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1257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53
本申请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壳体组件包括壳体,盖板,及粘胶。壳体上设置有承载面及限位面,限位面以预设角度连接至承载面的一侧。盖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以及环绕连接在顶面和底面之间的侧面。盖板安装至壳体上,且盖板的底面与承载面间隔设置,进而形成第一缝隙。盖板的侧面与限位面间隔设置,进而形成第二缝隙,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连通。粘胶填充于第一缝隙及第二缝隙内,且从第二缝隙中露出。显然,本申请的壳体组件可实现窄边框的视觉效果,且可有效增加盖板和壳体之间的粘接长度,还可使得其进水路径大幅延长,进而有效提高其防水性能。提高其防水性能。提高其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终端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大屏幕的智能终端设备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用户体验成了各厂商发力点。其中高屏占比更是各厂商不断追求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有效的向竞争对手展示更强研发能力的手段。例如,目前业界都在追求超窄边框以提升屏占比,从而达到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及公司的技术能力。然而,超窄边框的实现通常都是建立在牺牲产品可靠性或外观的前提上,如此容易导致窄边粘接的可靠性,防水进液等问题比较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可在实现窄边框的同时有效提高粘接可靠性及防水能力。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承载面及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以预设角度连接至所述承载面的一侧;盖板,所述盖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以及环绕连接在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之间的侧面,其中,所述盖板安装至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盖板的底面与所述承载面间隔设置,进而形成第一缝隙,所述盖板的侧面与所述限位面间隔设置,进而形成第二缝隙,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连通;及粘胶,所述粘胶填充于所述第一缝隙及第二缝隙内,且从所述第二缝隙中露出。显然,通过采用点胶方式让胶体(例如粘胶)从第二缝隙露出,以将第二缝隙填满胶水。如此,可在实现窄边框的视觉效果的同时,使得胶体粘接面的长度显著加长,即可有效增加盖板和壳体之间的粘接长度,使得壳体组件在滚筒测试、跌落测试中具有足够的可靠性,进而有效提高粘接的可靠性和牢固性。再者,在保障盖板和壳体之间具有足够粘接力的情况下,壳体组件可设置较窄的承载面,即粘接的边框还可以再进一步大幅减窄,进而进一步挺好壳体组件的窄边框视觉效果。另外,在实现窄边框的视觉效果的同时,还可使得其进水路径大幅延长,进而有效提高壳体组件的防水性能。
[000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二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承载面及所述限位面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且所述限位面与所述承载面构成L形结构。显然,该设计中,通过使得限位面与承载面构成L形结构,可使得胶体粘接面的长度显著加长,且使得其进水路径大幅延长,进而有效提高壳体组件的防水性能。
[000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表面上还设置有溢胶槽,所述溢胶槽由所述承载面邻近所述限位面的位置向远离所述盖板的所述底面的方向凹陷而成,所述溢胶槽设置于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缝隙及所述第二缝隙互相连通。显然,该
设计中,通过设计溢胶槽,亦可使得胶体粘接面的长度显著加长,且使得其进水路径大幅延长,进而有效提高壳体组件的防水性能。
[000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承载面未设置所述溢胶槽的位置的高度高于所述溢胶槽的底壁的高度,进而于所述承载面上形成凸台,所述凸台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所述第二缝隙的顶部的高度。显然,该设计中,通过设置凸台及溢胶槽,可避免胶体溢出至第二壳体与盖板之间,避免造成由溢胶引起移动终端内部的组装结构不良,使得移动终端具有较佳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000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表面通过背胶粘接至所述安装槽内。显然,该设计中,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背胶粘接至第一壳体的安装槽内,以连接至第一壳体。当然,第一壳体的第二表面还可通过其他的方式连接至第一壳体,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000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壳体由塑胶材料制成。显然,壳体组件的应用较广泛,例如可应用至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一壳体及由塑胶材料制成的第二壳体,两者可通过模拟注塑成型,进而极大简化工艺的复杂性,可大幅降低产品成本。
[00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承载面及所述限位面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且所述限位面与所述承载面构成L形结构。显然,该设计中,通过使得限位面与承载面构成L形结构,可使得胶体粘接面的长度显著加长,且使得其进水路径大幅延长,进而有效提高壳体组件的防水性能。
[00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缝隙内填充的粘胶的厚度为第一厚度;或者所述第一缝隙内填充的粘胶的厚度为第二厚度;其中,所述第二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厚度。显然,该设计中,壳体组件可使用于不同类型的产品,且均可实现窄边框的视觉效果,且具有较佳防水性能。
[00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二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承载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限位面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承载面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高度,且所述承载面与所述限位面构成L形结构。显然,该设计中,通过使得限位面与承载面构成L形结构,可使得胶体粘接面的长度显著加长,且使得其进水路径大幅延长,进而有效提高壳体组件的防水性能。
[00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盖板为玻璃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面连接至显示模块。显然,该设计的壳体组件可实现极窄边框,粘接可靠性高,且具有精致外观。
[00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显示模块为2.5D屏或3D屏。显然,该设计中,壳体组件可使用于不同类型的产品,且均可实现窄边框的视觉效果,且具有较佳防水性能。
[00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盖板为电池盖。显然,该设计中,壳体组件可使用于不同类型的产品,且均可实现窄边框的视觉效果,且具有较佳防水性能。
[0016]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模块及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涉及的任一可能设计的壳体组件,所述显示模块安装至所述壳体上并贴合于所述底面。
[00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电池盖,所述电池盖构成所述盖板。
[00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显示模块为2.5D屏或3D屏。
[0019]另外,第二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及可能的设计中涉及的壳体组件相关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0]图1a,图1b,及图1c为传统的2.5D屏粘接方案的示意图;
[0021]图2a,图2b,及图2c为另一种传统的2.5D屏粘接方案的示意图;
[0022]图3a,图3b,图3c及图3d为两种传统的3D屏粘接方案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所示壳体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0025]图6为图4所示壳体组件中盖板与第二壳体的粘接长度示意图;
[0026]图7为图4所示壳体组件的防水路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示意图;
[00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承载面及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以预设角度连接至所述承载面的一侧;盖板,所述盖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以及环绕连接在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之间的侧面,其中,所述盖板安装至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盖板的底面与所述承载面间隔设置,进而形成第一缝隙,所述盖板的侧面与所述限位面间隔设置,进而形成第二缝隙,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连通;及粘胶,所述粘胶填充于所述第一缝隙及第二缝隙内,且从所述第二缝隙中露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二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承载面及所述限位面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且所述限位面与所述承载面构成L形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上还设置有溢胶槽,所述溢胶槽由所述承载面邻近所述限位面的位置向远离所述盖板的所述底面的方向凹陷而成,所述溢胶槽设置于所述第一缝隙与所述第二缝隙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缝隙及所述第二缝隙互相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未设置所述溢胶槽的位置的高度高于所述溢胶槽的底壁的高度,进而于所述承载面上形成凸台,所述凸台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所述第二缝隙的顶部的高度。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表面通过背胶粘接至所述安装槽内。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再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