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固定物品的减震型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321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无人机技术领域的一种便于固定物品的减震型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体、固定台、连接座和调节机构,所述固定台位于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底部四角处,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底部左右两侧,所述调节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底部,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前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控制器,该便于固定物品的减震型无人机,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无人机机体的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夹爪,有效防止物品发生运输脱落的风险,同时完善了无人机机体底部的减震结构,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其对于冲击力的吸收效率,并且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保证无人机输送准确性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本装置对于物品运输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和可靠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固定物品的减震型无人机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为一种便于固定物品的减震型无人机。

技术介绍

[0002]无人机通常是指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与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所操纵的飞行载物设备,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利用无人机的运输便捷性,从而代替人工将物品运输至人为无法抵达的地方或者针对急需物资进行快速输送。
[0003]然而,传统的无人机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传统的无人机不具备对物品进行固定的功能,当无人机载物飞行时容易导致物品发生脱落等风险,大大降低了无人机对物品输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传统的无人机支架往往采用减震胶对降落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吸收,但由于物品的增加导致无人机下落的冲击力更高,仅仅采用减震胶无法有效对冲击力进行吸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无人机内部的精密元件,缩短了无人机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无人机本身不具备对接收者的个人信息进行检测的功能,导致不法分子可直接将无人机上所承载的物品进行取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限制了无人机载物运输的实用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便于固定物品的减震型无人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固定物品的减震型无人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了传统的无人机不具备对物品进行固定的功能,当无人机载物飞行时容易导致物品发生脱落等风险,另一方面,传统的无人机支架往往采用减震胶对降落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吸收,但由于物品的增加导致无人机下落的冲击力更高,仅仅采用减震胶无法有效对冲击力进行吸收,另一方面,由于无人机本身不具备对接收者的个人信息进行检测的功能,导致不法分子可直接将无人机上所承载的物品进行取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固定物品的减震型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体、固定台、连接座和调节机构,所述固定台位于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底部四角处,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底部左右两侧,所述调节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底部,且位于所述连接座的左右两侧,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前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外侧壁一周固定连接有四个机翼,四个所述机翼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旋桨,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前侧壁且位于所述控制器的右侧镶嵌有人脸识别器,且所述人脸识别器的输出端电性双向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四个所述机翼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所述固定台的内腔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腔顶部卡接有弹簧,所述固定台的底部滑行连接有支撑杆,且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与所述弹簧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承载杆,所述承载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两个所述连接座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夹爪,左侧所述夹
爪的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防护门,右侧所述夹爪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磁门吸,且所述电磁门吸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
[0006]优选的,所述机翼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旋桨。
[0007]优选的,所述控制器的前侧壁上下两侧分别镶嵌有显示器与按钮开关,且所述显示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按钮开关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
[0008]优选的,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前侧壁且位于所述人脸识别器的正上方镶嵌有补光灯,所述补光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
[0009]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座、减震器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机翼的底部,所述第二安装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杆的外侧壁,所述减震器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之间。
[0010]优选的,所述防护门的前侧壁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把手,且所述把手的外侧壁套接有硅胶套。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台的内腔且位于所述放置槽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壁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且所述滑块滑行连接在所述滑槽的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旋转座、电动推杆和第二旋转座,所述第一旋转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无人机机体的底部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旋转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夹爪的外侧壁,所述电动推杆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座与所述第二旋转座的之间,且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便于固定物品的减震型无人机,通过在无人机机体的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夹爪,通过调节机构对夹爪的张开程度进行控制,从而使夹爪对物品的表面进行夹持固定,并且在夹爪的前后两侧设置防护门,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提高了无人机机体对物品进行运输的牢固性和稳定性,有效防止物品发生运输脱落的风险,确保本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对于物品的安全性。
[0015]2、该便于固定物品的减震型无人机,通过在承载杆与机翼的之间设置减震机构,当无人机机体降落时,底座与地面接触所产生的冲击力使得承载杆在支撑杆的底部进行转动,并且承载杆将横向冲击力传输至减震器内进行吸收,同时竖向冲击力使得支撑杆在固定台内进行上下移动,利用弹簧对支撑杆的位移变化进行固定,从而使竖向冲击力被弹簧所吸收,完善了无人机机体底部的减震结构,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其对于冲击力的吸收效率,不仅保障了无人机机体内精密元件的安全性,也降低了对物品的损坏程度,使得无人机机体的使用寿命得到有效延长。
[0016]3、该便于固定物品的减震型无人机,通过设置电磁门吸与人脸识别器,在使用时,利用电磁门吸对防护门进行吸附固定,在保证物品运输稳定性的同时,有效避免不法分子对物品进行取出,使用者只能通过人脸识别器对其面部进行检测,确定使用者的身份信息后电磁门吸才会断开对防护门的吸附效果,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保证无人机输送准确性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本装置对于物品运输的实用性和可靠性,避免对使用者造成经济
损失。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图1中A部的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图1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夹爪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系统流程示意图。
[0022]图中:100、无人机机体;110、机翼;120、第一驱动装置;121、第一螺旋桨;130、第二驱动装置;131、第二螺旋桨;140、控制器;141、显示器;142、按钮开关;150、人脸识别器;151、补光灯;160、减震机构;161、第一安装座;162、减震器;163、第二安装座;200、固定台;210、支撑杆;211、滑块;220、承载杆;230、底座;240、放置槽;250、弹簧;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固定物品的减震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机体(100)、固定台(200)、连接座(300)和调节机构(400),所述固定台(200)位于所述无人机机体(100)的底部四角处,所述连接座(300)固定连接在所述无人机机体(100)的底部左右两侧,所述调节机构(400)固定连接在所述无人机机体(100)的底部,且位于所述连接座(300)的左右两侧,所述无人机机体(100)的前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40),所述无人机机体(100)的外侧壁一周固定连接有四个机翼(110),四个所述机翼(110)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120),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2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控制器(140)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20)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旋桨(121),所述无人机机体(100)的前侧壁且位于所述控制器(140)的右侧镶嵌有人脸识别器(150),且所述人脸识别器(150)的输出端电性双向连接在所述控制器(140)的输入端,四个所述机翼(110)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160),所述固定台(200)的内腔开设有放置槽(240),所述放置槽(240)的内腔顶部卡接有弹簧(250),所述固定台(200)的底部滑行连接有支撑杆(210),且所述支撑杆(210)的顶部与所述弹簧(250)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支撑杆(210)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承载杆(220),所述承载杆(22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30),两个所述连接座(300)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夹爪(310),左侧所述夹爪(310)的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防护门(320),右侧所述夹爪(310)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磁门吸(330),且所述电磁门吸(33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控制器(140)的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物品的减震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110)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2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130),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3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控制器(140)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30)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旋桨(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柳忠韦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富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