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PP线缆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155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57
一种EPP线缆盘,包括拼接粘合而成的左线盘和右线盘,左线盘包括圆盘和圆筒,圆筒直径小于圆盘的外径,圆筒一端与圆盘的内侧连接,圆盘上与圆筒相接处设有用于压线头的线孔,圆盘的中心设有与圆筒同心的中心孔,用于卷线轴的插入,圆盘的盘面上还设有若干个固定孔,用于固定线缆盘,圆筒的拼接端沿其端面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插接块和插接槽,圆筒内壁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内凸结构,内凸结构沿圆筒轴向延伸,且朝向圆筒的中心凸起;右线盘的结构与左线盘的结构相同,且两者圆盘上的结构互为镜像;左线盘上的圆筒和右线盘上的圆筒通过插接槽与插接块的凸凹配合连接,并通过粘接强化层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对线缆的磨损,具有轻量化特点。具有轻量化特点。具有轻量化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EPP线缆盘


[0001]本技术属于线缆包装
,具体涉及一种EPP线缆盘。

技术介绍

[0002]电缆盘是提供缠绕电线、电缆功能的线盘,广泛用于钢铁治炼、电子、石油化工、矿山、电力、铁路、建筑工地、采矿厂等,是基础建设必需品。最初的线缆盘是在铁质支架上,排列多块木板构成,工序繁杂、安装不便;其次是颗粒木板或胶合板进行裁切制作的纯木线缆盘;目前,市面上应用较多的还有类似ABS、玻璃钢、PP等通用塑料,通过注塑分布成型圆盘和圆筒,采用金属螺丝进行固定,但未发泡的塑料材质在多次循环后易老化、变脆。众所周知,目前市面上存在的线缆盘均存在两个缺陷:一方面,材质偏硬,容易磨损、刮花线缆表面;其次线缆盘整体偏重,在缠绕线缆后搬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EPP线缆盘包装方案,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线缆盘生产工艺繁杂、易磨损线缆表皮、搬运不便等问题,采用EPP线缆盘,简化了线缆盘生产工艺,有利于实现包装材料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可循环使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EPP线缆盘,包括拼接粘合而成的左线盘和右线盘,左线盘包括圆盘和圆筒,圆筒直径小于圆盘的外径,圆筒一端与圆盘的内侧连接,圆盘上与圆筒相接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压线头的线孔,圆盘的中心设有与圆筒同心的中心孔,用于卷线轴的插入,圆盘的盘面上还设有若干个固定孔,用于固定线缆盘,圆筒的拼接端沿其端面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插接块和插接槽,圆筒内壁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内凸结构,内凸结构沿圆筒轴向延伸,且朝向圆筒的中心凸起;右线盘的结构与左线盘的结构相同,且两者圆盘上的结构互为镜像;左线盘上的圆筒和右线盘上的圆筒通过插接槽与插接块的凸凹配合连接,并通过粘接强化层连接两个圆筒端面的接缝。
[0005]所述的左线盘或右线盘的圆盘外侧面上设有凹槽以设置标签或者内置电子芯片的标识牌。
[0006]所述固定孔设置为4个,4个固定孔的圆心位于同一圆周上,该圆周和中心孔同心。
[0007]所述插接块和插接槽分别设置4个。
[0008]所述内凸结构分布在相邻的插接槽和插接块之间的部分。
[0009]所述插接槽设置在圆筒筒壁和端面交接的位置,插接槽在筒壁和端面上均有开口。
[0010]所述粘结强化层分布在圆筒的端面、插接槽内和插接块与插接槽接触的面上。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聚丙烯发泡珠粒(EPP)是一种高结晶型聚丙烯/CO2复合材料,EPP珠粒的发泡工艺为超临界CO2釜压发泡,其成型过程依托水蒸气加热进行模塑成型,整个生产过程中不涉及任何化学反应,使得EPP材料具有独特而优越的机械性能,是目具市场前景的环保泡沫材料。EPP制品具有十分优异的缓冲吸能、耐化学品、无毒无味、可
循环利用等性能。相较于传统的线缆盘,采用EPP珠粒成型生产的EPP线缆盘,不仅简化了生产工序,可以模具一次蒸汽成型、胶粘;EPP线缆盘本身对线缆的缓冲保护性能更优,且利于回收循环使用;其次,EPP作为一种轻量化材料,有效降低线缆盘重量,利于搬运转移。同时,相较于木制线缆盘,取代木材使用,减少砍伐;相较于普通塑料线缆盘,可实现减重60%以上,达到减塑目的。换言之,EPP线缆盘的使用有利于实现包装材料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材料的生态可循环。
[0012]除了EPP自身的材料特性,本技术还对线缆盘的结构进行调整,线缆盘由两部分互为镜像的左线盘和右线盘拼接而成,因此线缆盘的组装方便,插接块和插接槽的设置可以保证拼接的牢固程度,满足一般的需要,使用中出现磨损后也便于进行更换,避免浪费,如果对线缆盘的强度要求较高,还可以在拼接的接缝处涂抹粘接剂形成粘结强化层,增强拼接位置的连接强度;此外,圆筒内设置内凸结构可以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增强圆筒的刚性,满足线缆缠绕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左线盘的轴测图;
[0015]图3为左线盘内侧的正视图;
[0016]图4为左线盘的侧视图;
[0017]图中标记:1、圆盘,2、圆筒,2

