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扭形旋转坡道的钢结构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3936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20
一种弯扭形旋转坡道的钢结构骨架,包括斜柱、顶部平台网架、柱连系杆、坡道、钢拉杆和连接架;斜柱沿环向间隔布置,每根斜柱由内向外逐渐倾斜;柱连系杆对应布置在相邻斜柱之间;顶部平台网架,包括主梁、梁连系杆和圈梁;主梁呈辐射状布置;梁连系杆应布置在相邻斜柱之间;圈梁连在一组斜柱外端;坡道呈螺旋状,缠绕在一组斜柱外侧;坡道与对应的斜柱之间连有连接杆;坡道包括内侧旋转箱梁、外侧旋转箱梁和连接梁;钢拉杆间隔连接在顶部平台网架与坡道之间以及上方坡道与下方坡道之间;连接架连在顶部平台网架与周围建筑物的顶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钢结构构件无特殊造型,对造型特殊、复杂的体系缺乏指导性以及无法通用的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弯扭形旋转坡道的钢结构骨架


[0001]本技术属于钢结构
,特别是一种弯扭形旋转坡道的钢结构骨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发展,一些大型结构和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外形结构、组合形式也是日新月异多种多样;为了满足其受力要求,从而形成了许多异形、巨型的节点构造。为了加工制作出这些复杂的结构和节点,给钢结构加工厂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由于这些钢结构构件及其节点,往往都是钢板厚度薄,截面尺寸大,单根构件重量轻,构造复杂。
[0003]由于弯扭钢柱外形奇特,造型新颖,利于建筑整体造型布局,同时其双向抗弯性能较好,因此在大跨度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许多采用了弯扭构件;同时为了满足受力和结构组合,同时体现节能高效的理念,许多弯扭构件扭曲程度大、板厚大,同时内部构造复杂,给构件的加工制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对弯扭异型旋转坡道的加工及安装作业经验也是非常值得推广的。
[0004]钢结构工程通常由钢构厂根据施工图纸,于加工厂直接组装生产成型的钢柱、钢梁,标准尺寸构件可实现流水线生产作业,构件运至施工现场后,可直接进行安装和焊接,施工方法和施工流程较为简单。
[0005]1.传统钢结构构件加工和安装方法适用于结构简单,无特殊造型的结构类型,对于造型特殊、复杂的体系来说缺乏指导性;
[0006]2.传统钢构件加工和安装方法适用于构件尺寸标准、可实现流水作业的结构,但是对于构件尺寸、样式较多的钢结构体系来说,就无法通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弯扭形旋转坡道的钢结构骨架,要解决传统的钢结构构件无特殊造型的结构类型,对于造型特殊、复杂的体系来说缺乏指导性以及无法通用的技术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弯扭形旋转坡道的钢结构骨架,包括有斜柱、顶部平台网架、柱连系杆、坡道、钢拉杆和连接架;所述斜柱有一组,沿环向间隔布置,并且每根斜柱由内向外逐渐倾斜设置;所述柱连系杆有多组,每组柱连系杆对应布置在相邻两根斜柱之间;所述顶部平台网架连接在一组斜柱的顶部,包括有主梁、梁连系杆和圈梁;所述主梁有一组,呈辐射状布置,并且一组主梁的内端相交于一点,一组主梁的外端对应搭在一组斜柱上;所述梁连系杆有多组,每组梁连系杆对应布置在相邻两根斜柱之间;所述圈梁连接在一组斜柱的外端;所述坡道呈螺旋状,缠绕在一组斜柱的外侧,且坡道的下端支撑在地面上,坡道的上端与顶部平台网架连接;所述坡道与对应的斜柱之间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坡道包括有内侧旋转箱梁、外侧旋转箱梁以及连接在内侧旋转箱梁、外侧旋转箱梁之间的连接梁;所述钢拉杆有一组,间隔连接在顶部平台网架与坡道之间以及上方的坡道与下方的坡道之间;所述连接架有一组,
间隔连接在顶部平台网架与周围的建筑物的顶部之间;所述连接架的下端支撑在建筑物的顶部,连接架的上端与顶部平台网架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斜柱的高度为20mm~30m,斜柱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75
°
~90
°

