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舵叶进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2685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舵叶进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舵叶支撑装置;将舵叶支撑装置搁置到平板车上并通过撑杆对其进行支撑;将舵叶吊放到舵叶支撑装置上,舵叶的底部坐落在支撑板的凹槽内;利用钢丝绳将舵叶顶部的吊环与吊车临时固定;利用平板车将舵叶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通过手拉葫芦将舵叶塞入舵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平板车上搁置一种特制的舵叶支撑装置,然后将舵叶吊放到舵叶支撑装置上,利用平板车将舵叶运送到制定位置,最后通过手拉葫芦对舵叶位置进行微调以将其塞入舵杆,不仅提高了舵叶的安装效率,也降低了人力成本。也降低了人力成本。也降低了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舵叶进舵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建造
,尤其涉及一种舵叶进舵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以往船舶建造过程中,安装舵叶之前,需要将舵叶塞到舵杆中,以往塞舵叶的方法是通过操作卷扬机吊起舵叶,并使工作人员手动拉手拉葫芦的方式来调整舵叶位置,从而将舵叶塞进舵杆。这种塞舵叶的方法不仅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而且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舵叶进舵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平板车上搁置一种特制的舵叶支撑装置,然后将舵叶吊放到舵叶支撑装置上,利用平板车将舵叶运送到制定位置,最后通过手拉葫芦对舵叶位置进行微调以将其塞入舵杆。
[0004]一种舵叶进舵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制作舵叶支撑装置;
[0006]所述舵叶支撑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杆、垂直固定在两个固定杆之间的多个支撑板,多个支撑板等间隔设置,每个支撑板上均设置有凹槽;
[0007]S2,将舵叶支撑装置搁置到平板车上并通过撑杆对其进行支撑;
[0008]S3,将舵叶吊放到舵叶支撑装置上,舵叶的底部坐落在支撑板的凹槽内;
[0009]S4,利用钢丝绳将舵叶顶部的吊环与吊车临时固定;
[0010]S5,利用平板车将舵叶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通过手拉葫芦将舵叶塞入舵杆。
[0011]优选地,不同位置的支撑板上的凹槽槽底弧度与其对应位置的舵叶底部线型相匹配。
[0012]优选地,所述撑杆设置在舵叶支撑装置的四角,撑杆的一端与舵叶支撑装置固定杆焊接固定、另一端与平板车焊接固定。
[0013]优选地,所述撑杆采用20#槽钢制作而成。
[0014]优选地,所述撑杆的两端进行削斜处理。
[0015]优选地,所述固定杆采用20#槽钢制作而成。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平板车上搁置一种特制的舵叶支撑装置,然后将舵叶吊放到舵叶支撑装置上,利用平板车将舵叶运送到制定位置,最后通过手拉葫芦对舵叶位置进行微调以将其塞入舵杆,不仅提高了舵叶的安装效率,也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舵叶移动及进舵杆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舵叶掉落等情况,有效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
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9]图1是利用平板车运送舵叶的示意图。
[0020]图2是舵叶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的含义为:
[0022]1为舵叶支撑装置,2为固定杆,3为支撑板,4为凹槽,5为舵叶,6为平板车,7为撑杆,8为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专利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24]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25]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6]本专利技术给出一种舵叶进舵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平板车上搁置一种特制的舵叶支撑装置,然后将舵叶吊放到舵叶支撑装置上,利用平板车将舵叶运送到制定位置,最后通过手拉葫芦对舵叶位置进行微调以将其塞入舵杆。
[0027]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舵叶进舵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8]S1,制作舵叶支撑装置1。
[0029]所述舵叶支撑装置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杆2、垂直固定在两个固定杆2之间的多个支撑板3,多个支撑板3等间隔设置,每个支撑板3上均设置有凹槽4。
[0030]舵叶支撑装置1上不同位置的支撑板3上的凹槽槽底弧度各不相同,不同位置的支撑板3上的凹槽槽底弧度与其对应位置的舵叶5底部线型相匹配。
[0031]本实施例中,固定杆2采用20#槽钢制作而成,支撑板3采用20mm厚的钢板制作而成。制作支撑板3时,根据舵叶底部线型、舵叶理论中心的高度相对于舵杆理论中心高度对每个支撑板3进行切割。
[0032]S2,将舵叶支撑装置1搁置到平板车6上并通过撑杆7对其进行支撑。
[0033]所述撑杆7设置在舵叶支撑装置1的四角,撑杆7的一端与舵叶支撑装置1固定杆焊接固定、另一端与平板车6焊接固定。
[0034]本实施例中,撑杆7采用20#槽钢制作而成,且其两端进行削斜处理。
[0035]撑杆7能对舵叶支撑装置1进行支撑,避免平板车6移动时舵叶支撑装置1产生移动或摇晃。
[0036]S3,将舵叶5吊放到舵叶支撑装置1上,舵叶5的底部坐落在支撑板3的凹槽4内。
[0037]S4,利用钢丝绳将舵叶5顶部的吊环8与吊车临时固定,防止平板车6移动时舵叶5产生摇晃。
[0038]S5,利用平板车6将舵叶5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通过手拉葫芦将舵叶5塞入舵杆。
[0039]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舵叶进舵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舵叶支撑装置;所述舵叶支撑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杆、垂直固定在两个固定杆之间的多个支撑板,多个支撑板等间隔设置,每个支撑板上均设置有凹槽;S2,将舵叶支撑装置搁置到平板车上并通过撑杆对其进行支撑;S3,将舵叶吊放到舵叶支撑装置上,舵叶的底部坐落在支撑板的凹槽内;S4,利用钢丝绳将舵叶顶部的吊环与吊车临时固定;S5,利用平板车将舵叶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通过手拉葫芦将舵叶塞入舵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舵叶进舵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晨杭艳
申请(专利权)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