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及投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177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其中第一热交换元件配置于密闭壳体内。第一致冷元件有相对的冷面及热面,配置于密闭壳体内且冷面位于热面与第一热交换元件间。第二热交换元件配置于密闭壳体外。第一导热结构的一端连接第一致冷元件的热面,另一端连接第二热交换元件。第四热交换元件配置于密闭壳体内且位于波长转换装置侧边。第五热交换元件配置于密闭壳体外。第三导热结构的一端连接第四热交换元件,另一端连接第五热交换元件。第五热交换元件与密闭壳体的距离大于第二热交换元件与密闭壳体的距离,第二热交换元件位于第五热交换元件与密闭壳体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包含该散热模块的投影装置。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模块及投影装置可有效对波长转换装置散热。对波长转换装置散热。对波长转换装置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模块及投影装置
[0001]本申请是2019年01月23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10061935.3名称为“散热模块及投影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公开内容是有关于一种散热装置及光学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散热模块及投影装置。

技术介绍

[0003]投影装置为一种用于产生大尺寸画面的显示装置。投影装置的成像原理是借由光阀将光源所产生的照明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再借由镜头将影像光束投射到屏幕或墙面上。然而,在目前的投影装置中,用于转换光束的波长转换装置,例如荧光粉轮(phosphor wheel)容易受到粉尘的影响,进而导致光学效率降低,并影响系统亮度及其寿命。
[0004]为了达到防尘的效果,可将波长转换装置用一密闭腔体包覆,但是波长转换装置温度将因此上升,影响其寿命。在目前的做法中,常使用风扇置入密闭腔体内进行内流场冷却。但实际而言,此种做法在密闭腔体内空气温度仍偏高,仍会影响密闭腔体内光学元件温度,而且也需要考虑风扇的操作环境温度。因此,如何设计出良好的散热模块对波长转换轮进行散热,是本领域相关人员致力于行的。
[0005]“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公开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及投影装置,可有效对波长转换装置进行散热。
[0007]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散热模块,用于对位于密闭壳体内的波长转换装置进行散热。散热模块包括第一热交换元件、第一致冷元件、第二热交换元件、第一导热结构、第四热交换元件、第五热交换元件以及第三导热结构。第一热交换元件配置于密闭壳体内。第一致冷元件具有相对的冷面及热面。第一致冷元件配置于密闭壳体内且第一致冷元件的冷面位于第一致冷元件的热面与第一热交换元件之间。第二热交换元件配置于密闭壳体外。第一导热结构的一端连接第一致冷元件的热面,且第一导热结构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热交换元件。第四热交换元件配置于密闭壳体内且位于波长转换装置的侧边。第五热交换元件配置于密闭壳体外。第三导热结构的一端连接至第四热交换元件,第三导热结构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五热交换元件。第五热交换元件与密闭壳体的距离大于第二热交换元件与密闭壳体的距离,且第二热交换元件位于第五热交换元件与密闭壳体之间。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投影装置,包括一密闭壳体、一波长转换装置以及一散热模块。波长转换装置位于密闭壳体内且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波长转换装置可绕中心轴旋转,且第一表面用于接收激发光束。散热模块用于针对波长转换装置进行散热。散热模块包括第一热交换元件、第一致冷元件、第二热交换元件、第一导热结构、第四热交换元件、第五热交换元件以及第三导热结构。第一热交换元件配置于密闭壳体内。第一致冷元件具有相对的冷面及热面。第一致冷元件配置于密闭壳体内且第一致冷元件的冷面位于第一致冷元件的热面与第一热交换元件之间。第二热交换元件配置于密闭壳体外。第一导热结构的一端连接第一致冷元件的热面,且第一导热结构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热交换元件。第四热交换元件配置于密闭壳体内且位于波长转换装置的侧边。第五热交换元件配置于密闭壳体外。第三导热结构的一端连接至第四热交换元件,第三导热结构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五热交换元件。第五热交换元件与密闭壳体的距离大于第二热交换元件与密闭壳体的距离,且第二热交换元件位于第五热交换元件与密闭壳体之间。
[0010]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专利技术的投影装置中,密闭壳体内波长转换装置所散发出的热可依序借由散热模块的第一热交换元件、连接于第一热交换元件的第一致冷元件、连接第一致冷元件的第一导热结构以及连接第一导热结构的第二热交换元件传递至密闭壳体外,以达到散热的效果。
[0011]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用于投影装置的散热模块的示意图。
[0013]图2A及图2B分别为波长转换装置的侧面及正面的气流的示意图。
[0014]图3A及图3B分别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投影装置的散热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及侧视示意图。
[0015]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投影装置的散热模块的示意图。
[0016]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投影装置的散热模块的示意图。
[0017]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投影装置的散热模块的示意图。
[0018]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投影装置的散热模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有关本专利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0]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用于投影装置的散热模块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50包括密闭壳体60、波长转换装置70以及散热模块100。为了方便说明,图1仅绘示出投影装置50的其中一部分,并将密闭壳体60透视以利显示内部构件。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50用于投影出影像画面至投影目标。具体而言,投影装置50还可包括照明
系统、光机模块等架构,其中照明系统包括光源,以使照明系统提供照明光束至光机模块,光机模块包括至少一光阀,以将上述的照明光束转换为带有影像资讯的影像光束,最后借由投影镜头将上述影像光束转化为投影光束并投射至投影目标,例如是屏幕、墙面等。
