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青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中空结构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91679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空结构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通过将生物质碳材料清洗烘干后进行粉碎,20目过筛;称取过筛后的椰壳10 g于烧杯中,加入20 g NaOH和100 g水;然后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NaOH、水和椰壳充分混合,再放入80℃烘箱中烘干,将烘干的原料放入管式炉中通入N2,600℃煅烧1小时后得到改性后的中空椰壳生物质碳。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椰壳为主要碳源,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进行预混处理改性,得到的吸附剂不仅使生物质碳材料本身的多孔结构得到有效的保留,且碱活化后又赋予材料亲水性吸附基团,将制得的中空结构生物质碳吸附剂用于25 ppm MB的吸附,在pH6.7和10条件下改性碳材料去除效率高于94%,比原椰壳高10%,具有更强的普适性。的普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空结构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吸附材料制备
,涉及生物质碳材料,具体涉及一种中空结构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及生产技术的增长,人们对纯净的水质的需求逐年增长。同时,水量的减少及部分地区的匮乏,已经严重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数以万计的人群。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环境及生态问题。由于大部分染料对水生生物有剧毒性,所以织物、造纸、地毯、皮革和印染企业所产生的大量有色废水必须在排入水体前要将其很好的净化处理。其中,以亚甲基蓝染料为例,该染料在织物和染纸行业中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常见染料,由于其稳定的芳环结构使得它在环境中很难被降解。因此,快速有效去除亚甲基蓝染料成为了研究领域中的重点。作为经济高效处理染料废水的吸附法,首先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就是经济、普适、高效的吸附剂的选择和简单易操作的改性技术两个方面。吸附剂的优选决定了吸附量及其他吸附效果,使得吸附过程可操作性较强。首先,在多孔吸附剂的选择方面,现有吸附剂材料在后期吸附性能的测试环节中,要么受限于特殊染料浓度的选择,要么受限于较慢的吸附时间,更有甚者会随着吸附次数的增加而受到严重污染,无法再次投入应用。本专利着眼于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技术,得到孔结构的生物质碳材料,使得制备的碳材料在较宽的染料浓度和较快的吸附平衡时间,满足实际的吸附条件要求。
[0003]现有生物质碳材料改性技术有两类,直接碳化法是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对生物质碳材料进行高温处理,去除非碳元素,使碳原子富集形成碳材料。在高温高压隔绝空气条件下直接进行高温碳化,有机物中的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例如碳、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但存在比表面积低,吸附效果较差的缺点;化学活化是利用化学活化剂和原材料在高温下反应完成的,化学活化法的碳化过程和活化过程可以一步完成。化学活化法用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碳酸钾和氯化锌等活化剂进行高比表面积和高中空体积碳材料的制备。这种方法优点是能耗低,反应温度低。化学活化中首先利用活化剂的刻蚀作用,高温时的钠、钙等元素在碳骨架中形成多孔结构,提高了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其次,反应过程的副产物二氧化碳对碳材料起到了化学物理活化作用。再者,钠、钾等原子能插入碳层使其发生膨胀,产生中空形貌结构。高比表面积和高中空体积碳材料由于其丰富的孔结构和吸附位点而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中空结构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价廉易得的生物质碳材料为碳源,通过碱预处理后再高温碳化制备成高效吸附剂。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是:一种中空结构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 碱改性:将生物质碳材料放入烧杯中按其与碱活化剂、及水三者质量比1:2:10混合搅拌;S2. 制备吸附剂:对S1的混合物搅拌后放入烘箱,60

85 ℃下,烘干24

48h, 然后放入管式炉中通入N2,500

600 ℃煅烧0.5

1.5 h得吸附剂。
[0006]优选的,S1中,所述的生物质碳材料为粉碎的椰壳、玉米秸秆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
[0007]优选的,S1中,所述碱活化剂选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
[0008]优选的,S1中,所述椰壳为清洗烘干后粉碎,过20目筛的椰壳。
[0009]优选的,S2中,80 ℃下,烘干48 h。
[0010]优选的,放入管式炉中通入N2,600 ℃煅烧1 h。
[0011]本专利技术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中空结构生物质碳材料,在印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0012]一种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中空结构生物质碳材料的应用方法,将制得的中空结构生物质碳材料在pH6.7