[0011]优选的,所述主梁的顶面与圈梁的顶部平齐,主梁的底部超出圈梁的底部。
[0012]优选的,所述内侧旋转箱梁由一组弧形的内侧箱梁段拼接而成;所述外侧旋转箱梁由一组弧形的外侧箱梁段拼接而成;内侧旋转箱梁与外侧旋转箱梁之间的间距为1.5m~2m。
[0013]优选的,所述内侧旋转箱梁和外侧旋转箱梁的顶部均间隔设置有吊环。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弯扭形旋转坡道的钢结构骨架结构传力途径明确,有效的确保构件加工的精度,在施工中可有效的控制整个构件组装过程,减少中间不必要的流程,缩短工期。
[0016]2、本技术的弯扭形旋转坡道的钢结构骨架可将钢构件整体进行拆分加工,散拼构件运至施工现场后,由专门支撑系统上进行安装和固定,解决了传统的钢结构构件无特殊造型的结构类型,对于造型特殊、复杂的体系来说缺乏指导性以及无法通用的技术问题,另外本技术的结构牢固,保证了结构造型的整体性,同时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保证整体构件体系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设置在建筑物中间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中内侧箱梁段与外侧箱梁段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中连接架与顶部平台网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中锚固段上设置有抗剪键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斜柱、2-顶部平台网架、2.1-主梁、2.2-梁连系杆、2.3-圈梁、3-柱连系杆、4-坡道、4.1-内侧旋转箱梁、4.1.1-内侧箱梁段、4.2-外侧旋转箱梁、4.2.1-外侧箱梁段、4.3-连接梁、5-钢拉杆、6-连接架、6.1-竖向支架、6.2-水平支架、7-连接杆、8-建筑物、9-吊环、10-抗剪件、11-锚固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

4所示,这种弯扭形旋转坡道的钢结构骨架,包括有斜柱1、顶部平台网架2、柱连系杆3、坡道4、钢拉杆5和连接架6;所述斜柱1有一组,沿环向间隔布置,并且每根斜柱1由内向外逐渐倾斜设置;所述柱连系杆3有多组,每组柱连系杆3对应布置在相邻两根斜柱1之间;所述顶部平台网架2连接在一组斜柱1的顶部,包括有主梁2.1、梁连系杆2.2和圈梁2.3;所述主梁2.1有一组,呈辐射状布置,并且一组主梁2.1的内端相交于一点,一组主梁2.1的外端对应搭在一组斜柱1上;所述梁连系杆2.2有多组,每组梁连系杆2.2对应布置在相邻两根斜柱1之间;所述圈梁2.3连接在一组斜柱1的外端;所述坡道4呈螺旋状,缠绕在一组斜柱1的外侧,且坡道4的下端支撑在地面上,坡道4的上端与顶部平台网架2连接;所述坡道4与对应的斜柱1之间连接有连接杆7;所述坡道4包括有内侧旋转箱梁4.1、外侧旋转箱梁
4.2以及连接在内侧旋转箱梁4.1、外侧旋转箱梁4.2之间的连接梁4.3;所述钢拉杆5有一组,间隔连接在顶部平台网架2与坡道4之间以及上方的坡道4与下方的坡道4之间;所述连接架6有一组,间隔连接在顶部平台网架2与周围的建筑物8的顶部之间;所述连接架6的下端支撑在建筑物8的顶部,连接架6的上端与顶部平台网架2固定连接。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柱1的高度为20mm~30m,斜柱1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75
°
~90
°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梁2.1的顶面与圈梁2.3的顶部平齐,主梁2.1的底部超出圈梁2.3的底部。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内侧旋转箱梁4.1由一组弧形的内侧箱梁段4.1.1拼接而成;所述外侧旋转箱梁4.2由一组弧形的外侧箱梁段4.2.1拼接而成;内侧旋转箱梁4.1与外侧旋转箱梁4.2之间的间距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扭形旋转坡道的钢结构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斜柱(1)、顶部平台网架(2)、柱连系杆(3)、坡道(4)、钢拉杆(5)和连接架(6);所述斜柱(1)有一组,沿环向间隔布置,并且每根斜柱(1)由内向外逐渐倾斜设置;所述柱连系杆(3)有多组,每组柱连系杆(3)对应布置在相邻两根斜柱(1)之间;所述顶部平台网架(2)连接在一组斜柱(1)的顶部,包括有主梁(2.1)、梁连系杆(2.2)和圈梁(2.3);所述主梁(2.1)有一组,呈辐射状布置,并且一组主梁(2.1)的内端相交于一点,一组主梁(2.1)的外端对应搭在一组斜柱(1)上;所述梁连系杆(2.2)有多组,每组梁连系杆(2.2)对应布置在相邻两根斜柱(1)之间;所述圈梁(2.3)连接在一组斜柱(1)的外端;所述坡道(4)呈螺旋状,缠绕在一组斜柱(1)的外侧,且坡道(4)的下端支撑在地面上,坡道(4)的上端与顶部平台网架(2)连接;所述坡道(4)与对应的斜柱(1)之间连接有连接杆(7);所述坡道(4)包括有内侧旋转箱梁(4.1)、外侧旋转箱梁(4.2)以及连接在内侧旋转箱梁(4.1)、外侧旋转箱梁(4.2)之间的连接梁(4.3);所述钢拉杆(5)有一组,间隔连接在顶部平台网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亚彬谢会雪李金生陶红星刘永青王少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