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鹭鹭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率材料工程用挤压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4960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材料挤压成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效率材料工程用挤压成型装置,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挤压成型装置通常只一次性能够对单个材料进行加压,导致材料在进行挤压成型时效率较低的问题,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外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模具,所述挤压模具的内部开设有挤压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一次性对多个材料挤压成型的效果,并能够让挤压后的材料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直接落下,从而达到快速取料的效果的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率材料工程用挤压成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材料挤压成型
,具体为一种高效率材料工程用挤压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材料工程是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
[0003]现有的挤压成型装置通常只一次性能够对单个材料进行加压,导致材料在进行挤压成型时效率较低,不利于大批量的材料进行高效率加工成型。
[0004]为此提出的一种高效率材料工程用挤压成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率材料工程用挤压成型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挤压成型装置通常只一次性能够对单个材料进行加压,导致材料在进行挤压成型时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率材料工程用挤压成型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外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模具,所述挤压模具的内部开设有挤压孔,且挤压孔的位置与凸块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位于外壳的内部,且压板位于挤压模具的上方。
[0007]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位于推板的下方。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且固定柱的内部设置有伸缩弹簧,所述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位置与固定柱的位置相对应,且移动柱远离推板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柱的内部,所述移动柱远离推板的一端与伸缩弹簧的顶部相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挤压模具的侧壁设置有进料管,且进料管远离挤压模具的一端延伸至外壳的外侧。
[0010]优选的,所述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片。
[0011]优选的,所述压片的位置与挤压孔的位置相对应,且压片的直径等于挤压孔的直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在工作中,通过第一电机、第一伸缩杆、推板、凸块、连接块、挤压模具、进料管、挤压孔,使得装置在进行使用时能够通过第一电机控制推板向上移动,对挤压孔的底部进行填满,之后再由进料管往挤压模具进内部添加待挤压的原料,在挤压模具内部的原料挤压完成后,第一电机控制推板向下移动,使得挤压后的材料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直接落下,从而达到快速取料的效果;
[0014]2)、通过第二电机、第二伸缩杆、压板、连接柱、压片,使得装置在进行使用时能够通过第二电机进行工作控制压板向下运动,使得多个压片能够一起对挤压孔内部的材料进行加压,达到一次性对多个材料挤压成型的效果,便于材料高效率的生产。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第三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0020]图中:1、外壳;2、支撑板;3、第一电机;4、第一伸缩杆;5、推板;6、凸块;7、固定柱;8、移动柱;9、连接块;10、挤压模具;11、进料管;12、挤压孔;13、第二电机;14、第二伸缩杆;15、压板;16、连接柱;17、压片;18、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实施例,由图1

4给出,本技术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4,第一伸缩杆4远离第一电机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5,使得装置在进行使用时能够通过第一电机3控制推板5向上移动,对挤压孔12的底部进行填满,避免材料在进行挤压时发生泄露的现象,之后再由进料管11往挤压模具10进内部添加待挤压的原料,在挤压模具10内部的原料挤压完成后,第一电机3控制推板5向下移动,使得挤压后的材料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直接落下,从而达到快速取料的效果,推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块6,通过凸块6使得装置在进行使用时能够对挤压孔12的底部进行填堵,从而便于装置对材料进行挤压,外壳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9,连接块9远离外壳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模具10,挤压模具10的内部开设有挤压孔12,便于装置对材料进行挤压,且挤压孔12的位置与凸块6的位置相对应,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4,第二伸缩杆14远离第二电机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15,压板15位于外壳1的内部,且压板15位于挤压模具10的上方,使得装置在进行使用时能够通过第二电机13进行工作控制压板15向下运动,使得多个压片17能够一起对挤压孔12内部的材料进行加压,达到一次性对多个材料挤压成型的效果,便于材料高
效率的生产。
[0023]其中,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块18,挡块18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板2,且支撑板2位于推板5的下方;通过支撑板2能够对挤压后落下的材料进行承接,避免挤压后的材料直接掉落到外壳1的内底部导致材料摔坏。
[0024]其中,支撑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7,且固定柱7的内部设置有伸缩弹簧,推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柱8,移动柱8的位置与固定柱7的位置相对应,且移动柱8远离推板5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柱7的内部,移动柱8远离推板5的一端与伸缩弹簧的顶部相贴合;使得推板5在上下移动时能够更加稳定,便于装置进行使用。
[0025]其中,挤压模具10的侧壁设置有进料管11,且进料管11远离挤压模具10的一端延伸至外壳1的外侧;便于装置对挤压模具10的内部添加原料,便于装置对原料快速挤压成型。
[0026]其中,压板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6,连接柱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片17;便于装置对原料进行挤压。
[0027]其中,压片17的位置与挤压孔12的位置相对应,且压片17的直径等于挤压孔12的直径;便于装置对原料进行挤压。
[0028]工作原理:工作时,首先通过第一电机3、第一伸缩杆4、推板5、凸块6、连接块9、挤压模具10、进料管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材料工程用挤压成型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4),所述第一伸缩杆(4)远离第一电机(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5),所述推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块(6),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远离外壳(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模具(10),所述挤压模具(10)的内部开设有挤压孔(12),且挤压孔(12)的位置与凸块(6)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3),所述第二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4),所述第二伸缩杆(14)远离第二电机(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15),所述压板(15)位于外壳(1)的内部,且压板(15)位于挤压模具(10)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材料工程用挤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块(18),所述挡块(18)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板(2),且支撑板(2)位于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鹭鹭张大军张伟伟刘子崴张行行赵强
申请(专利权)人:黄鹭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