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2628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包括压差取气管,压差取气管的一端与颗粒捕捉器固连,另一端与硅胶软管可拆卸连接,硅胶软管远离压差取气管的一端通过第二喉箍与压差传感器可拆卸连接,压差取气管远离颗粒捕捉器的一端插入硅胶软管的内部,压差取气管插入硅胶软管的一端部外周壁上具有镦头,镦头与硅胶软管的内周壁过盈配合且密封;压差取气管的外周壁上还具有限位台,限位台位于硅胶软管靠近颗粒捕捉器的一侧,用于限制压差取气管的插入深度;镦头以及限位台与压差取气管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实现了硅胶软管的有效限位,不必反复调整装配位置,进而提升了生产效率,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尾气后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

技术介绍

[0002]现在汽车尾气后处理系统越来越完善,为实现颗粒捕捉器再生控制及节能减排作用,需要使用压差传感器测量颗粒捕捉器两端的压差,测量的数值用于计算颗粒捕捉器的负载情况。
[0003]相关技术中,压差传感器与颗粒捕捉器的连接方式为:在颗粒捕捉器两端分别布置两根取气管,取气管与硅胶软管一侧通过喉箍固定,硅胶软管另一侧与压差传感器通过喉箍固定。现有连接结构在取气管与硅胶软管装配时,取气管插入深度通过目视控制,需多次调整方能满足要求,生产效率低。另外,由于通过目视装配,装配误差大,导致后续硅胶软管与压差传感器装配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硅胶软管的有效限位,不必反复调整装配位置,进而提升生产效率。
[0005]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包括压差取气管,所述压差取气管的一端与颗粒捕捉器固连,另一端与硅胶软管可拆卸连接,所述硅胶软管远离所述压差取气管的一端通过第二喉箍与压差传感器可拆卸连接,所述压差取气管远离所述颗粒捕捉器的一端插入所述硅胶软管的内部,所述压差取气管插入所述硅胶软管的一端部外周壁上具有镦头,所述镦头与所述硅胶软管的内周壁过盈配合且密封;所述压差取气管的外周壁上还具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位于所述硅胶软管靠近所述颗粒捕捉器的一侧,用于限制所述压差取气管的插入深度;所述镦头以及所述限位台与所述压差取气管一体成型。
[0007]可选的,所述镦头为锥形凸起,所述镦头的最大外径与所述硅胶软管的内径比为11/10~3/2。
[0008]可选的,所述限位台为环形凸起,所述限位台的最大外径与所述硅胶软管的内径比为13/10~9/5。
[0009]可选的,所述镦头、所述限位台以及所述压差取气管均同轴。
[0010]可选的,所述硅胶软管的外周壁上还连接有第一喉箍,所述第一喉箍位于所述镦头与所述限位台之间,所述压差取气管通过所述第一喉箍与所述硅胶软管可拆卸连接。
[0011]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一方面实现了硅胶软管的有效限位,不必反复调整装配位置,进而提升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无需新增零件,有助于汽车轻量化,并且模具成型简单,一次成型,大大降低了模具成本,
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的主结构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的图1的A处放大剖视图;
[0015]图中:1、压差取气管;2、镦头;3、限位台;4、硅胶软管;5、第一喉箍;6、压差传感器;7、第二喉箍;8、颗粒捕捉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为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包括压差取气管1,压差取气管1的一端与颗粒捕捉器8固连,另一端与硅胶软管4可拆卸连接,硅胶软管4远离压差取气管1的一端通过第二喉箍7与压差传感器6可拆卸连接,压差取气管1远离颗粒捕捉器8的一端插入硅胶软管4 的内部,压差取气管1插入硅胶软管4的一端部外周壁上具有镦头2,镦头2与硅胶软管4的内周壁过盈配合且密封;压差取气管1的外周壁上还具有限位台3,限位台3位于硅胶软管4靠近颗粒捕捉器8的一侧,用于限制压差取气管1的插入深度L;镦头2以及限位台3与压差取气管1一体成型。
[0020]在本实施例中,一方面,该插入深度L可以通过调整一体成型模具中限位台3的位置灵活调整插入深度L的距离;另一方面,无需新增零件,有助于汽车轻量化,并且模具成型简单,一次成型,大大降低了模具成本;另一方面,该限位台3的设置实现了硅胶软管4的有效限位,不必反复调整装配位置,进而提升了生产效率。
[0021]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镦头2为锥形凸起,镦头2的最大外径与硅胶软管4的内径比为11/10~3/2。
[0022]在本实施例中,镦头2的最大外径与硅胶软管4的内径比为11/10,且镦头2直径大的一端靠近该颗粒捕捉器8;当镦头2的最大外径与硅胶软管4的内径比为11/10时,能保证
压差取气管1与硅胶软管4的密封性能的情况下,还能较轻松的插入;在另一示例中,镦头2的最大外径与硅胶软管4的内径比为13/10,此时能保证压差取气管1与硅胶软管4的密封性能的情况下,插入时较费劲;在另一示例中,镦头2的最大外径与硅胶软管4的内径比为3/2,此时能保证压差取气管1与硅胶软管4的密封性能的情况下,插入时非常费劲。
[0023]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限位台3为环形凸起,限位台 3的最大外径与硅胶软管4的内径比为13/10~9/5。
[0024]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台3的最大外径与硅胶软管4的内径比为11/8;可选的,限位台3的最大外径与硅胶软管4的内径比可以在13/10~9/5范围内灵活调整,均可实现硅胶软管4的有效限位。
[0025]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镦头2、限位台3以及压差取气管1均同轴。
[0026]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硅胶软管4的外周壁上还连接有第一喉箍5,第一喉箍5位于镦头2与限位台3之间,压差取气管1通过第一喉箍5与硅胶软管4可拆卸连接。
[002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的工作原理:
[0028]首先,压差取气管1插入硅胶软管4;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限位结构的压差取气管,包括压差取气管(1),所述压差取气管(1)的一端与颗粒捕捉器(8)固连,另一端与硅胶软管(4)可拆卸连接,所述硅胶软管(4)远离所述压差取气管(1)的一端通过第二喉箍(7)与压差传感器(6)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取气管(1)远离所述颗粒捕捉器(8)的一端插入所述硅胶软管(4)的内部,所述压差取气管(1)插入所述硅胶软管(4)的一端部外周壁上具有镦头(2),所述镦头(2)与所述硅胶软管(4)的内周壁过盈配合且密封;所述压差取气管(1)的外周壁上还具有限位台(3),所述限位台(3)位于所述硅胶软管(4)靠近所述颗粒捕捉器(8)的一侧,用于限制所述压差取气管(1)的插入深度;所述镦头(2)以及所述限位台(3)与所述压差取气管(1)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江游洋林浩健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