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变压器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2332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变压器散热装置。在油箱的侧壁上,还设有工况检测装置;工况检测装置包括盛装挥发剂的液相容器、用于挥发剂冷凝的冷凝室;液相容器的一面与油箱的侧壁紧贴,液相容器远离油箱的侧壁的一面上开有竖直的条形孔,条形孔旁设有刻度,并使用透明材料对条形孔进行密封,用于观察剩余的挥发剂的液位,液相容器通过安装有第一止逆阀的管道与冷凝室连通,冷凝室与安装有第一止逆阀的管道连接的面与水平面的角度呈锐角,冷凝室的底部为尖底,尖底处伸出输送管,依次通过第二止逆阀、截止阀、第三止逆阀再连回液相容器侧面底部;还设有注射装置,注射装置与输送管相连,连接处位于截止阀与第三止逆阀之间。处位于截止阀与第三止逆阀之间。处位于截止阀与第三止逆阀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变压器散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变压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变压器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变电站中,往往有多个同参数的变压器同时工作,而变压器需要散热以保证其正常工作。现有的散热装置往往只关注与散热性能,对于变压器工作状况或健康状况的监控,则需要另外设置温度传感器等,进行远传或现场记录,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变压器的工作状况或健康状况进行检测或预测,但这对于巡检人员来说,往往是非即时的,需要在记录当前数据后,调阅以往数据进行判断,除非是有明显的波动,才能够迅速意识到变压器的健康状况可能出现问题。
[0003]因此,如何使巡检人员能够在现场迅速判断变电站变压器的健康状况并进行大概预测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变电站变压器散热装置。
[0005]一种变电站变压器散热装置,包括用于放置铁芯、线圈的油箱,油箱的顶部连接有油枕,油箱与油枕的连接管道上设有气体继电器;油箱的侧面底部设有放油口。
[0006]在油箱的侧壁上,还设有工况检测装置。
[0007]工况检测装置包括盛装挥发剂的液相容器、用于挥发剂冷凝的冷凝室。
[0008]液相容器的一面与油箱的侧壁紧贴,液相容器远离油箱的侧壁的一面上开有竖直的条形孔,条形孔旁设有刻度,并使用透明材料对条形孔进行密封,用于观察剩余的挥发剂的液位,液相容器通过安装有第一止逆阀的管道与冷凝室连通,冷凝室与安装有第一止逆阀的管道连接的面与水平面的角度呈锐角,冷凝室的底部为尖底,尖底处伸出输送管,依次通过第二止逆阀、截止阀、第三止逆阀再连回液相容器侧面底部。
[0009]还设有注射装置,注射装置与输送管相连,连接处位于截止阀与第三止逆阀之间。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注射装置包括针管形外壳,针管形外壳内设有沿针管轴向移动的活塞,活塞位于针管外的一端端部设有活塞柄,活塞位于针管内的一端设有第一活塞头,活塞柄与第一活塞头通过活塞轴连接。
[0011]进一步地,在活塞轴上,第一活塞头与活塞柄之间还设有固定套设在活塞轴上的第二活塞头。通过第一活塞头、第二活塞头的设置,使得密封性能更加可靠。
[0012]进一步地,液相容器的顶面设有向上的支撑柱,冷凝室被支撑柱支撑并固定。
[0013]进一步地,在油箱的顶面,伸出有安全气道。
[0014]进一步地,在油箱的顶面,还伸出有放空管。
[0015]进一步地,液相容器内盛装的挥发剂为硅油。硅油的挥发速率相对较慢,在通过第一止逆阀后能够迅速重新冷凝液化,集中到冷凝室的尖底处。
[0016]进一步地,所述的透明材料为高硼硅玻璃。高硼硅玻璃的软化温度为820℃,且热膨胀系数低,满足工况要求。
[0017]对于同一变电站内的多个参数指标相同的变电站变压器,本散热装置尤其适用对变压器进行一一对应安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针对一台变电站变压器来说,液相容器内盛装的挥发剂受热挥发,通过第一止逆阀进入冷凝室,随后冷凝液化,液化的挥发剂集中到冷凝室的尖底处,当液相容器内剩余的挥发剂不多时,巡检人员视情况打开输送管上的截止阀,将冷凝室内冷凝的挥发剂下放,并通过注射装置,将挥发剂重新推入液相容器,之后再将截止阀关闭。
