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激电源被动式谐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822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开关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反激电源被动式谐波电路,通过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电容C1和电容C2组成“填谷式电路”,属于新型的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利用整流桥后面的填谷电路来大幅度增加整流管的导通角,通过填平谷点,使输入电流从尖峰脉冲变为接近于正弦波的波形,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左右,显著降低总谐波失真。与传统的电感式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简单,功率因数补偿效果显著,有效降低电路的谐波失真,并且在输入电路中不需要使用体积大重量沉的大电感器,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激电源被动式谐波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开关电源
,尤其是指一种反激电源被动式谐波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由交流市电供电的电子、电气产品,谐波电流是一个很重要的电磁兼容测量项目。当电网中存在过量的谐波电流,不仅会使发电机的效率降低,严重是还会造成发电机和电网设备的损坏,同时还会影响电网用户设备的正常工作,比如计算机运算出错,电视机画面翻滚。
[0003]现有技术针对谐波处理分为两种方式:
[0004]1、主动式PFC,主动式PFC则由电感电容及电子元器件组成,体积小、通过专用IC去调整电流的波形,对电流电压间的相位差进行补偿。主动式PFC可以达到较高的功率因数
──
通常可达98%以上,但成本也相对较高。
[0005]2、被动式PFC,即电感补偿式,“电感补偿式”是使交流输入的基波电流与电压之间相位差减小来提高功率因数,“电感补偿式”包括静音式和非静音式,“电感补偿式”的功率因数只能达到0.7~0.8,它一般在高压滤波电容附近。
[0006]因此,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处理谐波电流的方式,要么成本太高,要么功率因素不够高,因此实用性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反激电源被动式谐波电路,通过无源功率因素校正模块,功率因数补偿效果显著,有效降低谐波失真,并且在输入电路中不需要使用体积大重量沉的大电感器,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激电源被动式谐波电路,包括输入整流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变压器T12、电源输出模块、反馈模块以及无源功率因素校正模块,外部电源输入所述输入整流模块,所述无源功率因素校正模块包括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输入整流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1的一端与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6的阴极通过电容C2接地,二极管D5的阳极与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5的阴极与输入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7的阳极接地,二极管D7的阴极与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输入整流模块的输出端经过无源功率因素校正模块后与变压器T12连接,变压器T12的输出端通过电源输出模块后连接负载,所述电源输出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反馈模块与电源管理模块的反馈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变压器T12的输入端连接并根据所述反馈模块的反馈信号调整输出到变压器T12的信号。
[0009]优选的,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电源管理器U18、管理器供电单元以及管理输出调节单元,所述电源管理器U18的片选端与输入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整流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管理器供电单元为电源管理器U18供电,电源管理器U18的反馈端与反馈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电源管理器U18的输出端通过管理输出调节单元与变压器T12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管理器供电单元包括电阻R321和电阻R323,所述输入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电阻R321、电阻R323后与电源管理器U18的供电端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管理输出调节单元包括开关管Q3、二极管D34、电阻R309、电阻R60、电阻R164、电阻R169、电阻R165、电阻R187以及电容SC107,电源管理器U18的输出端依次经过电阻R309、电阻R60与开关管Q3的控制端连接,开关管Q3的一开关端通过电阻R169接地,开关管Q3的另一开关端与变压器T12的输入端连接,电容SC107与开关管Q3的两个开关端并联,二极管D34与电阻R60并联,电阻R164、电阻R165、电阻R187均与电阻R169并联。
[0012]优选的,所述电源管理器U18的型号为GR8875。
[0013]优选的,所述电源输出模块包括第一输出单元以及第二输出单元,变压器T12设置有第一变压输出端和第二变压输出端,所述第一变压输出端与第一输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输出端与第二输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单元和第二输出单元分别用于为外部器件供电,所述第一输出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反馈模块包括光耦U5、二极管D35、二极管Q11、电阻R171、电阻R170、电阻R172、电阻R175、电阻R174、电容C378、电容C379以及电容C380,所述电源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依次经过二极管D35、电阻R171后与光耦U5的一控制端连接,光耦U5的另一控制端通过二极管Q11接地,电阻R170的一端与二极管D35的阳极连接,电阻R170的另一端与光耦U5的另一控制端连接,光耦U5的另一控制端依次通过电阻R172、电容C379、电阻R174后接地,电阻R175的一端与二极管D35的阴极连接,电阻R175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74接地,电容C380与电阻R175并联,电容C378的两端分别与光耦U5的两个开关端并联,光耦U5的一开关端与电源管理模块连接,光耦U5的另一开关端接地。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反激电源被动式谐波电路,通过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电容C1和电容C2组成“填谷式电路”,属于新型的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利用整流桥后面的填谷电路来大幅度增加整流管的导通角,通过填平谷点,使输入电流从尖峰脉冲变为接近于正弦波的波形,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左右,显著降低总谐波失真。与传统的电感式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相比,本技术电路简单,功率因数补偿效果显著,有效降低电路的谐波失真,并且在输入电路中不需要使用体积大重量沉的大电感器,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信号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输入整流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反馈模块以及无源功率因素校正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电源输出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信号波形图。
[0022]在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0023]1‑
输入整流模块,2

管理器供电单元,3

管理输出调节单元,4

第一输出单元,5

第二输出单元,6

反馈模块,7

无源功率因素校正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5]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激电源被动式谐波电路,如图1和图2,包括输入整流模块1、电源管理模块、变压器T12、电源输出模块、反馈模块6以及无源功率因素校正模块7,外部电源输入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所述无源功率因素校正模块7包括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电容C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激电源被动式谐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整流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变压器T12、电源输出模块、反馈模块以及无源功率因素校正模块,外部电源输入所述输入整流模块,所述无源功率因素校正模块包括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输入整流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1的一端与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6的阴极通过电容C2接地,二极管D5的阳极与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5的阴极与输入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7的阳极接地,二极管D7的阴极与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输入整流模块的输出端经过无源功率因素校正模块后与变压器T12连接,变压器T12的输出端通过电源输出模块后连接负载,所述电源输出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反馈模块与电源管理模块的反馈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变压器T12的输入端连接并根据所述反馈模块的反馈信号调整输出到变压器T12的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激电源被动式谐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电源管理器U18、管理器供电单元以及管理输出调节单元,所述电源管理器U18的片选端与输入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整流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管理器供电单元为电源管理器U18供电,电源管理器U18的反馈端与反馈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电源管理器U18的输出端通过管理输出调节单元与变压器T1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反激电源被动式谐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器供电单元包括电阻R321和电阻R323,所述输入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电阻R321、电阻R323后与电源管理器U18的供电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反激电源被动式谐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输出调节单元包括开关管Q3、二极管D34、电阻R309、电阻R60、电阻R164、电阻R169、电阻R165、电阻R187以及电容S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江黄意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优力普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