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轮毂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5220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锥轮毂单元,主要包括内圈、外圈、保持架、滚子、螺栓、引导圈和密封圈组件,外圈和内圈之间设有滚道,滚道内安装由保持架保持的滚子,构成轮毂轴承单元的双列滚道,外圈右端内径处压装引导圈,由引导圈和外圈共同形成装配引导结构;外圈右端外侧安装螺栓,外圈和内圈两端设有密封圈组件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通过改变外圈装配引导外径的设计,将外圈引导端外径改成压入引导圈设计,解除了内圈和滚子组的尺寸限制,以此解决了第二代圆锥轮毂单元载荷能力偏低问题,提高轴承整体载荷能力;为轴承载荷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空间,更大更多的滚子可以提供更高的动静载荷能力,从而提高轴承整体寿命能力,增加有效行车里程,降低产品售后质量风险,为企业节约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锥轮毂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轮毂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锥轮毂单元。

技术介绍

[0002]圆锥轮毂单元是一种承载重量和为轮毂的转动提供精确引导的汽车零部件。现有技术中,第二代圆锥轮毂单元结构主要包括:内圈1、外圈2、保持架3、滚子4、螺栓5、引导圈6、密封圈组件7,外圈2带装配引导外径8设计,即外圈2和引导外径为一体。装配时右侧内圈及滚子组件从装配引导外径8侧装入,因此装配引导外径8的尺寸限制了内圈和滚子组的尺寸,即内圈和滚子组外径尺寸必须要小于装配引导外径8内孔尺寸,否则无法装配。在装配引导外径8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内圈和滚子组尺寸被限定,即允许安装的滚子尺寸会较小或者数量较少,从而导致轴承整体载荷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圆锥轮毂单元。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圆锥轮毂单元,主要包括内圈、外圈、保持架、滚子、螺栓、引导圈和密封圈组件,外圈和内圈之间设有滚道,滚道内安装由保持架保持的滚子,构成轮毂轴承单元的双列滚道,外圈右端内径处压装引导圈,由引导圈和外圈共同形成装配引导结构;外圈右端外侧安装螺栓,外圈和内圈两端设有密封圈组件进行密封。
[0005]所述的滚子有二列,二列滚子呈八字形安装在外圈和内圈的滚道内,二列滚子之间连接处的夹角腔内设置有保持架。
[0006]所述的引导圈为二个不同直径的中空筒连接而成,其一端与外圈引导端的内径壁相抵接。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主要通过改变外圈装配引导外径的设计,将外圈引导端外径改成压入引导圈设计,解除了内圈和滚子组的尺寸限制,以此解决了第二代圆锥轮毂单元载荷能力偏低问题,提高轴承整体载荷能力;为轴承载荷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空间,更大更多的滚子可以提供更高的动静载荷能力,从而提高轴承整体寿命能力,增加有效行车里程,降低产品售后质量风险,为企业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0]附图标记说明:内圈1、外圈2、保持架3、滚子4、螺栓5、引导圈6、密封圈组件7、装配引导外径8。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介绍:
[0012]实施例:如附图2所示,这种圆锥轮毂单元,主要包括内圈1、外圈2、保持架3、滚子4、螺栓5、引导圈6和密封圈组件7,外圈2和内圈1之间设有滚道,滚道内安装由保持架 3保持的滚子4,构成轮毂轴承单元的双列滚道,外圈2右端内径处压装引导圈6,由引导圈 6和外圈2共同形成装配引导结构;外圈2右端外侧安装螺栓5,外圈2和内圈1两端设有密封圈组件7进行密封。所述的滚子4有二列,二列滚子4呈八字形安装在外圈2和内圈1的滚道内,二列滚子4之间连接处的夹角腔内设置有保持架3。所述的引导圈6为二个不同直径的中空筒连接而成,其一端与外圈2引导端的内径壁相抵接。
[0013]本技术将原有的外圈2与装配引导外径8一体设计,变成外圈2和引导圈6分体设计,引导圈6在装配过程中压入外圈2,解除了对内圈和滚子组的尺寸限制,使得内圈和滚子组从右侧装入过程中,尺寸不受引导外径限制,同时可设计加大滚子尺寸或者增加滚动体数量,来获得更高的轴承整体载荷能力。
[0014]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锥轮毂单元,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内圈(1)、外圈(2)、保持架(3)、滚子(4)、螺栓(5)、引导圈(6)和密封圈组件(7),外圈(2)和内圈(1)之间设有滚道,滚道内安装由保持架(3)保持的滚子(4),构成轮毂轴承单元的双列滚道,外圈(2)右端内径处压装引导圈(6),由引导圈(6)和外圈(2)共同形成装配引导结构;外圈(2)右端外侧安装螺栓(5),外圈(2)和内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贵沈冲冲高项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