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电机齿壳箱体智能装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94321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标电机齿壳箱体智能装配系统,其包括第一输送装置等,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组合框架、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第四支柱、第一电机、第一皮带、第十三转轴、第一轴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螺纹杆、第三弹簧、第二螺纹杆、第四弹簧、第一红外线传感器,第一支柱的顶端、第二支柱的顶端、第三支柱的顶端、第四支柱的顶端分别与第一组合框架的四角固定,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二支柱上,第一电机与一个第十三转轴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皮带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自动化夹持、输送、移动元件等,方便使用,降低人工成本。人工成本。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标电机齿壳箱体智能装配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装配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标电机齿壳箱体智能装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非标电机齿壳箱体的元件多,现在都是人工装配,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非标电机齿壳箱体智能装配系统。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非标电机齿壳箱体智能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0005]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组合框架、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第四支柱、第一电机、第一皮带、第十三转轴、第一轴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螺纹杆、第三弹簧、第二螺纹杆、第四弹簧、第一红外线传感器,第一支柱的顶端、第二支柱的顶端、第三支柱的顶端、第四支柱的顶端分别与第一组合框架的四角固定,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二支柱上,第一电机与一个第十三转轴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皮带相连,第十三转轴的两端之间与第一组合框架之间通过第一轴承实现转动连接,多个第十三转轴之间通过至少一个传动带与多个带轮实现同步旋转,第一挡板的一端、第二挡板的一端都与第一组合框架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螺纹杆连接,第一挡板的另一端、第二挡板的另一端都与第一组合框架的另一端之间通过第二螺纹杆连接,第三弹簧套在第一螺纹杆上,第四弹簧套在第二螺纹杆上,第二螺纹杆的长度大于第一螺纹杆的长度,第一红外线传感器安装在第一组合框架上;
[0006]第二输送装置,位于第一输送装置的一侧且包括第二组合框架、第一托板、第二托板、第二红外线传感器、第五支柱、支架、第十四转轴、第二轴承、第十五转轴、第三轴承、电源开关传导杆、电源开关传导杆弹出口、第二电机、输送带、按钮,两个第五支柱的顶端都与第二组合框架的中间固定,第五支柱的底端与支架的底端固定,支架的顶端与第二组合框架固定,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分别与第二组合框架的两端固定,第二红外线传感器安装在第二组合框架上,第十四转轴与第二组合框架之间通过第二轴承实现转动连接,第十五转轴与第五支柱的底端之间通过第三轴承实现转动连接,输送带套在第十四转轴上、第十五转轴上,电源开关传导杆弹出口位于输送带上,电源开关传导杆与按钮连接,第二电机固定在第一托板上,第二电机与一个第十四转轴驱动连接;
[0007]机器手水平旋转装置,位于第二输送装置的一侧且包括底座、固定块、紧固件、第三电机、托盘、滚动球、滚动球套、转盘、第一连接板、第四螺纹杆、支撑杆、第四轴承、电机驱动轴、第五螺帽,底座与支撑杆的底端固定,托盘与支撑杆的顶端固定,第三电机的底端与固定块的一端固定,底座与固定块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电机驱动轴位于第三电机的顶端
上,第四轴承套在电机驱动轴上,转盘套在第四轴承上,转盘与电机驱动轴之间通过第五螺帽固定,滚动球套位于托盘上且套在滚动球上,转盘位于滚动球的上面,转盘与第四螺纹杆的底端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第四螺纹杆的顶端连接,第一连接板位于转盘的上方;