[0021]图2A及图2B分别为波长转换装置的侧面及正面的气流的示意图。波长转换装置70位于投影装置50的密闭壳体60内,且配置于由照明系统中光源所提供激发光束(未绘示)的传递路径上。在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装置70可为荧光粉轮(phosphor wheel),其可绕中心轴A旋转。波长转换装置7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S1及第二表面S2,其中第一表面S1上含有波长转换材料(例如荧光材料,Phosphor material),其可接收上述的激发光束以转换出与上述激发光束波长不同的受激发光束。举例而言,波长转换装置70例如是荧光粉轮(phosphor wheel),可将例如是蓝色的激发光束会转换成其他颜色的转换光束的装置,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波长转换装置70绕中心轴A旋转时,在波长转换装置70的中心位置处,空气被吸至波长转换装置70的第一表面S1,并沿波长转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模块,用于对位于密闭壳体内的波长转换装置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第一热交换元件、第一致冷元件、第二热交换元件、第一导热结构、第四热交换元件、第五热交换元件以及第三导热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元件配置于所述密闭壳体内;所述第一致冷元件具有相对的冷面及热面,所述第一致冷元件配置于所述密闭壳体内且所述第一致冷元件的所述冷面位于所述第一致冷元件的所述热面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元件之间;所述第二热交换元件配置于所述密闭壳体外;所述第一导热结构的一端贴附于所述第一致冷元件的所述热面,且所述第一导热结构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热交换元件;所述第四热交换元件配置于所述密闭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侧边;所述第五热交换元件,配置于所述密闭壳体外;以及所述第三导热结构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热交换元件,所述第三导热结构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五热交换元件;其中所述第五热交换元件与所述密闭壳体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元件与所述密闭壳体的距离,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元件位于所述第五热交换元件与所述密闭壳体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绕中心轴旋转,且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接收激发光束,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元件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致冷元件的所述冷面接触所述第一热交换元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元件借由所述第一致冷元件的所述冷面所产生的低温以冷却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且所述第一致冷元件的所述热面所产生的热借由所述第一导热结构传递至所述密闭壳体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元件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元件的温度。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第三热交换元件,配置于所述密闭壳体内,且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三热交换元件之间;第二致冷元件,具有相对的冷面及热面,所述第二致冷元件配置于所述密闭壳体内,所述第二致冷元件的所述冷面位于所述第二致冷元件的所述热面与所述第三热交换元件之间;以及第二导热结构,所述第二导热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致冷元件的所述热面,所述第二导热结构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热交换元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元件及所述第三热交换元件其中至少一者包括多个散热鳍片,所述多个散热鳍片的其中一部分平行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所述第一表面排列。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散热鳍片的至少另一部分垂直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所述第一表面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元件及所述第三热交换元件其中至少一者包括多个散热柱。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结构与所述密闭壳体形成为一体。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结构与所述密闭壳体形成为一体。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所产生的热借由所述第四热交换元件传递至所述第五热交换元件,所述第四热交换元件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五热交换元件的温度,且所述第五热交换元件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元件的温度。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热交换元件包括多个散热鳍片,且所述多个散热鳍片的至少一部分垂直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所述第一表面排列。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热交换元件环绕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侧边。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热交换元件包含至少两部分,所述至少两部分别位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相对两侧边。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致冷元件,连接于所述第三导热结构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四热交换元件之间。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第一风扇,配置于所述密闭壳体内,用于将由所述第一致冷元件的所述冷面所冷却的空气吹向所述波长转换装置。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第二风扇,配置于所述密闭壳体外,所述至少一第二风扇位于所述第五热交换元件的远离所述密闭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五热交换元件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元件之间或所述第二热交换元件与所述密闭壳体之间,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二风扇用于将空气由所述第五热交换元件吹向所述第二热交换元件。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档件,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元件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之间,用于使所述至少一第一风扇所吹送的空气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中心传递至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侧边。20.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闭壳体、波长转换装置以及散热模块,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德颖戴嘉鸿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