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用智能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451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工厂用智能控制器,包括主壳体、安装于主壳体上的盖体和若干个位于主壳体内的单元模块,所述主壳体内设置有一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两端与主壳体的内壁连接,该支撑框架与主壳体的一侧壁之间设置有一PCB总线板,所述支撑框架下方设置有一与PCB总线板电连接的PCB连接板,所述PCB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单元模块对应的竖向连接端,另一端连接有与门相连接的信号连接板,所述壳体上、下两端的边缘处均具有向外延伸的凸条部,凸条部上设置有若干个螺丝孔,一螺丝穿过所述螺丝孔与支撑框架连接,所述凸条部与支撑框架之间还设置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便于维修拆装,还可以提高整体的抗冲击性能和长期使用过程中各项性能的稳定性。各项性能的稳定性。各项性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厂用智能控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工厂用智能控制器
,特别涉及一种工厂用智能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以前负责自动化机械设备工作的人员主要提供实时控制功能,通过设计人员和工程师在数字控制平台将其与现场的设备相联系,使其通过编程使其能够按照预期的方式运行,现在随之科技的发展,工厂用智能控制器的不断创新,所拥有的控制技术获得了更多的高级功能。
[0003]现有控制器常见为PLC可编程边缘控制器,其控制系统主要为CPU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编程器组成,其发展至今编程器亦可作扩展单元模块使用,引入存储器模块来配合CPU的使用,加入电源作为稳压装置使得控制器成为单独的一体,实现远方调试功能。
[0004]而现有控制器各模块与箱体直接接触,对于冲击的抵抗能力较差,长期下来使得内部元件易受损坏,维修时由于各连接件为螺丝固定,且整体电路通用一块PCB板使得维修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厂用智能控制器,该工厂用智能控制器既便于维修拆装,又可以保证多次拆装过程中电路各个单元模块的安全和稳定性,还可以提高整体的抗冲击性能和长期使用过程中各项性能的稳定性。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厂用智能控制器,包括:主壳体、安装于主壳体上的盖体和若干个位于主壳体内的单元模块,所述主壳体内设置有一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两端与主壳体的内壁连接,该支撑框架与主壳体的一侧壁之间设置有一PCB总线板,每个所述单元模块各自通过一安装组块安装于支撑框架上;
[0007]所述支撑框架下方设置有一与PCB总线板电连接的PCB连接板,所述PCB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单元模块对应的竖向连接端,每个所述壳体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有门,一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PCB连接板上的竖向连接端连接,另一端连接有与门相连接的信号连接板,所述单元模块的边缘处连接有与信号连接板相对应的信号输送板;
[0008]所述安装组块进一步包括:壳体和至少两个设置于壳体内拐角处的固定件,所述壳体上、下两端的边缘处均具有向外延伸的凸条部,使得该凸条部与支撑框架的上、下端面搭接,所述凸条部上设置有若干个螺丝孔,一螺丝穿过所述螺丝孔与支撑框架连接,所述凸条部与支撑框架之间还设置有弹簧,当所述螺丝与支撑框架锁紧时,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0010]1. 上述方案中,所述PCB总线板通过至少两个安装件安装于主壳体的内壁上。
[0011]2. 上述方案中,所述单元模块包括CPU模块、存储模块、通讯模块和IO模块,安装有所述CPU模块的安装组块的上设置有中部支撑板。
[0012]3.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号连接板通过弹簧与门可活动连接。
[0013]4. 上述方案中,所述弹簧通过旋进螺丝连接在凸条部或者支撑框架上。
[0014]5. 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自壳体中伸出,并通过一旋转轴安装有一可转动的提手。
[00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6]1、本技术工厂用智能控制器,其每个所述单元模块各自通过一安装组块安装于支撑框架上,既便于对安装有单元模块的安装组块的拆卸,又可以对控制器受到的外部冲击力进行有效缓冲、释放,避免外部冲击对各个单元模块的损害,提高整体的抗冲击性能和长期使用过程中各项性能的稳定性。
[0017]2、本技术工厂用智能控制器,其所述主壳体内设置有一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两端与主壳体的内壁连接,该支撑框架与主壳体的一侧壁之间设置有一PCB总线板,每个所述单元模块各自通过一安装组块安装于支撑框架上,所述支撑框架下方设置有一与PCB总线板电连接的PCB连接板,所述PCB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单元模块对应的竖向连接端,其将控制器整体的PCB板分离成若干单元模块,并通过柔性电路板、PCB连接板和信号连接板使得各个单元模块便于取出,既便于维修拆装,又可以保证多次拆装过程中电路各个单元模块的安全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工厂用智能控制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工厂用智能控制器的整体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工厂用智能控制器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工厂用智能控制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以上附图中:1、主壳体;2、盖体;3、支撑框架;4、PCB连接板;5、安装组块;51、壳体:6、单元模块;7、安装件;8、PCB总线板;9、提手;10、凸条部;11、弹簧;12、螺丝;13、柔性电路板;14、信号连接板;15、固定件;16、中部支撑板;17、信号输送板;18、旋转轴;19、门;20、旋进螺丝;21、螺丝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的具体含义。
[0024]实施例1:一种工厂用智能控制器,包括:主壳体1、安装于主壳体1上的盖体2和若干个位于主壳体1内的单元模块6,所述主壳体1内设置有一支撑框架3,所述支撑框架3的两
端与主壳体1的内壁连接,该支撑框架3与主壳体1的一侧壁之间设置有一PCB总线板11,每个所述单元模块6各自通过一安装组块5安装于支撑框架3上;
[0025]所述支撑框架3下方设置有一与PCB总线板11电连接的PCB连接板4,所述PCB连接板4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单元模块6对应的竖向连接端41,每个所述壳体51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有门30,一柔性电路板21的一端与PCB连接板4上的竖向连接端41连接,另一端连接有与门30相连接的信号连接板22,所述单元模块6的边缘处连接有与信号连接板22相对应的信号输送板28;
[0026]所述安装组块5进一步包括:壳体51和至少两个设置于壳体51内拐角处的固定件23,所述壳体51上、下两端的边缘处均具有向外延伸的凸条部18,使得该凸条部18与支撑框架3的上、下端面搭接,所述凸条部18上设置有若干个螺丝孔32,一螺丝20穿过所述螺丝孔32与支撑框架3连接,所述凸条部18与支撑框架3之间还设置有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厂用智能控制器,包括主壳体(1)、安装于主壳体(1)上的盖体(2)和若干个位于主壳体(1)内的单元模块(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内设置有一支撑框架(3),所述支撑框架(3)的两端与主壳体(1)的内壁连接,该支撑框架(3)与主壳体(1)的一侧壁之间设置有一PCB总线板(11),每个所述单元模块(6)各自通过一安装组块(5)安装于支撑框架(3)上;所述支撑框架(3)下方设置有一与PCB总线板(11)电连接的PCB连接板(4),所述PCB连接板(4)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单元模块(6)对应的竖向连接端(41),每个所述壳体(51)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有门(30),一柔性电路板(21)的一端与PCB连接板(4)上的竖向连接端(41)连接,另一端连接有与门(30)相连接的信号连接板(22),所述单元模块(6)的边缘处连接有与信号连接板(22)相对应的信号输送板(28);所述安装组块(5)进一步包括:壳体(51)和至少两个设置于壳体(51)内拐角处的固定件(23),所述壳体(51)上、下两端的边缘处均具有向外延伸的凸条部(18),使得该凸条部(18)与支撑框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文彪
申请(专利权)人:道莅智远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