1、插接槽,2

2、插接块,2

3、内凸结构,3、线孔,4、中心孔,5、固定孔,6、标识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技术做任何限制的依据。
[0019]参照附图所示,一种EPP线缆盘,包括拼接粘合而成的左线盘和右线盘。左线盘包括圆盘1和圆筒2,圆筒2直径小于圆盘1的外径,圆筒2一端与圆盘1的内侧连接,圆盘1上与圆筒2相接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压线头的线孔3,圆盘1的中心设有与圆筒2同心的中心孔4,用于卷线轴的插入,圆盘1的盘面上还设有4个固定孔5,用于固定线缆盘,4个固定孔5的圆心位于同一圆周上,该圆周和中心孔4同心;圆筒2的拼接端沿其端面圆周方向间隔设置4个插接块2

2和4个插接槽2

1,插接槽2

1设置在圆筒2筒壁和端面交接的位置,插接槽2

1在筒壁和端面上均有开口;圆筒2内壁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内凸结构2

3,内凸结构2

3沿圆筒2轴向延伸,且朝向圆筒2的中心凸起;右线盘的结构与左线盘的结构相同,且两者圆盘1上的结构互为镜像;左线盘上的圆筒2和右线盘上的圆筒2通过插接槽2

1与插接块2

2的凸凹配合连接,并通过粘接强化层连接两个圆筒2端面的接缝。
[0020]本实施例中需要缠绕的线缆重40kg。采用30P(密度24

27g/L)EPP珠粒进行模压成型,设计圆盘1直径为45cm、圆盘1厚度2.5cm;圆筒2直径25cm、圆筒2壁厚度为2.5cm、组装完整的线缆盘圆筒总宽度为25cm。所述内凸结构2

3的横截面为直径3cm的半圆。所述线孔3为倒圆角后的长方形线孔,长边尺寸为2cm,宽边尺寸为1.5cm。所述中心孔4直径为4cm,所述固定孔5直径1.5cm。
[0021]所述的左线盘或右线盘的圆盘外侧面上设有标识凹槽6以设置标签或者内置电子芯片的标识牌。标识凹槽6的下凹深度为1.5mm。所述电子芯片通过胶水或结构内嵌的安装方式,固定在标识凹槽6处。电子芯片包含实时定位功能、生产批号记录、线缆实时缠绕长度三大作用,分别实现线缆运输路径监测、生产可追溯、线缆缠绕或使用数量记录等功能。通过物联网的技术实现线缆从生产到客户端的全产业链可追溯监控,保证产品质量。
[0022]本技术的线缆盘缓冲吸能效果优异,相较于传统的线缆盘,一方面防止外界对线缆的破坏,其次避免线缆盘本身对线缆的磨损;具有轻量化特点,相较于普通塑料线缆盘,实现减重60%以上,可达到减塑目的,而且相较于木制线缆盘,有利于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EPP线缆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拼接粘合而成的左线盘和右线盘,左线盘包括圆盘和圆筒,圆筒直径小于圆盘的外径,圆筒一端与圆盘的内侧连接,圆盘上与圆筒相接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压线头的线孔,圆盘的中心设有与圆筒同心的中心孔,用于卷线轴的插入,圆盘的盘面上还设有若干个固定孔,用于固定线缆盘,圆筒的拼接端沿其端面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插接块和插接槽,圆筒内壁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内凸结构,内凸结构沿圆筒轴向延伸,且朝向圆筒的中心凸起;右线盘的结构与左线盘的结构相同,且两者圆盘上的结构互为镜像;左线盘上的圆筒和右线盘上的圆筒通过插接槽与插接块的凸凹配合连接,并通过粘接强化层连接两个圆筒端面的接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PP线缆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晓雷王楠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道石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