[0018]在多个变压器都使用本散热装置的情况下,一方面油箱中填充的油起到散热的作用,另一方面,油箱侧壁的工况检测装置利于巡检人员快速判断变压器的健康状况。在多个变压器的散热装置的工况检测装置填充的挥发剂种类、量还有液相容器内的挥发剂初始液位都相同的情况下,经过一定的巡检周期,巡检人员在检查液相容器的挥发剂液位时,负荷基本一致的变压器的挥发剂的液位应当大致一致,而一旦发现挥发剂的液位有异常高或异常低的情况,即知晓相应的变压器的健康状况有隐患,便于快速判断,即多个散热装置的工况检测装置起到相互印证健康状况的作用,而非是通过某台变压器的数据与其往期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使得巡检人员的判断更为及时。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散热装置上设置工况检测装置,作为新的变压器健康状况的检测手段,同时可以通过多个变压器的工况检测装置相互印证,便于巡检人员对变压器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健康状况进行更为快捷的判断。
附图说明
[0020]图1:一种变电站变压器散热装置示意图。
[0021]图2:工况检测装置示意图。
[0022]图3:注射装置示意图。
[0023]图中:1.油箱、2.油枕、3.气体继电器、4.安全气道、5.放空管、6.放油口、7.工况检测装置、7.1.液相容器、7.2.第一止逆阀、7.3.支撑柱、7.4.冷凝室、7.5.输送管、7.6.第二止逆阀、7.7.注射装置、7.8.第三止逆阀、7.7.1.第一活塞头、7.7.2.第二活塞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公开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解释,而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一切在本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替换、组合和发展得到的技术方案,都应落入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
[0025]实施例1一种变电站变压器散热装置,包括用于放置铁芯、线圈的油箱1,油箱1的顶部连接有油枕2,油箱1与油枕2的连接管道上设有气体继电器3;油箱1的侧面底部设有放油口6。
[0026]在油箱1的侧壁上,还设有工况检测装置7。
[0027]工况检测装置7包括盛装挥发剂的液相容器7.1、用于挥发剂冷凝的冷凝室7.4。
[0028]液相容器7.1的一面与油箱1的侧壁紧贴,并焊接在油箱1的侧壁上,液相容器7.1
远离油箱1的侧壁的一面上开有竖直的条形孔,条形孔旁设有刻度,并使用透明材料对条形孔进行密封,用于观察剩余的挥发剂的液位,液相容器7.1通过安装有第一止逆阀7.2的管道与冷凝室7.4连通,冷凝室7.4与安装有第一止逆阀7.2的管道连接的面与水平面的角度呈锐角,冷凝室7.4的底部为尖底,尖底处伸出输送管7.5,依次通过第二止逆阀7.6、截止阀、第三止逆阀7.8再连回液相容器7.1侧面底部。其中,为了便于观察挥发剂液位的变化,可以将液相容器7.1做得瘦长,并从而使得液位变化可以较为明显。
[0029]还设有注射装置7.7,注射装置7.7与输送管7.5相连,连接处位于截止阀与第三止逆阀7.8之间。
[0030]进一步地,所述的注射装置7.7包括针管形外壳,针管形外壳内设有沿针管轴向移动的活塞,活塞位于针管外的一端端部设有活塞柄,活塞位于针管内的一端设有第一活塞头7.7.1,活塞柄与第一活塞头7.7.1通过活塞轴连接。
[0031]进一步地,在活塞轴上,第一活塞头7.7.1与活塞柄之间还设有固定套设在活塞轴上的第二活塞头7.7.2。
[0032]进一步地,液相容器7.1的顶面设有向上的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变压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铁芯、线圈的油箱(1),油箱(1)的顶部连接有油枕(2),油箱(1)与油枕(2)的连接管道上设有气体继电器(3);油箱(1)的侧面底部设有放油口(6);在油箱(1)的侧壁上,还设有工况检测装置(7);工况检测装置(7)包括盛装挥发剂的液相容器(7.1)、用于挥发剂冷凝的冷凝室(7.4);液相容器(7.1)的一面与油箱(1)的侧壁紧贴,液相容器(7.1)远离油箱(1)的侧壁的一面上开有竖直的条形孔,条形孔旁设有刻度,并使用透明材料对条形孔进行密封,用于观察剩余的挥发剂的液位,液相容器(7.1)通过安装有第一止逆阀(7.2)的管道与冷凝室(7.4)连通,冷凝室(7.4)与安装有第一止逆阀(7.2)的管道连接的面与水平面的角度呈锐角,冷凝室(7.4)的底部为尖底,尖底处伸出输送管(7.5),依次通过第二止逆阀(7.6)、截止阀、第三止逆阀(7.8)再连回液相容器(7.1)侧面底部;还设有注射装置(7.7),注射装置(7.7)与输送管(7.5)相连,连接处位于截止阀与第三止逆阀(7.8)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翀南钰何中钰申文琰赵鑫杨浩宇王磊赵明张迎亚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封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