10条件下,用于1

50 ppm MB的吸附。
[0013]对本专利技术的中空结构椰壳生物质碳材料进行形貌及性能测试:1.红外光谱测试:在红外光谱图中,原椰壳出现在3433.70 cm
‑1的吸收峰是O

H基团的伸缩振动形成的;经过碱预处理再高温碳化改性后的椰壳碳在3423.81 cm
‑1的单峰强度很大,这是由于N

H和O

H重合。未改性的椰壳碳在1559 cm
‑1只有一个峰,是因为C=C的伸缩振动,但改性后的椰壳碳在1609.38 cm
‑1和1511.52 cm
‑1处出现了两个峰,这是因为1559.22 cm
‑1处的C=O键伸缩振动峰变为1609.38 cm
‑1处的C=C键伸缩振动峰和1101.82 cm
‑1处的C

O单键伸缩振动峰。1049.84 cm
‑1处的峰是C

O伸缩振动的特征峰,这表明经过碱改性后,椰壳基生物质碳在不改变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表面的

OH等官能团有所增加,使得改性后的椰壳与亚甲基蓝能更好的键合。由图可知改性椰壳生物质碳存在羰基、羟基和芳香环结构,这些官能团可与阴离子染料之间形成稳定化学吸附,使之成为潜在吸附位点。
[0014]2.X射线衍射测试:碱预处理再高温碳化改性后的椰壳碳在24和43
°
有两个峰,分别代表碳的(002)和(100)平面,意味着碳材料的顺利改性。
[0015]3.外观形貌测试:由图3a1可以看出原椰壳碳材料呈现块状和层状结构,从图3a2改性前的椰壳表面部分光滑且平整,孔隙小而少的分布在材料表面;由图3(b1)和(b2)可以看出,改性后的椰壳表面变得粗糙不光滑,并且出现了很明显的蓬松大孔,孔隙数量也是明显增多。且大孔与大孔之间有小孔贯穿其中。说明碱性侵蚀了生物质碳的表面,对椰壳的改性极大地增加了材料的外表面积和孔体积,为染料的吸附提供了更多的吸附点,有利于提高椰壳碳对于染料的吸附率。
[0016]4.孔结构测试:表1 原椰壳和改性椰壳的孔结构参数对照表;
改性椰壳的孔参数较未改性前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其中生物质碳材料的碳源的选择、活化剂的选择及碳化过程决定了生物质碳材料的孔结构参数。从表1数据对比可以分析出经过氢氧化钠碱活化剂的活化和高温碳化后的改性椰壳生物质碳材料的比表面积是原椰壳的348倍。同时微孔和介孔面积分别是原椰壳的434倍和249倍。小于2 nm的微孔和2

50 nm介孔的急剧增多和孔隙数量的明显增多。从图3中看到了大孔与大孔之间有小孔贯穿。说明碱性侵蚀了秸秆生物质碳的表面,对椰壳的改性极大地增加了材料的外表面积和孔体积,为染料的吸附提供了更多的吸附点,有利于提高改性椰壳碳对染料的吸附。
[0017]5.吸附性能测试:移液管移取10 mL25 ppm的亚甲基蓝溶液于10 mg原椰壳和改性椰壳的螺口瓶中,在不同温度下震荡30 min,离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空结构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 碱改性:将生物质碳材料放入烧杯中按其与碱活化剂、及水三者质量比1:2:10混合搅拌;S2. 制备吸附剂:对S1的混合物搅拌后放入烘箱,60

85 ℃下,烘干24

48 h, 然后放入管式炉中通入N2,500

600 ℃煅烧0.5

1.5 h得吸附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空结构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的生物质碳材料为粉碎的椰壳、玉米秸秆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空结构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椰壳为清洗烘干后粉碎,过20目筛的椰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磊张想泰司杨高壮壮王智强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