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尤指一种以有机电激发光组件作为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主要于一液晶面板上设置有至少一可产生红色光源的第一有机电激发光组件、至少一可产生绿色光源的第二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及至少一可产生蓝色光源的第三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并由液晶面板的设置达到像素定义的目的,为此将可于不设置有彩色滤光片的前提下,达到液晶显示装置全彩化显示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尤指一种以有机电激发光组件作为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为此将可省确彩色滤光片的设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业的不断进步,使得传统上一些较为笨重的电子产品亦逐渐演进而具有可携带的特性。反应在显示装置上便是由液晶显示装置(LCD)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显示装置而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对一些具有个人携带特性的电子产品而言,例如,手机、PDA及笔记型计算机等,更不可能以传统的CRT显示装置作为显示接口。按,一般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LCD),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200以一白色光源作为背光源10,并于背光源10上设置有一液晶面板20。其中,背光源10一般选择为一冷阴极管或一发光二极管(LED)配合一光导的使用,以提供一均匀的白色光源。液晶面板20包括有一第一偏光板21、一液晶层25、一彩色滤光片27及一第二偏光板29的层叠。其中,第一偏光板21及第二偏光板29的偏振方向以一正交方式设置。背光源10所产生的白色光源在穿透第一偏光板21之后将进行一偏极化的过程,例如将与第一偏光板21的偏振方向垂直的白色光源加以过滤,而成为一具有特定偏振方向的白色光源。液晶层25将依据控制器24所供给的电源讯号而改变其排列及旋转状态。而该具有特定偏振方向的白色光源在穿透液晶层25后,将依据液晶层25的排列或旋转的方向而改变其偏振方向。经由液晶层25旋转的白色光源,在穿透彩色滤光片27后将被过滤成为不同色光,例如,于单一像素(pixel)中包括有三个次像素(sub-pixel),而每一个次像素当中分别设置有一红色光阻、一绿色光阻及一蓝色光阻,白色光源在穿透红色光阻、绿色光阻及蓝色光阻后,将分别被过滤而成为红光、绿光及蓝光。-->经由各色光阻所过滤产生的红光、绿光及蓝光依然会维持白色光源原本的偏振方向。而红光、绿光及蓝光在穿透第二偏光板29后将依据其偏振方向(被液晶层25所旋转的方向)的不同,而被第二偏光板29所过滤。进而决定每一次像素上各色光(红光、绿光、蓝光)的亮度。例如,当具有特定偏振方向的光源被液晶层25旋转90度之后,该被液晶层25所旋转的偏振光源将可完全通过与第一偏光板21的偏振方向正交的第二偏光板29。由控制单一次像素上红光、绿光及蓝光的强度改变,将可调配出各个像素上的光色变化,进而达到液晶显示装置200全彩化显示的目的。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200为被动式驱动。然而,为了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亦可于液晶层25上设置有一透明的薄膜晶体管阵列(TFT Array),并以控制器24经由薄膜晶体管阵列控制液晶层25的排列及旋转方式,此为一般常见的TFT液晶显示装置在此便不再赘述。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200虽然可以达到全彩显示的目的,然而于液晶面板20上需设置有彩色滤光片27,将不利于液晶显示装置200的制作成本的降低。又,白色光源在穿透彩色滤光片27时,将会有相当大比例的白色光源会被过滤,并以此达到各色光源(R.G.B)产生的目的。然而在光色过滤后所产生的各色光源的发光亮度将仅为原本白色光源的发光亮度的20%以下。不仅会影响液晶显示装置200整体的显示亮度,同时,亦将造成液晶显示装置200的电源耗费,而不利于将液晶显示装置200应用于一可携式的电子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如何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遭遇的问题,设计出一种新颖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源,不仅可省去彩色滤光片的设置成本,同时亦有利于显示亮度的提升及电源消耗下降,此即为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重点。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背光源分别为可产生红色光源、绿色光源及蓝色光源的有机电激发光组件,为此将可在未设置有彩色滤光片的前提下达到全彩化显示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单一像素上的红光、绿光及蓝光直接由背光源所产生,而不用经过彩色滤光片的过滤,有利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的提升,并可有效降低液晶显示装置所消耗的电源,-->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适用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其中作为背光源的有机电激发光组件直接设置在液晶面板上,可减化以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源时所需设置的光导,而有利于制造过程效率的提升及制造过程所花费的成本的下降。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其中以有机电激发光组件作为背光源,为此将可降低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其中该有机电激发光组件于使用时将不会产生高温,可忽略液晶显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散热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其中可以一般半导体制造步骤完成有机电激发光组件的设置,而有利于产品合格率的提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主要构造包括有:一液晶面板;及一背光源,包含有至少一可用以产生红色光源的第一有机电激发光组件;至少一可用以产生绿色光源的第二有机电激发光组件;至少一可用以产生蓝色光源的第三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又,本专利技术尚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其主要包括有:至少第一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包括有一第一电极、一第一有机发光材料及一第二电极的层叠,并可用以产生一红色光源;至少第二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包括有一第一电极、一第二有机发光材料及一第二电极的层叠,并可用以产生一绿色光源;及至少第三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包括有一第一电极、一第三有机发光材料及一第二电极的层叠,并可用以产生一蓝色光源;其中第一有机电激发光组件、第二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及第三有机电激发光组件相互为一平行状态。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部分构造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部分构造俯视图。其中,附图标记:10 背光源 20 液晶面板200 液晶显示装置 21 第一偏光板24 控制器 25 液晶层27 彩色滤光片 29 第二偏光板30 有机电激发光组件 31 第一有机电激发光组件311 第一电极 313 第一有机发光层315第二电极 33 第二有机电激发光组件331第一电极 333 第二有机发光层335第二电极 34 像素341第一次像素 343 第二次像素345第三次像素 35 第三有机电激发光组件351第一电极 353 第三有机发光层355第二电极 36 绝缘层38间隙 40 液晶面板400液晶显示装置 41 第一偏光板43薄膜晶体管阵列 44 控制器45液晶层 49 第二偏光板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及部分构造立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液晶面板;及一背光源,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上,包含有至少一可用以产生红色光源的第一有机电激发光组件;至少一可用以产生绿色光源的第二有机电激发光组件;至少一可用以产生蓝色光源的第三有机电激 发光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液晶面板;及一背光源,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上,包含有至少一可用以产生红色光源的第一有机电激发光组件;至少一可用以产生绿色光源的第二有机电激发光组件;至少一可用以产生蓝色光源的第三有机电激发光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电激发光组件、所述第二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及所述第三有机电激发光组件以一相互平行的方式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电激发光组件、所述第二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及所述第三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彼此相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包括有一第一电极、一第一有机发光层及一第二电极的层叠;所述第二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包括有一第一电极、一第二有机发光层及一第二电极的层叠;所述第三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包括有一第一电极、一第三有机发光层及一第二电极的层叠。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有机发光层、所述第二有机发光层、所述第三有机发光层及所述第二电极相互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由一金属导电材质所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由一透光导电材质所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电激发光组件、所述第二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及所述第三有机电激发光组件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冠璋,
申请(专利权)人:彭冠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