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色油墨输送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3035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色油墨输送管道,涉及油料输送技术领域,包括输送管道本体,所述输送管道本体包括管道,所述管道包括外接器,所述管道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连接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弹簧柱对管道进行减震,当管道的重量压到弹簧柱上,再通过衔接杆和固定脚将向下的压力向两边进行分散,具备了对压力进行分散的特点,利用转动机拉动拉力绳,再利用固定块连接在固定脚的表面上,将拉力绳往回拉动,避免了拉开的角度过大衔接杆断裂的问题,达到了对连接杆进行防护的效果,解决了对管道没有减震的效果,导致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会导致局部破裂的问题。致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会导致局部破裂的问题。致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会导致局部破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色油墨输送管道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输送管道装置,涉及油料输送
,具体涉及一种变色油墨输送管道。

技术介绍

[0002]输送管道是指专门输送液体和气体物资的管道,采用管道输送物资的方法叫管道运输,是一种专门由生产地向市场输送石油、煤和化学产品的运输方式,是统一运输网中干线运输的特殊组成部分。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有的输送管道的表面上都是使用简单的支架来进行支撑,对于运输管道没有太好的减震效果,会在外部的自然因素下,会导致运输管道的局部位置破碎,在材料的运输方面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0005]2、运输管道的连接口,都是管道上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连接口连接不紧会导致在连接的时候,内部的液体会流淌出来,会对附近的环境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色油墨输送管道,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运输的管道增加抗震的特点,解决管道没有减震,会导致局部破碎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连接口处连接不紧的问题,以达到增加连接口处防水的效果。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变色油墨输送管道,包括输送管道本体,所述输送管道本体包括管道,所述管道包括外接器,所述管道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连接块,所述减震机构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抗压机构,所述抗压机构包括弹簧柱。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接器的内表面上活动连接有防水层,所述外接器的内表面上搭接有一号管道,所述一号管道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二号管道,所述防水层和二号管道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橡胶软管。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一号管道包括外接口,所述外接口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孔槽。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二号管道包括接头,所述接头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丝杆,所述螺丝杆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螺丝头,所述接头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防水螺纹。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块的外表面上粘贴有防滑纹,所述连接块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螺纹固定杆。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弹簧柱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衔接
杆,所述衔接杆的一端上活动连接有固定脚,所述固定脚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拉力机。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拉力机包括外套壳,所述外套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机,所述转动机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拉力绳,所述拉力绳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00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6]1、本技术提供一种变色油墨输送管道,采用弹簧柱、衔接杆、固定脚、转动机、拉力绳和固定块之间的配合,通过弹簧柱对管道进行减震,当管道的重量压到弹簧柱上,再通过衔接杆和固定脚将向下的压力向两边进行分散,具备了对压力进行分散的特点,利用转动机拉动拉力绳,再利用固定块连接在固定脚的表面上,将拉力绳往回拉动,避免了拉开的角度过大衔接杆断裂的问题,达到了对连接杆进行防护的效果,解决了对管道没有减震的效果,导致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会导致局部破裂的问题。
[0017]2、本技术提供一种变色油墨输送管道,采用防水层、外接口、接头、防水螺纹、螺丝杆、孔槽和螺丝头之间的配合,通过将外接口与接头之间进行连接,再通过接头表面上的防水螺纹对连接处进行防护,具备了对连接处进行防水的特点,利用螺丝杆与孔槽之间进行连接,通过螺丝头进行锁紧,再利用防水层对连接的缝隙在进行一次防护,达到了对管道的连接处进行双层防护的目的,解决了连接口处连接不紧,导致管道内部的液体流淌出来,对附近环境造成破坏的问题。
[0018]3、本技术提供一种变色油墨输送管道,采用防滑纹、固定底座和螺纹固定杆之间的配合,通过防滑纹对管道的外部进行抬托,具备了对底部减震器进行缓解的特点,利用固定底座贴合到地面上,再利用螺纹固定杆对地面进行固定,解决了减震器的压力过大导致断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管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一号管道和二号管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机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抗压机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拉力机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输送管道本体;
[0026]2、管道;21、外接器;22、防水层;
[0027]23、一号管道;231、外接口;232、孔槽;
[0028]24、二号管道;241、接头;242、螺丝杆;243、螺丝头;244、防水螺纹;
[0029]25、橡胶软管;
[0030]3、减震机构;
[0031]4、支撑机构;41、连接块;42、防滑纹;43、连接杆;44、固定底座;45、螺纹固定杆;
[0032]5、抗压机构;51、弹簧柱;52、衔接杆;53、固定脚;
[0033]54、拉力机;541、外套壳;542、转动机;543、拉力绳;544、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实施例1
[0036]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色油墨输送管道,包括输送管道本体1,输送管道本体1包括管道2,管道2包括外接器21,管道2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3,减震机构3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支撑机构4,支撑机构4包括连接块41,减震机构3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抗压机构5,抗压机构5包括弹簧柱51。
[0037]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管道2和减震机构3之间的配合,通过管道2在产生晃动的时候与减震机构3之间产生共振的效果,减震机构3在共振的时候会提供一定的缓冲的效果,采用支撑机构4和抗压机构5之间的配合,管道的重量压在抗压机构5的表面上的时候,通过抗压机构5对重量进行分散,利用支撑机构4对管道进行拖动,来缓解抗压机构5的压力。
[0038]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接器21的内表面上活动连接有防水层22,外接器21的内表面上搭接有一号管道23,一号管道23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二号管道24,防水层22和二号管道24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橡胶软管25,通过外接器21将一号管道23和二号管道24连接在一起,再通过防水层22对内部的缝隙进行防护,减少内部的液体通过缝隙流淌出来。
[0039]实施例2
[0040]如图5

6所示,在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色油墨输送管道,包括输送管道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道本体(1)包括管道(2),所述管道(2)包括外接器(21),所述管道(2)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3),所述减震机构(3)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支撑机构(4),所述支撑机构(4)包括连接块(41),所述减震机构(3)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抗压机构(5),所述抗压机构(5)包括弹簧柱(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色油墨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器(21)的内表面上活动连接有防水层(22),所述外接器(21)的内表面上搭接有一号管道(23),所述一号管道(23)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二号管道(24),所述防水层(22)和二号管道(24)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橡胶软管(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色油墨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管道(23)包括外接口(231),所述外接口(23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孔槽(23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色油墨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管道(24)包括接头(241),所述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其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丽华印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