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交换机空载功率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1938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交换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降低交换机空载功率的装置,包括控制器U3、正极开关选择模块、负极开关选择模块、PD识别模块、电源使能模块和供电模块;负极开关选择模块与PD识别模块连接,PD识别模块与控制器U3连接;电源使能模块与控制器U3连接,电源使能模块与供电模块连接,控制器U3通过电源使能模块控制供电模块是否输出供电电压;控制器U3通过正极闭合控制端控制正极电压输出端与识别电压输入端连接或者与供电电压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降低交换机空载功率的装置,能够识别PD设备的插入,实现空载不供电降低空载损耗的目的。降低空载损耗的目的。降低空载损耗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交换机空载功率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交换机
,尤其是指一种降低交换机空载功率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六级能效是当前电源领域中一个能耗的新标准。目前的PD设备的供电装置中,在整机通电后空载状态下电源与POE主板上IC与供电器件均处于工作状态,实际会损耗部分功率,加大了空载功率,而空载功率过大,则会拉低六级能效整体效率计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降低交换机空载功率的装置,能够识别PD设备的插入,实现空载不供电降低空载损耗的目的。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降低交换机空载功率的装置,包括控制器U3、正极开关选择模块、负极开关选择模块、PD识别模块、电源使能模块以及供电模块;所述正极开关选择模块设置有识别电压输入端、供电电压输入端、正极电压输出端以及正极闭合控制端;所述负极开关选择模块设置有负极电压输入端、识别电压输出端以及负极闭合控制端;接入PD设备时, PD设备的正极与所述正极电压输出端连接,PD设备的负极与所述负极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负极开关选择模块的识别电压输出端与所述PD识别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PD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 U3连接;所述电源使能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U3连接,所述电源使能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的连接,所述控制器U3通过电源使能模块控制所述供电模块是否输出供电电压,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正极开关选择模块的供电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U3与所述正极闭合控制端和所述负极闭合控制端均连接,且通过正极闭合控制端控制正极电压输出端与识别电压输入端连接或者与供电电压输入端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正极开关选择模块包括第一继电器LS1以及第一闭合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继电器LS1的常开触点为识别电压输入端,第一继电器LS1的闭合触点为供电电压输入端,第一继电器LS1的开关端为正极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一闭合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为所述正极闭合控制端,所述第一闭合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继电器LS1的线圈是否通电进而控制第一继电器LS1是否吸合;所述负极开关选择模块包括第二继电器LS2以及第二闭合控制单元,所述第二继电器LS2的常开触点为识别电压输出端,第二继电器LS2的开关端为负极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二闭合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为负极闭合控制端,所述第二闭合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二继电器LS2的线圈是否通电进而控制第二继电器LS2是否吸合。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闭合控制单元包括开关管Q1、电阻R50、电阻 R40以及二极管D2,所述控制器U3通过电阻R50与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开关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LS1的线圈连接,所述电阻R40的两端分别与开关管Q1的控制端以及地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继电器LS1的线圈的两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开关端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闭合控制单元包括开关管Q2、电阻R51、电阻 R41以及二极管D3,所述控制器U3通过电阻R51与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开关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LS2的线圈连接,所述电阻R41的两端分别与开关管Q2的控制端以及地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继电器LS2的线圈的两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与开关管Q2的开关端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PD识别模块包括电阻R45、比较器U7B、二极管D18、开关管Q3以及分压单元,所述负极开关选择模块的识别电压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45与所述比较器U7B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比较器 U7B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分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7B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18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8的阴极与所述开关管Q3 的控制端连接,开关管Q3的开关端与所述控制器U3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PD识别模块还包括电阻R44、比较器U7A以及二极管D4,所述负极开关选择模块的识别电压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44与所述比较器U7A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7A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分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7A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4 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开关管Q3的控制端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电源使能模块包括开关管Q5、开关管Q6、电阻R55、电阻R54、电阻R57以及电阻58,所述控制器U3通过电阻R55与开关管Q5的控制端连接,开关管Q5的开关端与开关管Q6的控制端连接,电阻R54为开关管Q5的开关端的上拉电阻,开关管Q5的开关端通过电阻R57与开关管Q6的开关端连接,开关管Q6的开关端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降低交换机空载功率的装置还包括提示灯模块,所述提示灯模块包括均与所述控制器U3连接的提示灯LED1以及提示灯 LED2,所述提示灯LED1用于显示供电模块是否处于工作状态,所述提示灯LED2用于显示供电模块的供电量。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降低交换机空载功率的装置,初始状态下,正极电压输出端与识别电压输入端连接;当接入PD设备,则正极开关选择模块、PD设备和负极开关选择模块形成回路,此时负极开关选择模块的识别电压输出端输出电压到PD识别模块,PD识别模块接收到电压信号后,则输出识别电压到控制器U3,控制器U3检测到PD识别模块的输出端有电平变化时,则发送控制信号到电源使能模块,电源使能模块则控制供电模块供电输出电压到正极开关选择模块的供电电压输入端,并且控制器U3发送控制信号到正极闭合控制端和负极闭合控制端,使正极开关选择模块的正极电压输出端与供电电压输入端连接,同时使负极开关选择模块的负极电压输入端断开与识别电压输出端的连接,使得供电模块的电压通过PD设备形成供电回路,实现为PD设备供电。本技术通过识别是否有PD设备的插入来控制供电模块是否有电压输出,也就是空载时不对其他器件供电,进而降低没有PD设备插入时的功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提示灯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17]在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0018]1‑
正极开关选择模块,2

负极开关选择模块,3

PD识别模块,4

电源使能模块,5

供电模块,6

分压单元,7

提示灯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0]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低交换机空载功率的装置,如图1,包括控制器U3、正极开关选择模块1、负极开关选择模块2、PD识别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交换机空载功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U3、正极开关选择模块、负极开关选择模块、PD识别模块、电源使能模块以及供电模块;所述正极开关选择模块设置有识别电压输入端、供电电压输入端、正极电压输出端以及正极闭合控制端;所述负极开关选择模块设置有负极电压输入端、识别电压输出端以及负极闭合控制端;接入PD设备时,PD设备的正极与所述正极电压输出端连接,PD设备的负极与所述负极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负极开关选择模块的识别电压输出端与所述PD识别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PD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U3连接;所述电源使能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U3连接,所述电源使能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的连接,所述控制器U3通过电源使能模块控制所述供电模块是否输出供电电压,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正极开关选择模块的供电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U3与所述正极闭合控制端和所述负极闭合控制端均连接,且通过正极闭合控制端控制正极电压输出端与识别电压输入端连接或者与供电电压输入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降低交换机空载功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开关选择模块包括第一继电器LS1以及第一闭合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继电器LS1的常开触点为识别电压输入端,第一继电器LS1的闭合触点为供电电压输入端,第一继电器LS1的开关端为正极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一闭合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为所述正极闭合控制端,所述第一闭合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继电器LS1的线圈是否通电进而控制第一继电器LS1是否吸合;所述负极开关选择模块包括第二继电器LS2以及第二闭合控制单元,所述第二继电器LS2的常开触点为识别电压输出端,第二继电器LS2的开关端为负极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二闭合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为负极闭合控制端,所述第二闭合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二继电器LS2的线圈是否通电进而控制第二继电器LS2是否吸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降低交换机空载功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闭合控制单元包括开关管Q1、电阻R50、电阻R40以及二极管D2,所述控制器U3通过电阻R50与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开关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LS1的线圈连接,所述电阻R40的两端分别与开关管Q1的控制端以及地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继电器LS1的线圈的两端连接,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江黄意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优力普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