向阀21配合形成向空腔外的连通。空腔底部与出料口连通。
[0029]旋转动力源设置在搅拌罐1的顶部,并与搅拌轴2连接,能驱动搅拌轴2旋转。进液管3固定于搅拌罐1底部的,进液管3顶部穿过出料口,并伸入至搅拌轴2的空腔内。
[0030]分隔活塞31,固定在进液管3的顶部。分隔活塞31与搅拌轴2的内壁能转动并密封
配合,将搅拌轴2的内腔分为上腔和下腔。分隔活塞31的中心处嵌入有第二单向阀32,进液管3与第二单向阀32配合形成与搅拌轴2的顶部的空腔内的连通。
[0031]活塞组包括上移动活塞41和下移动活塞42。上移动活塞41和下移动活塞42分别设置在上腔内和下腔内,且分隔活塞31为电磁结构。上移动活塞41和下移动活塞42为相互吸引的永磁结构;上移动活塞41与分隔活塞31之间连接有上弹簧43,且上弹簧43的弹力小于两个移动活塞之间的吸引力但大于上移动活塞41的重力。下移动活塞42与分隔活塞31之间连接有下弹簧44,且下弹簧44的弹力大于两个移动活塞之间的吸引力。在下弹簧44的作用下,下移动活塞42堵塞在出料口上
[0032]由上,并结合图4可知,整体混合装置在进行干湿料混合时,其原理为:
[0033]通过进料口向搅拌罐1内导入定量干料,通过进液管3向搅拌罐1内导入定量湿料,并在搅拌轴2及搅拌杆的转动下实现干湿料混合。具体:
[0034]分隔活塞31正向通电时,结合图4中右图所示,上移动活塞41和下移动活塞42均与分隔活塞31相互排斥,由此驱使上移动活塞41上移,以达到通过第二单向阀32和进液管3向空腔内负吸定量进液的效果,与此同时,上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干湿料添加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罐(1),且所述搅拌罐(1)顶部设有进料口,搅拌罐(1)底部设有出料口;搅拌轴(2),沿轴向设置于所述搅拌罐(1)的中心处,且所述搅拌轴(2)的外壁上对称设有两组搅拌杆;所述搅拌轴(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搅拌轴(2)的顶端的外壁上嵌入有多个第一单向阀(21),且所述空腔侧壁与第一单向阀(21)配合形成向空腔外的连通,所述空腔底部与出料口连通;旋转动力源,设置在所述搅拌罐(1)的顶部,并与所述搅拌轴(2)连接,能驱动所述搅拌轴(2)旋转;进液管(3),所述进液管(3)固定于所述搅拌罐(1)底部的,且所述进液管(3)顶部穿过出料口,伸入至搅拌轴(2)的空腔内;分隔活塞(31),固定在所述进液管(3)的顶部,所述分隔活塞(31)与搅拌轴(2)的内壁能转动并密封配合,将所述搅拌轴(2)的内腔分为上腔和下腔,分隔活塞(31)的中心处嵌入有第二单向阀(32),所述进液管(3)与第二单向阀(32)配合形成与所述搅拌轴(2)的顶部的空腔内的连通;活塞组,包括上移动活塞(41)和下移动活塞(42),所述上移动活塞(41)和下移动活塞(42)分别设置在所述上腔内和所述下腔内;所述分隔活塞(31)为电磁结构,所述上移动活塞(41)和所述下移动活塞(42)为相互吸引的永磁结构;所述上移动活塞(41)与分隔活塞(31)之间连接有上弹簧(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桂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鹤众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