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263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11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及人脸识别模组。显示屏包括显示区。人脸识别模组被显示区覆盖,人脸识别模组包括发射模组及接收模组。发射模组用于朝显示区发射红外光,红外光的光子能量小于显示屏的禁带能级。接收模组用于接收被物体反射且穿过显示区的红外光。本申请的电子设备中,发射模组和接收模组均被显示屏覆盖,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比。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人脸识别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人脸识别模组通常放置于显示屏顶部,导致显示屏需要挖孔避让,进而使得显示区域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于至少解决如何保证高屏占比。
[0004]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及人脸识别模组。所述显示屏包括用于显示区。所述人脸识别模组被所述显示区覆盖,所述人脸识别模组包括发射模组及接收模组。所述发射模组用于朝所述显示区发射红外光,所述红外光的光子能量小于所述显示屏的禁带能级。所述接收模组用于接收被物体反射且穿过所述显示区的红外光。
[0005]本申请的电子设备中,发射模组和接收模组均被显示屏覆盖,不需要在显示屏上额外开孔安装发射模组和接收模组,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0006]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07]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08]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沿II

II线的剖面示意图;
[0010]图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中显示屏的像素电路图;
[0011]图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中红外光的波长与显示屏的不同材料的吸收系数、光子能量的关系示意图;
[0012]图5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中红外光的波长与屏幕透过率的关系示意图;
[0013]图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中红外光的波长与人体反射率的关系示意图;
[0014]图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中红外光的波长与环境光的光照强度的关系示意图;
[0015]图8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包括多个发射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9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中结构光组件获取深度信息的原理示意图;
[0017]图10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9]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10及人脸识别模组70。显示屏10包括显示区11人脸识别模组70被显示区11覆盖,人脸识别模组70包括发射模组30及接收模组50。发射模组30设置在显示屏11的背面113所在一侧,并用于朝显示区11发射红外光,红外光的光子能量小于显示屏10的禁带能级。接收模组50用于接收被物体反射且穿过显示区11的红外光。
[0020]人脸识别模组通常放置于显示屏顶部,导致显示屏需要挖孔避让,使得显示区域减小。而将人脸识别模组放置在显示屏的显示区的下方时,人脸识别模组工作时会导致显示屏产生闪点且长时间工作有烧屏风险。
[0021]本申请的电子设备100中,发射模组30和接收模组50均被显示屏11的覆盖,不需要在显示屏10上额外开孔安装发射模组30和接收模组50,能够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发射模组30发射出来的红外光穿过显示屏10照射在物体上,且红外光的光子能量小于显示屏10的禁带能级,使得红外光到达显示区11的光子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小于显示屏10的禁带能级,避免显示屏10发生光电效应,从而避免显示屏10产生闪点和烧屏现象。
[0022]具体地,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头显设备等,本申请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时进行详细说明,电子设备100的具体形式不限于手机,在此不作限制。
[0023]显示屏10安装于壳体20的一个面上,具体地,显示屏10安装于壳体20的前面,显示屏10可以覆盖壳体20的前面的面积的90%以上,例如,达到90%、91%、92%、93%、94%、95%、96%、97%、98%、99%甚至是100%。显示屏10用于显示影像,影像可以是文字、图像、视频、图标等信息。显示屏10的具体类型可包括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Micro LED显示屏等。
[0024]显示屏10包括显示区11,显示区11可用于显示影像。适配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100及不同用户的需求,显示区11的形状可以呈圆形、椭圆形、跑道形、圆角矩形、矩形等形状。
[0025]显示区11包括相背的正面111和背面113,显示区11用于显示影像,显示屏10发出的光线沿着背面113指向正面111的方向朝外界出射(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且光线穿过正面111后可由用户接收,即,用户可以从正面111观察显示屏10显示的影像。请结合图1及图2,可以理解,正面111为显示面,背面113为与显示面相背的面。正面111和背面113均可以是平面或者曲面。
[0026]显示区11包括多个像素,多个像素按照预定的方式排列,相邻的像素之间存在微观间隙。显示屏10上与接收模组50对应的区域的像素的密度小于显示屏10上与发射模组30对应的区域的像素的密度。一个例子中,显示屏10上与接收模组50对应的区域的像素间的微观间隙要大于显示屏10上与发射模组30对应的区域的像素间的微观间隙,显示屏10上与接收模组50对应的区域的像素对光线的阻隔作用较小,穿过该区域的光线的透过率较高,
使得接收模组50能够接收到更多发射模组30发出的红外光。
[0027]请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屏10包括发光层13及薄膜晶体管层15。发射模组30发射的红外光依次透过晶体薄膜管层15和发光层13后照射到物体上。其中,在外界电压的驱动下,由电极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13中复合释放出能量,并将能量传递给发光层13的分子,发光层13的分子受到激发,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受激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辐射跃迁发生了发光现象。
[0028]薄膜晶体管层15设置有薄膜晶体管,每个像素点由集成在像素点后面的薄膜晶体管来驱动,薄膜晶体管是一种绝缘栅场效应管,可采用低温多晶硅材料制成,薄膜晶体管层15的电路可以做得更薄更小,有效降低功耗。
[0029]当显示屏10为OLED显示屏时,显示屏10的像素电路包括2T1C像素电路。采用2T1C像素电路可以有效降低显示屏10的像素密度,有效提高显示屏10中与发射模组30对应的区域的透光率、及显示屏10中与接收模组50对应的区域的透光率。
[0030]请参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及人脸识别模组,被所述显示区覆盖,所述人脸识别模组包括发射模组和接收模组,其中,所述发射模组用于朝向所述显示区发射红外光,所述红外光的光子能量小于所述显示屏的禁带能级,所述接收模组用于接收被物体反射且穿过所述显示区的红外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子能量与所述红外光的波长呈负相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包括远红外光,所述红外光的波长大于1120n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发光层及薄膜晶体管层,所述红外光依次透过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及所述发光层后照射到所述物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照射到所述薄膜晶体管层时,所述光子能量小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的禁带能级。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的屏幕透过率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蔺百杨魏科宇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