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盘测试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2564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缓存上料且实现回流的载盘测试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一升降模组、第二升降模组、第一输送线以及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一升降模组和所述第二升降模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的上料端和下料端,所述第二输送线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的下方,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内侧设置有挡停模组和顶升模组,所述顶升模组包括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顶升架,所述第一输送线的两侧设置有夹持模组,所述夹持模组包括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夹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主板测试的技术领域。用于主板测试的技术领域。用于主板测试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盘测试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应用于主板测试的
,特别涉及一种载盘测试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已成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出产前需要经过一系列相关性的测试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手机和电脑主板的测试通常使用载盘进行装载产品,然后直接测试整个载盘来判断产品的性能状况,传统的载盘测试机构无法自动回流载盘,测试完成后需要人工进行取回空载盘,导致浪费大量人工成本,并且加工线较长占用过多的测试场地,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中国专利号为CN204528474U公开了双层载盘的收放板及回流输送装置,其实现了空载盘的自动回流,但无法实现载盘的缓存,当设备长时间运转难免会出现输送速度不稳定,或者下一个工位的工作效率不同,载盘从上一工位向下一工位不断输送,而且载盘测试完成后还需等待移动机构进行上料,显然增加设备等待时间,测试效率低下,因此与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缓存上料且实现回流的载盘测试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缓存上料且实现回流的载盘测试机构。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一升降模组、第二升降模组、第一输送线以及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一升降模组和所述第二升降模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的上料端和下料端,所述第二输送线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的下方,所述第一输送线的内侧设置有挡停模组和顶升模组,所述顶升模组包括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顶升架,所述第一输送线的两侧设置有夹持模组,所述夹持模组包括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夹块。
[0005]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第一输送线作为载盘的上料输送线,所述第一升降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入端,作为载盘的上料位升降机,所述第二升降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出端,作为载盘的下料位升降机,所述第二输送线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的下方,作为载盘的回流线,载盘上装载着若干个产品,所述第一升降模组将载盘顶起且输送至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入端,所述挡停模组将所述第一输送线输送的载盘挡停,载盘刚好落在所述顶升模组的上方,所述第一驱动气缸驱动所述顶升架将载盘顶起,两组所述夹持模组对称设置在所述顶升模组的上方,所述第二驱动气缸驱动所述夹块将载盘进行支撑夹持,外部机械手将载盘取走并放置于外部测试机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外部机械手将空载盘放回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升降模组将空载盘下降至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输送线将空载盘输送至上料位,完成在载盘的循环使用,节省了人工成本,同时所述第一输送线上设置有缓存工位,减少外部机械手的等待时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所述第一输送线采用高速同步带设计,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不同的速度,采用的是IO
电机实现同步启停,速度均匀可调,从而保证上料的稳定性。
[0006]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顶升模组还包括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一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底部,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顶升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三驱动气缸,所述第三驱动气缸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支撑架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四根导柱,四根所述导柱的顶部均设置有定位销,四个所述定位销配合实现载盘的支撑。
[0007]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第一驱动气缸驱动所述安装板升降,带动所述顶升架顶起和降落载盘,所述第三驱动气缸驱动所述支撑架进行升降动作,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四个所述定位销,四个所述定位销与载盘底部的定位孔相适配,四个所述定位销作为载盘的支撑体,所述顶升模组与所述夹持模组配合实现两个载盘的缓存,同时不影响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输送,所述导柱通过轴承在所述支撑架上下滑动,进而保证载盘上料的速度。
[0008]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挡停模组包括第四驱动气缸,所述第四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的下方,所述第四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第一输送线的载盘配合。
[0009]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第四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的下方,当载盘输送至所述挡块的前方时,所述第四驱动气缸驱动所述挡块上升,将载盘挡住,以便所述顶升模组将载盘顶起。