[0008]机械手水平移动装置,位于机器手水平旋转装置的上面且包括第四电机、第五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支撑架、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螺纹接头、第二螺纹接头、第二连接板,第四电机、第五电机都固定在支撑架上,第四电机的一个第一驱动轴与第一齿轮的中间固定,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传动连接,第五电机的一个第二驱动轴与第二齿轮的中间固定,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传动连接,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都穿过支撑架,第一连杆的顶端、第二连杆的顶端都与第二连接板固定,第一螺纹接头固定在第一连杆的底端,第二螺纹接头固定在第二连杆的底端,支撑架包括侧板和中间板,两块侧板分别位于中间板的两侧,每块侧板和中间板之间设有一组滚轴,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分别位于一组滚轴上;
[0009]大机械手装置,与机械手水平移动装置连接且包括第一中心轴、第一螺帽、第一电磁铁、第一弹簧、第一升降铁板、第一转轴、第一关节杆、第一固定杆、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一机械手爪、第一位置测量传感器、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转轴、第二关节杆、第二固定杆、第五转轴、第六转轴、第二机械手爪、第一固定板,第一螺帽与第一中心轴螺纹连接,第一电磁铁套在第一中心轴上且位于第一螺帽的下方,第一弹簧套在第一中心轴上,第一弹簧位于第一电磁铁和第一升降铁板之间,第一升降铁板与第一中心轴滑动连接,第一关节杆的一端与第一升降铁板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转轴实现转动连接,第一关节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杆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二转轴实现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板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三转轴实现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杆与第一机械手爪的顶端固定,第一位置测量传感器位于第一中心轴的底端,第一开关位于第一固定板上,第二开关位于第一机械手爪的内侧上,第三开关位于第一机械手爪的底端,第二关节杆的一端与第一升降铁板的另一端之间通过第四转轴实现转动连接,第二关节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杆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五转轴实现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板的另一端之间通过第六转轴实现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杆与第二机械手爪的顶端固定,第一固定板与第一中心轴的底端固定,第一固定板位于第一位置测量传感器的上面;
[0010]小机械手装置,与机械手水平移动装置连接且包括第二中心轴、第二螺帽、第二电磁铁、第二弹簧、第二升降铁板、第七转轴、第三关节杆、第三固定杆、第八转轴、第九转轴、第三机械手爪、第二位置测量传感器、第四开关、第五开关、第十转轴、第四关节杆、第四固定杆、第十一转轴、第十二转轴、第四机械手爪、第二固定板,第二螺帽与第二中心轴螺纹连接,第二电磁铁套在第二中心轴上且位于第二螺帽的下方,第二弹簧套在第二中心轴上,第二弹簧位于第二电磁铁和第二升降铁板之间,第二升降铁板与第二中心轴滑动连接,第三关节杆的一端与第二升降铁板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七转轴实现转动连接,第三关节杆的另一端与第三固定杆的一端之间通过第八转轴实现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板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九转轴实现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杆与第三机械手爪的顶端固定,第二位置测量传感器位于第二中心轴的底端,第四开关位于第二固定板的底端上,第五开关位于第三机械手爪的外侧上,第四关节杆的一端与第二升降铁板的另一端之间通过第十转轴实现转动连接,第四关节杆的另一端与第四固定杆的一端之间通过第十一转轴实现转动连
接,第四固定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板的另一端之间通过第十二转轴实现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杆与第四机械手爪的顶端固定,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二位置测量传感器的上面;
[0011]压合装置,位于机器手水平旋转装置的一侧且包括液压机、驱动轴、压力传感器、第三螺纹杆、第三螺帽、光栅传感器、第三连杆、压头、工装、框架、工作台、支撑座、安装板,液压机安装在框架的顶端外侧上,液压机与驱动轴连接,驱动轴的底端与压头固定,压力传感器套在压头上,第三螺纹杆的顶端穿过安装板后与第三螺帽螺纹连接,第三螺纹杆的底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固定,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光栅传感器固定,工装安装在工作台上且位于压头的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标电机齿壳箱体智能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输送装置(171),包括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