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张线夹测温传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4790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张线夹测温传感装置,属电力线路监测技术领域。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的夹持取电机构由机械夹、压簧、测温接触托、CT取电线圈构成,装置本体与太阳能网关无线连接、装置本体与举升工装套装连接;CT取电线圈内安装的导磁棒与机械夹构成闭合磁环路;测温接触托内设置的测温探头引出至核心控制单元;核心控制单元的基础电路板由电源管理单元、无线传输单元和主控芯片组成,电源管理单元与CT取电线圈电连接给主控芯片供电;主控芯片的通信端与无线传输单元电连接,主控芯片的测温信号端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无线传输单元与所述太阳能网关交互连接。实现实时测温和直观显示,检测效率高,带电安装方便,杜绝误检漏检。漏检。漏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张线夹测温传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耐张线夹测温传感装置,属电力线路监测


技术介绍

[0002]耐张线夹大量安装在输电线路的接头交汇处,由于接头氧化、接头螺母松动等都会迅速引起耐张线夹温度升高而最终导致供电系统故障,因此,对耐张线夹接头温度进行监测异常重要。县辖供电区域农村电网多,目前多是用人工和红外测温仪逐个杆塔检测耐张线夹接头温度,巡检一遍通常需要一个多月,不仅难以及时发现线夹接头存在的故障隐患和电缆中间接头温度逐渐升高的趋势变化,劳动强度大,而且易误检漏检,预警准确度和检测效率低,无法防患于未然,从而无法有效保障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温度传感器、耐张线夹机构于一体,实现实时检测、直观显示故障部位,检测预警准确度高,带电安装操作方便,有效降低检测强度,杜绝误检漏检,检测效率高的耐张线夹测温传感装置。
[0004]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0005]一种耐张线夹测温传感装置,包括装置本体、举升工装和太阳能网关; 其特点是:装置本体由夹持取电机构、核心控制单元、LED指示灯、透明防护罩、支撑架和壳体构成,所述夹持取电机构由机械夹、压簧、测温接触托、CT取电线圈和导磁棒构成;所述举升工装由外壳、拉杆、钩拉件和令克棒固定件组成;所述装置本体与太阳能网关无线连接,装置本体与举升工装套装连接;
[0006]所述CT取电线圈内安装有导磁棒,导磁棒与机械夹构成闭合磁环路;所述机械夹100套挂在传输线缆上;所述机械夹由长臂和短臂组成,所述测温接触托上设置有测温探头,所述测温探头引出至核心控制单元;所述核心控制单元由基础电路板和温度传感器构成,所述基础电路板由电源管理单元、无线传输单元和主控芯片组成,所述电源管理单元与CT取电线圈电连接,给主控芯片及装置本体系统供电;所述主控芯片的通信端与无线传输单元电连接,主控芯片的测温信号端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由基础模块和天线构成,无线传输单元与所述太阳能网关交互连接。
[0007]所述的压簧有两组,其中一组与所述长臂装接,另一组与所述短臂装接。
[0008]所述的压簧的连接杆与测温接触托之间压装有传输线缆。
[0009]所述的夹持取电机构和导磁棒为低磁阻软磁材料。
[0010]所述的主控芯片的型号为MSP430F2011IPWR。
[0011]所述的无线传输单元采用433Mhz通信。
[0012]所述的温度传感器的测温范围为
ꢀ‑
60℃至150℃。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该耐张线夹测温传感装置,通过夹持取电机构的机械夹,压簧,CT取电线圈,测温
接触托安装的测温探头,及核心控制单元,温度传感器,实现实时检测耐张线夹处温度,并将温度数据通过主控芯片、无线传输单元的基础模块和天线实时无线传送给太阳能网关;通过LED状态指示灯亮灯时长的变化,直观显示和快速判断故障部位,集温度传感器和耐张线夹机构于一体,检测准确度和效率高,有效降低人工检测强度,杜绝误检漏检;制作配套举升工装,带电安装操作方便,实现对耐张线夹温度24小时全程监测,大幅减少人力巡检成本,有力保障了传输线路正常可靠工作。解决了现有技术劳动强度大,检测预警不直观,准确度低,易误检漏检,检测局限性大,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耐张线夹测温传感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耐张线夹测温传感装置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举升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一种耐张线夹测温传感装置的工作原理方框示意图。
