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4999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43
一种车辆充电桩,包括立柱部分与顶部横梁部分,所述立柱部分的上侧与顶部横梁部分搭接,形成龙门式结构;所述立柱部分包括下部电气模块、上部走线模块和立柱骨架;所述顶部横梁部分包括充电机构安装模块、中间连接模块和顶部横梁骨架。所述立柱部分的下部电气模块、上部走线模块之间通过立柱骨架法兰连接;所述顶部横梁部分的充电机构安装模块、中间连接模块之间通过顶部横梁骨架法兰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充电柱,采用龙门式结构,可降低土建要求,应用于多层建筑地面和横跨道路两侧的大跨度安装要求;模块化结构对接,方便运输和现场施工,缩短建站周期;顶部横梁的骨架采用桁架结构,有效解决大跨度垂直变形问题。有效解决大跨度垂直变形问题。有效解决大跨度垂直变形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充电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新能源
中,车辆充电柱一般设置在地面车道边,为了满足连接强度要求,需要在地面挖足够深度的土方做钢筋混凝土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停车场都是多层建筑,这种方式在多层建筑的上层地面上显然是不可能的。常规充电柱一般为路边单侧布置,横跨道路两侧的大跨度方案尚不成熟,且一般采用整体焊接骨架,体积较大,不利于运输和现场施工。常规充电柱一般为路边单侧布置,为了满足连接强度要求,需要在地面挖足够深度的土方做钢筋混凝土基础。现有技术中,对土建要求较高,需要在地面做钢筋混凝土基础安装,无法在多层建筑的地面安装,一般为路边单侧布置,横跨道路两侧的远距离大跨度成熟方案尚不成熟,且存在大跨度垂直变形问题,且一般为整体焊接骨架,体积较大,不利于运输和现场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充电柱,以解决多层建筑的车辆充电,满足横跨道路两侧的远距离大跨度使用要求,有效解决大跨度垂直变形问题,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对接,方便运输及现场施工等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充电桩,包括立柱部分1与顶部横梁部分2,所述立柱部分1的上侧与顶部横梁部分2搭接,形成龙门式结构;
[0006]所述立柱部分1包括下部电气模块3、上部走线模块4和立柱骨架7;
[0007]所述顶部横梁部分2包括充电机构安装模块5、中间连接模块6和顶部横梁骨架8;
[0008]所述立柱部分1的下部电气模块3、上部走线模块4之间通过立柱骨架7法兰连接;所述顶部横梁部分2的充电机构安装模块5、中间连接模块6之间通过顶部横梁骨架8法兰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下部电气模块3的内部安装电气控制单元10,所述电气控制单元10包括元器件和内部接线;
[0010]所述下部电气模块3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下法兰板13-1和上法兰板13-2,所述上部走线模块4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下法兰板15-1和上法兰板15-2;
[0011]所述下部电气模块3的下法兰板13-1与地基14连接,所述下部电气模块3的上法兰板13-2与所述上部走线模块4的下法兰板15-1连接;
[0012]所述上部走线模块4的上法兰板15-2与顶部横梁部分2的端部法兰板16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顶部横梁骨架8包括充电机构安装模块骨架11和中间连接模块骨架12,中间连接模块骨架12两端均设置法兰板17与充电机构安装模块骨架11的端部法兰板18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顶部横梁骨架8采用桁架结构9,所述桁架结构9包括上梁23、下梁24和瓦楞板25,所述上梁23和下梁24采用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与中间设置的瓦楞板25焊接。
[0015]进一步的,顶部横梁骨架8连接有内侧上围板19-1、内侧下围板19-2,所述内侧上围板19-1与顶部横梁骨架8连接,设置在所述顶部横梁骨架8的上部;所述内侧下围板19-2与顶部横梁骨架8连接,设置在所述顶部横梁骨架8的下部。
[0016]进一步的,包括侧封板21、上封板22和下封板23,所述上封板22设置在所述内侧上围板19-1的上部,所述下封板23设置在所述内侧下围板19-2的下部,所述侧封板21与上封板22垂直连接,所述侧封板21与下封板23垂直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内侧上围板19-1与上封板22垂直连接,所述内侧下围板19-2与下封板23垂直连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侧封板21的端部20设有插接弯板26,用于多组侧封板的快速插装。
[0019]进一步的,在所述顶部横梁部分2的中间下方设置立柱,支撑所述顶部横梁部分2。
