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塑形轻便培养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2119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可塑形轻便培养袋,包括培养可塑袋,所述培养可塑袋的左端上侧设置有入料口,且入料口的上端外部设置有具有密封作用的防尘盖;悬挂连接,其固定安装在培养可塑袋的上端中部,所述悬挂连接的上端连接有细铁圈,且细铁圈的上端设置有便于挂持的挂持组件;输料管,其设置在培养可塑袋的右端上侧,所述输料管和培养可塑袋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橡胶块;刻度线,其设置在培养可塑袋的前方右表面,所述培养可塑袋的外表面从左往右分别设置有横向钢丝条和纵向钢丝条。该新型可塑形轻便培养袋,能够对形状进行改变调节,不会造成液体流失,增强了密封效果,且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效果。装置的实用效果。装置的实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可塑形轻便培养袋


[0001]本技术涉及可塑形轻便培养袋相关
,具体为一种新型可塑形轻便培养袋。

技术介绍

[0002]培养袋的操作和培养瓶、培养皿没有太多差别,主要是用来培养悬浮细胞,细胞需用量比较大的时候用培养袋比较方便,因此一种新型可塑形轻便培养袋就显得尤为重要。
[0003]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3112848U,公开了一种多边形细胞培养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细胞培养用的多边形塑料培养袋,其组成包括:多边形塑料袋底片,所述的多边形塑料袋底片熔接塑料袋上片,所述的塑料袋上片上具有进气口和进料口,所述多边形塑料袋底片为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或正十二边形。本技术密闭性好,培养过程安全,对工作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通用性好。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技术方案中,不便于对形状进行改变调节,易造成液体流失,且实用效果不佳,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可塑形轻便培养袋,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可塑形轻便培养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便于对形状进行改变调节,易造成液体流失,且实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可塑形轻便培养袋,包括培养可塑袋,所述培养可塑袋的左端上侧设置有入料口,且入料口的上端外部设置有具有密封作用的防尘盖,并且防尘盖的内部上侧设置有第一橡胶块;
[0007]悬挂连接,其固定安装在培养可塑袋的上端中部,所述悬挂连接的上端连接有细铁圈,且细铁圈的上端设置有便于挂持的挂持组件;
[0008]输料管,其设置在培养可塑袋的右端上侧,所述输料管和培养可塑袋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橡胶块,且输料管的右端设置有过滤器;
[0009]刻度线,其设置在培养可塑袋的前方右表面,所述培养可塑袋的外表面从左往右分别设置有横向钢丝条和纵向钢丝条;
[0010]安装块,其设置在培养可塑袋的内部下端,所述安装块的外部设置有与培养可塑袋相连接的插销,且安装块和培养可塑袋的连接处设置有具有密封作用的第三橡胶块,所述安装块的下方设置有与培养可塑袋相连接的出料管,且出料管的中部设置有便于调节的调节阀。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便于在刻度线的作用下查看倒入培养基的数量。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入料口和防尘盖采用螺纹的方式相连接,且防尘盖通过第一橡胶块和入料口的上端采用卡合的方式相连接。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入料口和防尘盖稳定连接,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挂持组件还包括有固定安装座、限位杆、限位弹簧、挂钩和限位槽;
[0015]固定安装座,其固定安装在细铁圈的上端;
[0016]限位杆,其单体等角度设置在固定安装座的内部并延伸至外侧;
[0017]限位弹簧,其设置在限位杆和固定安装座的连接处;
[0018]挂钩,其设置在固定安装座的内部中端;
[0019]限位槽,其设置在限位杆和挂钩的连接处。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挂持组件的作用下便于挂持在灭菌锅的锅沿上。
[002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杆通过限位弹簧在固定安装座上构成嵌套式滑动结构,且限位杆通过挂钩和限位槽采用卡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挂钩下端的形状为正方形。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灭菌作业时,将挂钩通过限位槽和固定安装座相卡合。
[002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向钢丝条和纵向钢丝条在培养可塑袋的外部呈垂直设置。
[00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培养可塑袋在人为作用下改变外在形状。
[002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块和培养可塑袋均与插销采用卡合的方式相连接,且插销的纵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出料管的上端与培养可塑袋采用螺纹的方式相连接。
[00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持输出端的密封效果,避免液体泄漏,也有利于空气等杂质进入。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可塑形轻便培养袋,能够对形状进行改变调节,不会造成液体流失,增强了密封效果,且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效果;
[0028]1、设置横向钢丝条和纵向钢丝条在培养可塑袋的外表面呈垂直设置,能够在人为的作用下改变培养可塑袋的整体形状,便于适应不同尺寸的灭菌锅,减少占用空间,节约成本,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可调性;
[0029]2、设置防尘盖通过第一橡胶块和入料口采用卡合的方式相连接,能够倒入培养基后,阿静入料口和防尘盖进行螺纹连接,能够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配合安装块和培养可塑袋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橡胶块,避免造成液体流失,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密封效果;
[0030]3、设置悬挂连接和细铁圈采用套接的方式相连接,能够在进行灭菌之前将挂持组件与细铁圈相连接,便于挂持在锅沿上,配合输料管和培养可塑袋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橡胶块,能够便于随时输入培养基或其他液体,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培养可塑袋;2、入料口;3、防尘盖;4、第一橡胶块;5、悬挂连接;6、细铁圈;7、挂持组件;701、固定安装座;702、限位杆;703、限位弹簧;704、挂钩;705、限位槽;8、输料
管;9、第二橡胶块;10、过滤器;11、刻度线;12、横向钢丝条;13、纵向钢丝条;14、安装块;15、插销;16、第三橡胶块;17、出料管;18、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可塑形轻便培养袋,包括培养可塑袋1的左端上侧设置有入料口2,且入料口2的上端外部设置有具有密封作用的防尘盖3,并且防尘盖3的内部上侧设置有第一橡胶块4,能够使入料口2和防尘盖3稳定连接,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
[0038]悬挂连接5固定安装在培养可塑袋1的上端中部,悬挂连接5的上端连接有细铁圈6,且细铁圈6的上端设置有便于挂持的挂持组件7,能够在挂持组件7的作用下便于挂持在灭菌锅的锅沿上;
[0039]输料管8设置在培养可塑袋1的右端上侧,输料管8和培养可塑袋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可塑形轻便培养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可塑袋,所述培养可塑袋的左端上侧设置有入料口,且入料口的上端外部设置有具有密封作用的防尘盖,并且防尘盖的内部上侧设置有第一橡胶块;悬挂连接,其固定安装在培养可塑袋的上端中部,所述悬挂连接的上端连接有细铁圈,且细铁圈的上端设置有便于挂持的挂持组件;输料管,其设置在培养可塑袋的右端上侧,所述输料管和培养可塑袋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橡胶块,且输料管的右端设置有过滤器;刻度线,其设置在培养可塑袋的前方右表面,所述培养可塑袋的外表面从左往右分别设置有横向钢丝条和纵向钢丝条;安装块,其设置在培养可塑袋的内部下端,所述安装块的外部设置有与培养可塑袋相连接的插销,且安装块和培养可塑袋的连接处设置有具有密封作用的第三橡胶块,所述安装块的下方设置有与培养可塑袋相连接的出料管,且出料管的中部设置有便于调节的调节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塑形轻便培养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口和防尘盖采用螺纹的方式相连接,且防尘盖通过第一橡胶块和入料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兴华李玉祥孟凡来滕娟黄兴粉
申请(专利权)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