[0019]图中:1、夹持取电机构,2、核心控制单元,3、LED指示灯,4、透明防护罩,5、支撑架,6、壳体,7、举升工装;
[0020]100机械夹,100a长臂,100b短臂,101压簧,102测温接触托,103CT取电线圈,104导磁棒,105测温探头;
[0021]700外壳,701拉杆,702钩拉件,703令克棒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申请人常年工作在县域供电一线,对于各传输线路上大量装配的耐张线夹接头因氧化,螺母松动导致接头处接触电阻值增高,大电流情况温升过快过高引发的供电系统故障印象深刻。申请人在日常对耐张线夹进行监测的过程中,使用红外测温仪对输电线路杆塔上的耐张线夹逐个进行检测,由于耐张线夹数量庞大,人工巡检实在是费时费力,不仅检测准确度低,工作量大,还经常发生漏检和误检错误,检测效率低,难以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由此想到研制一款充分利用最新物联网技术、云端技术和大数据推测演算技术,利用成熟无线传感技术,并采用由申请人之前获得中国专利权的太阳能网关上传温度数据,同时通过专业技术公司制作出该耐张线夹测温传感装置,实现对耐张线夹接头温度的24小时全程监测,大大减少人工巡检成本,监测省时省力,效率高,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检测预警准确度高,杜绝误检漏检,操作方便,性价比高,适合县域供电区域巡检测温使用。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该耐张线夹测温传感装置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4):
[0024]一种耐张线夹测温传感装置,包括装置本体、举升工装7和太阳能网关;
[0025]所述装置本体由夹持取电机构1、核心控制单元2、LED指示灯3、透明防护罩4、支撑架5和壳体6构成,所述夹持取电机构1由机械夹100、压簧101、测温接触托102、CT取电线圈103和导磁棒104构成;所述举升工装7由外壳700、拉杆701、钩拉件702和令克棒固定件703组成;所述装置本体与太阳能网关无线连接,装置本体与举升工装7套装连接;所述太阳能网关为中国专利号:2020229803112 的太阳能网关。
[0026]所述CT取电线圈103内设置有导磁棒104,所述导磁棒104与机械夹100构成闭合磁
环路,所述机械夹100套挂在传输线缆上;所述机械夹100由长臂100a和短臂100b组成,所述测温接触托102上设置有测温探头105,所述测温探头105引出至核心控制单元2;所述核心控制单元2由基础电路板和温度传感器构成,所述基础电路板由电源管理单元、无线传输单元和主控芯片组成,所述电源管理单元与CT取电线圈103电连接,给主控芯片及装置本体系统供电;所述主控芯片的通信端与无线传输单元电连接,主控芯片的测温信号端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由基础模块和天线构成,无线传输单元与所述太阳能网关交互连接(参见图1~图3)。
[0027]所述夹持取电机构1的机械夹100、压簧101、测温接触托102、CT取电线圈103及核心控制单元2、LED指示灯3和支撑架5安装在外壳700内,所述透明防护罩4安装在所述外壳700底部;所述支撑架5从下至上安装有LED指示灯3和核心控制单元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张线夹测温传感装置,包括装置本体、举升工装(7)和太阳能网关;其特征在于:装置本体由夹持取电机构(1)、核心控制单元(2)、LED指示灯(3)、透明防护罩(4)、支撑架(5)和壳体(6)构成,所述夹持取电机构(1)由机械夹(100)、压簧(101)、测温接触托(102)、CT取电线圈(103)和导磁棒(104)构成;所述举升工装(7)由外壳(700)、拉杆(701)、钩拉件(702)和令克棒固定件(703)组成;所述装置本体与太阳能网关无线连接,装置本体与举升工装(7)套装连接;所述CT取电线圈(103)内安装有导磁棒(104),导磁棒(104)与机械夹(100)构成闭合磁环路;所述机械夹(100)套挂在传输线缆上,所述机械夹(100)由长臂(100a)和短臂(100b)组成;所述测温接触托(102)上设置有测温探头(105),所述测温探头(105)引出至核心控制单元(2);所述核心控制单元(2)由基础电路板和温度传感器构成,所述基础电路板由电源管理单元、无线传输单元和主控芯片组成,所述电源管理单元与CT取电线圈(103)电连接,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阿龙熊亚伟黄秋山匡少平潘小林徐元圣刘孝平吕琥王世剑段雄科胡丹宋聪白铁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监利市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