[002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充电柱,采用龙门式结构,可降低土建要求,应用于多层建筑地面和横跨道路两侧的大跨度安装要求;模块化结构对接,方便运输和现场施工,缩短建站周期;顶部横梁的骨架采用桁架结构,有效解决大跨度垂直变形问题。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充电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充电柱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充电柱分模块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立柱部分的下部电气模块布置示意图;
[0026]图5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6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7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顶部横梁部分的封装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图8中的D处放大图;
[0031]图标:1-立柱部分;2-顶部横梁部分;3-下部电气模块;4-上部走线模块;5-充电机构安装模块;6-中间连接模块;7-立柱骨架;8-顶部横梁骨架;9-桁架结构;10-电气控制单元;11-充电机构安装模块骨架;12-中间连接模块骨架;13-1-下部电气模块的下法兰板;13-2-下部电气模块的上法兰板;14-地基;15-1-上部走线模块的下法兰板;15-2-上部走线模块的上法兰板;16-横梁端部法兰板;17-中间连接模块骨架法兰板;18-充电机构安装模块骨架的端部法兰板;19-1-内侧上围板;19-2-内侧下围板;20-侧封板端部;21-侧封板;22-上封板;23-下封板;23-上梁;24-下梁;25-瓦楞板;26-插接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
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33]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充电柱的如图1至图9所示。
[0034]如图1所示,车辆充电柱包括立柱部分1与顶部横梁部分2,立柱部分1上侧与顶部横梁部分2搭接,形成龙门式结构。
[0035]立柱部分1包括下部电气模块3、上部走线模块4和立柱骨架7。
[0036]顶部横梁部分2包括充电机构安装模块5、中间连接模块6和顶部横梁骨架8。
[0037]立柱部分1的下部电气模块3、上部走线模块4之间通过立柱骨架7法兰连接。顶部横梁部分2的充电机构安装模块5、中间连接模块6之间,通过顶部横梁骨架8法兰连接。立柱骨架7四周封装,顶部横梁骨架8四周封装。
[0038]顶部横梁骨架8采用桁架结构9。
[0039]立柱部分1的下部电气模块3的内部安装电气控制单元10,预先完成元器件安装及内部接线,预留标准接口。
[0040]下部电气模块3的底部和顶部设有下法兰板13-1和上法兰板13-2,立柱部分1的上部走线模块4的底部和顶部设有下法兰板15-1和上法兰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部分(1)与顶部横梁部分(2),所述立柱部分(1)的上侧与顶部横梁部分(2)搭接,形成龙门式结构;所述立柱部分(1)包括下部电气模块(3)、上部走线模块(4)和立柱骨架(7);所述顶部横梁部分(2)包括充电机构安装模块(5)、中间连接模块(6)和顶部横梁骨架(8);所述立柱部分(1)的下部电气模块(3)、上部走线模块(4)之间通过立柱骨架(7)法兰连接;所述顶部横梁部分(2)的充电机构安装模块(5)、中间连接模块(6)之间通过顶部横梁骨架(8)法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电气模块(3)的内部安装电气控制单元(10),所述电气控制单元(10)包括元器件和内部接线;所述下部电气模块(3)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下法兰板(13-1)和上法兰板(13-2),所述上部走线模块(4)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下法兰板(15-1)和上法兰板(15-2);所述下部电气模块(3)的下法兰板(13-1)与地基(14)连接,所述下部电气模块(3)的上法兰板(13-2)与所述上部走线模块(4)的下法兰板(15-1)连接;所述上部走线模块(4)的上法兰板(15-2)与顶部横梁部分(2)的端部法兰板(16)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横梁骨架(8)包括充电机构安装模块骨架(11)和中间连接模块骨架(12),中间连接模块骨架(12)两端均设置法兰板(17)与充电机构安装模块骨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永平殷帅兵李明明高庆勇魏伟穆贝贝方春阳郑召敏闫建华白志红
申请(专利权)人: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