组合框架(1)、第一支柱(2)、第二支柱(3)、第三支柱(4)、第四支柱(5)、第一电机(6)、第一皮带(7)、第十三转轴(8)、第一轴承(9)、第一挡板(10)、第二挡板(11)、第一螺纹杆(12)、第三弹簧(13)、第二螺纹杆(14)、第四弹簧(15)、第一红外线传感器(16),第一支柱(2)的顶端、第二支柱(3)的顶端、第三支柱(4)的顶端、第四支柱(5)的顶端分别与第一组合框架(1)的四角固定,第一电机(6)固定在第二支柱(3)上,第一电机(6)与一个第十三转轴(8)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皮带(7)相连,第十三转轴(8)的两端之间与第一组合框架(1)之间通过第一轴承(9)实现转动连接,多个第十三转轴(8)之间通过至少一个传动带与多个带轮实现同步旋转,第一挡板(10)的一端、第二挡板(11)的一端都与第一组合框架(1)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螺纹杆(12)连接,第一挡板(10)的另一端、第二挡板(11)的另一端都与第一组合框架(1)的另一端之间通过第二螺纹杆(14)连接,第三弹簧(13)套在第一螺纹杆(12)上,第四弹簧(15)套在第二螺纹杆(14)上,第二螺纹杆(14)的长度大于第一螺纹杆(12)的长度,第一红外线传感器(16)安装在第一组合框架(1)上;第二输送装置(172),位于第一输送装置(171)的一侧且包括第二组合框架(22)、第一托板(23)、第二托板(24)、第二红外线传感器(25)、第五支柱(26)、支架(27)、第十四转轴(28)、第二轴承(29)、第十五转轴(30)、第三轴承(31)、电源开关传导杆(32)、电源开关传导杆弹出口(33)、第二电机(34)、输送带(35)、按钮(36),两个第五支柱(26)的顶端都与第二组合框架(22)的中间固定,第五支柱(26)的底端与支架(27)的底端固定,支架(27)的顶端与第二组合框架(22)固定,第一托板(23)、第二托板(24)分别与第二组合框架(22)的两端固定,第二红外线传感器(25)安装在第二组合框架(22)上,第十四转轴(28)与第二组合框架(22) 之间通过第二轴承(29)实现转动连接,第十五转轴(30)与第五支柱(26)的底端之间通过第三轴承(31)实现转动连接,输送带(35)套在第十四转轴(28)上、第十五转轴(30)上,电源开关传导杆弹出口(33)位于输送带(35)上,电源开关传导杆(32)与按钮(36)连接,第二电机(34)固定在第一托板(23)上,第二电机(34)与一个第十四转轴(28)驱动连接;机器手水平旋转装置(173),位于第二输送装置(172)的一侧且包括底座(38)、固定块(39)、紧固件(40)、第三电机(41)、托盘(42)、滚动球(43)、滚动球套(44)、转盘(45)、第一连接板(46)、第四螺纹杆(47)、支撑杆(48)、第四轴承(49)、电机驱动轴(50)、第五螺帽(51),底座(38)与支撑杆(48)的底端固定,托盘(42)与支撑杆(48)的顶端固定,第三电机(41)的底端与固定块(39)的一端固定,底座(38)与固定块(39)之间通过紧固件(40)固定,电机驱动轴(50)位于第三电机(41)的顶端上,第四轴承(49)套在电机驱动轴(50)上,转盘(45)套在第四轴承(49)上,转盘(45)与电机驱动轴(50)之间通过第五螺帽(51)固定,滚动球套(44)位于托盘(42)上且套在滚动球(43)上,转盘(45)位于滚动球(43)的上面,转盘(45)与第四螺纹杆(47)的底端连接,第一连接板(46)与第四螺纹杆(47)的顶端连接,第一连接板(46)位于转盘(45)的上方;机械手水平移动装置(174),位于机器手水平旋转装置(173)的上面且包括第四电机(61)、第五电机(62)、第一齿轮(63)、第二齿轮(64)、支撑架(65)、第一齿条(66)、第二齿条(67)、第一连杆(68)、第二连杆(69)、第一螺纹接头(70)、第二螺纹接头(71)、第二连接板(72),第四电机(61)、第五电机(62)都固定在支撑架(65)上,第四电机(61)的一个第一驱动
轴与第一齿轮(63)的中间固定,第一齿轮(63)与第一齿条(66)传动连接,第五电机(62)的一个第二驱动轴与第二齿轮(64)的中间固定,第二齿轮(64)与第二齿条(67)传动连接,第一连杆(68)、第二连杆(69)都穿过支撑架(65),第一连杆(68)的顶端、第二连杆(69)的顶端都与第二连接板(72)固定,第一螺纹接头(70)固定在第一连杆(68) 的底端,第二螺纹接头(71)固定在第二连杆(69)的底端,支撑架(65)包括侧板(73)和中间板(74),两块侧板(73)分别位于中间板(74)的两侧,每块侧板(73)和中间板(74)之间设有一组滚轴(75),第一齿条(66)、第二齿条(67)分别位于一组滚轴(75)上;大机械手装置(175),与机械手水平移动装置(174)连接且包括第一中心轴(96)、第一螺帽(97)、第一电磁铁(98)、第一弹簧(99)、第一升降铁板(100)、第一转轴(101)、第一关节杆(102)、第一固定杆(103)、第二转轴(104)、第三转轴(105)、第一机械手爪(106)、第一位置测量传感器(107)、第一开关(108)、第二开关(109)、第三开关(110)、第四转轴(111)、第二关节杆(112)、第二固定杆(113)、第五转轴(114)、第六转轴(115)、第二机械手爪(116)、第一固定板(117),第一螺帽(97)与第一中心轴(96)螺纹连接,第一电磁铁(98)套在第一中心轴(96)上且位于第一螺帽(97)的下方,第一弹簧(99)套在第一中心轴(96)上,第一弹簧(99)位于第一电磁铁(98)和第一升降铁板(100)之间,第一升降铁板(100)与第一中心轴(96)滑动连接,第一关节杆(102)的一端与第一升降铁板(100)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转轴(101)实现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战果宋相玺姚登祥
申请(专利权)人:今峰精密机电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