[0010]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升降模组和所述第二升降模组均包括丝杆滑台,所述丝杆滑台的动作端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设置有第三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与所述第三输送线配合,所述升降板上设置有第五驱动气缸,所述第五驱动气缸位于所述第三输送线的内侧且输出轴传动连接有传动板,所述第三输送线的上方设置有若干个压块。
[0011]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第三输送线用于输送载盘至所述第一输送线上,采用所述丝杆滑台作为所述第一升降模组和所述第二升降模组的动力源,是因为所述丝杆滑台具有定位精度高、摩擦力小、高刚性、负载能力强的优点,所述丝杆滑台由螺杆、螺母和滚珠组成,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人工将装载有产品的载盘放置在所述传动板上,所述第五驱动气缸驱动所述传动板上升,与若干个所述压块配合实现载盘的限位固定,避免载盘上的产品在移动过程中发生移位。
[0012]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丝杆滑台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块限位配合的弧形槽,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设置有第六驱动气缸,所述第六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3D相机,所述3D相机通过第一导轨滑动在所述第二固定块上,所述3D相机的镜头朝向所述传动板。
[0013]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3D相机用于扫码载盘,精准追踪载盘的位置信息,所述3D相机通过所述第六驱动气缸的驱动在所述第一导轨做伸缩运动,从而根据载盘的扫码位置距离进行调整,所述第二固定块通过所述弧形槽限位配合在所述第一固定块上,从而根据载盘的扫码位置角度进行调整。
[0014]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机架和所述传动板上均设置有若干条与所述第一输送线垂直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一输送线一侧的输送带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二输送线一侧的输送带和所述第三输送线一侧的输送带对应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
[0015]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第一输送线一侧的输送带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从
而根据实际的载盘产品宽度的大小调节所述第一输送线之间的间距,所述载盘测试机构适用宽度为100mm至300mm的载盘的运输,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0016]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第四驱动气缸上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载盘测试机构的控制机构电连接并将所产生的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通过反馈的信号对所述第四驱动气缸进行相应的控制。
[0017]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第一感应片、第一光电开关以及第一光纤,分别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并将所产生的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通过反馈的信号对所述第四驱动气缸进行相应的控制。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感应是否来料,当载盘进入到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内,所述第四驱动气缸将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盘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第一升降模组(2)、第二升降模组(3)、第一输送线(4)以及第二输送线(5),所述第一升降模组(2)和所述第二升降模组(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4)的上料端和下料端,所述第二输送线(5)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4)的下方,所述第一输送线(4)的内侧设置有挡停模组(6)和顶升模组(7),所述顶升模组(7)包括第一驱动气缸(71),所述第一驱动气缸(7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顶升架(72),所述第一输送线(4)的两侧设置有夹持模组(8),所述夹持模组(8)包括第二驱动气缸(81),所述第二驱动气缸(8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夹块(8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盘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模组(7)还包括支撑架(73),所述第一驱动气缸(71)设置在所述支撑架(73)的底部,所述第一驱动气缸(7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安装板(74),所述顶升架(72)设置在所述安装板(74)上,所述安装板(74)上设置有第三驱动气缸(75),所述第三驱动气缸(75)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安装板(74)与所述支撑架(73)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架(73)上设置有四根导柱(76),四根所述导柱(76)的顶部均设置有定位销(77),四个所述定位销(77)配合实现载盘的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盘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停模组(6)包括第四驱动气缸(61),所述第四驱动气缸(61)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4)的下方,所述第四驱动气缸(6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挡块(62),所述挡块(62)与所述第一输送线(4)的载盘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盘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模组(2)和所述第二升降模组(3)均包括丝杆滑台(21),所述丝杆滑台(21)的动作端设置有升降板(22),所述升降板(22)上设置有第三输送线(23),所述第一输送线(4)与所述第三输送线(23)配合,所述升降板(22)上设置有第五驱动气缸(24),所述第五驱动气缸(24)位于所述第三输送线(23)的内侧且输出轴传动连接有传动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勇李庆飞朱明君董争武阳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博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