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厌氧及缺氧池内的自养反硝化脱氮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5326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厌氧及缺氧池内的自养反硝化脱氮模块,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接添加填料存在的浪费检修时间,填料分布不均匀,填料与处理水接触不充分,自养反硝化效率低等问题。同时该装置用于解决已公开专利存在更换效率低,劳动量大,后期容易沉积,无法大规模应用等问题。一种应用于厌氧及缺氧池内的自养反硝化脱氮模块,其特征在于:自养反硝化脱氮模块包括1个以上的组合单元,组合单元包括支架、托盘和反硝化脱氮填料,支架安装有托盘支撑件和可拆卸的托盘固定件,托盘通过托盘支撑件支撑于支架并通过托盘固定件限位防脱,托盘呈自上而下间隔分布,托盘的侧壁和底壁分布有通孔,托盘内放置有反硝化脱氮填料。脱氮填料。脱氮填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厌氧及缺氧池内的自养反硝化脱氮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水环境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厌氧及缺氧池内的自养反硝化脱氮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生物法脱氮是最为经济有效的一种脱氮方法,其主要利用反硝化菌在缺氧状态
[0003]下,把水中NO3‑
和NO2‑
转化为N2,从而降低水中硝态氮的浓度。目前污水中碳源缺乏是限制脱氮效率的主要因素。在大量的市政及工业污水厂,通常需要补充大量的碳源(如甲醇、乙酸钠、葡萄糖等)来达到反硝化脱氮的目的。与传统的生物脱氮不同,硫自养反硝化是一种以低价态硫代替碳源作为电子供体,通过自养反硝化实现反硝化脱氮的一种新型脱氮技术,具有无需外加碳源,节约成本,无二次污染,产生污泥量少等优点而成为脱氮领域的热点。目前硫自养反硝化所需的电子供体主要是单质硫,硫磺,硫铁矿等一些含硫物质。这些电子供体在实际应用中以填料的形式加入到废水或污水处理池中。
[0004]自养反硝化通常需要在缺氧或厌氧的条件下进行,缺氧池通常采用推流搅拌的方式进行泥水混合。由于自养反硝化填料真实密度大,当采用颗粒形式投入缺氧池时,容易沉积在池底,无法形成流化状态;而如果将填料粉碎成粉末状,极小的颗粒可以在缺氧池内形成流化状态,但由于缺氧池通常不设沉淀池,其导致粉末态的含硫填料容易随水流至好氧池,在好氧池内硫氧化菌的作用下被氧化掉,同时也容易导致好氧池发生硫细菌污泥膨胀。
[0005]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国内有专利提出采用多根悬挂绳索,且每根悬挂绳索上设置有多个填料空心球,空心球内填充反硝化填料;或将每组填料单位通过串连首/尾位置的填料单位固定于缺氧池底部,或悬挂于浮筒或桁架上,使填料单位分散在缺氧池中。该方法采用塑料球或空心柱包裹填料,竖向排布于缺氧池内。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填料沉底的问题,但存在如下缺点:
[0006]1.由于反硝化填料是一直在消耗的,当填料消耗到一定量时,需要将小球重新取出水面,打开单个小球,再往球内填充填料,由于池内小球数量多,这将消耗巨大的人工,劳动量极大;
[0007]2.由于采用单个绳将填料球串联或采用空心柱包裹填料,竖向排布于缺氧池,当需要补充填料时,只能单根或单个柱取出,无法大规模同时取出,这样耗费人工巨大,更换的效率低;
[0008]3.采用竖向的空心柱或网兜包裹填料时,在填料颗粒消耗变小时,填料受重力的影响容易堆积在空心柱或网兜的底部,无法均匀分散开,影响填料与泥水接触,从而影响脱氮效率;
[0009]基于目前在缺氧池内投加自养反硝化填料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厌氧及缺氧池内的自养反硝化脱氮模块,
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接添加填料存在的浪费检修时间,填料分布不均匀,填料与处理水接触不充分,自养反硝化效率低等问题。同时该装置用于解决已公开专利存在更换效率低,劳动量大,后期容易沉积,无法大规模应用等问题。
[0011]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应用于厌氧及缺氧池内的自养反硝化脱氮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养反硝化脱氮模块包括1个以上的组合单元,所述组合单元包括包括支架、托盘和反硝化脱氮填料,所述支架安装有托盘支撑件和可拆卸的托盘固定件,所述托盘通过所述托盘支撑件支撑于所述支架并通过所述托盘固定件限位防脱,所述托盘呈自上而下间隔分布,所述托盘的侧壁和底壁分布有通孔,所述托盘内放置有所述反硝化脱氮填料,所述反硝化脱氮填料为颗粒状并且密度大于水,所述反硝化脱氮填料的粒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或最短边长度。
[0012]进一步的,所述托盘以抽拉的方式与所述托盘支撑件配合。
[0013]进一步的,所述托盘支撑件包括成对设置的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之间形成与所述托盘的左右两侧部位滑动配合的插槽。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托盘固定件包括一对横向件和一对竖向件,一对所述横向件分别安装于所述支架的上部和下部,一对所述竖向件分设于所述支架的前后两侧并且竖向件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一对横向件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为开放式框架结构。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四条竖立的支柱,四条支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一圈横梁以形成稳固结构。
[0017]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柱的上部安装有吊耳、底部安装有底板。
[0018]进一步的,所述组合单元的高度范围为0.5

5.5m,优选1.0

4.5m,进一步优选1.5

4.0m。
[0019]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直径或最短边长度为0.5

15mm,优选通孔的直径或最短边长度1

10mm,进一步优选通孔的直径或最短边长度2

5mm。
[0020]进一步的,所述支柱和所述横梁采用圆管、方管、槽钢、工字钢、H型钢或角钢制作;
[0021]所述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采用角钢、方钢、槽钢或工字钢制作;
[0022]所述托盘采用不锈钢、碳钢、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有机玻璃或聚碳酸酯制作;
[0023]所述反硝化脱氮填料为下述复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制作,硫磺颗粒、硫铁矿、黄铁矿、硫与碳酸钙熔融复合物、硫与碳酸亚铁熔融复合物、硫与有机物熔融复合物。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5]1.本技术通过合理设计,通过采用层叠平布的托盘摊放颗粒状的反硝化填料,填料与废水、污泥充分接触,填料利用充分,脱氮效果良好;
[0026]2.利用标准化的模块单元和托盘设计,可以实现快速安装和补充填料,大量节省装填劳动量,大幅节约劳动成本;
[0027]3.通过设计上下托盘固定件和前后整体托盘固定件,本技术的反硝化模块在完成填料填充于托盘后,可以方便的整体吊装进入池内,无需停机或排空池体进行安装;
[0028]4.由于填充的快速和简便性,本技术的反硝化模块可以在工程现场直接焊接和装填填料,适用于工程的大规模应用;
[0029]5.利用反硝化填料真实密度高,厌氧及缺氧池内水流速度慢等因素,托盘为无盖式,利于水流从托盘上部与载体充分接触,提高反硝化效率。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托盘内未放置反硝化脱氮填料也未示出通孔。
[0031]图2为本技术的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的托盘放置反硝化脱氮填料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实施例1
[0035]如图1~图3所示,一种应用于厌氧及缺氧池内的自养反硝化脱氮模块,该实施例中,自养反硝化脱氮模块仅包括1个组合单元,组合单元包括包括支架、托盘6和反硝化脱氮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厌氧及缺氧池内的自养反硝化脱氮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养反硝化脱氮模块包括1个以上的组合单元,所述组合单元包括包括支架、托盘和反硝化脱氮填料,所述支架安装有托盘支撑件和可拆卸的托盘固定件,所述托盘通过所述托盘支撑件支撑于所述支架并通过所述托盘固定件限位防脱,所述托盘呈自上而下间隔分布,所述托盘的侧壁和底壁分布有通孔,所述托盘内放置有所述反硝化脱氮填料,所述反硝化脱氮填料为颗粒状并且密度大于水,所述反硝化脱氮填料的粒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或最短边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厌氧及缺氧池内的自养反硝化脱氮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以抽拉的方式与所述托盘支撑件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厌氧及缺氧池内的自养反硝化脱氮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支撑件包括成对设置的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之间形成与所述托盘的左右两侧部位滑动配合的插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厌氧及缺氧池内的自养反硝化脱氮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固定件包括一对横向件和一对竖向件,一对所述横向件分别安装于所述支架的上部和下部,一对所述竖向件分设于所述支架的前后两侧并且竖向件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一对横向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厌氧及缺氧池内的自养反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群夏冬香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映川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