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具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8098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12
本申请涉及一种盘具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两块侧板、筒体及支撑杆;在每个侧板上加工形成轴孔、安装孔、筒体槽、携行孔,其中,若干安装孔设置在同一圆周上且若干安装孔的间距相同,每个安装孔均与筒体槽的内壁相切;在侧板上制作呈弧形的出线孔,其中,携行孔的轴心与轴孔的轴心的连线的延伸线过出线孔,出线孔与筒体槽部分交叉;在筒体的两端分别开设过线槽;将支撑杆在筒体的腔内;将两块侧板分别安装在筒体的两端,其中,筒体的端部插入至筒体槽内,支撑杆插入至安装孔内。通过设置弧形出线孔,并在筒体上开设过线槽,可降低线缆需要弯曲的程度。需要弯曲的程度。需要弯曲的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盘具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盘具的制作方法,属于线缆包装


技术介绍

[0002]线缆性能测试需要从线缆两端同时进行,尤其对于一些需要与固定测试设备连接的测试项目,需要确保线缆内端头足够长,才能连接到测试设备。因此需要一款线缆盘具,能放置2m以上长度的线缆内端头,且能够将线缆内端头随时完全展开抽出,以便测试使用,也可以将线缆内端头完全固定在盘具上或盘具内,满足包装和运输要求。现有技术方案为将盘具侧板的出线孔设计为横跨筒体内外部的出线孔,将线缆内端头从筒体外部通过出线孔出来后再通过出线孔插入筒体内部,将足够长度的线缆内端头放置于筒体内,防止线缆内端头在侧板外收到挤压、刮伤等损伤。
[0003]但普通圆形出线孔盘具,出线孔尺寸有限,且出线孔处的筒体突出,当将线缆内端头完全放置在盘具内,出线孔处的线缆会产生弯折,弯曲半径小于线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对线缆的外观和性能都会产生损害,且从筒体内部抽出进行测试和插入筒体内部进行固定包装的操作都很费时费力,且易损伤线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线缆弯曲程度的盘具的制作方法。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盘具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提供两块侧板、筒体及支撑杆;
[0007]在每个所述侧板上加工形成轴孔、安装孔、筒体槽、携行孔,其中,若干所述安装孔设置在同一圆周上且若干所述安装孔的间距相同,每个所述安装孔均与所述筒体槽的内壁相切;
[0008]在所述侧板上制作呈弧形的出线孔,其中,所述携行孔的轴心与轴孔的轴心的连线的延伸线过所述出线孔,所述出线孔与筒体槽部分交叉;
[0009]在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开设过线槽;
[0010]将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筒体的腔内;
[0011]将两块所述侧板分别安装在所述筒体的两端,其中,所述筒体的端部插入至所述筒体槽内,所述支撑杆插入至所述安装孔内。
[0012]进一步地,所述出线孔包括终端,所述终端位于筒体槽内侧,所述终端的位置及大小通过下述方法获得:将所述侧板的中心点记为点A,将位于所述携行孔对侧的两个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点分别记为点B和点B

,连接点A与点B以形成线段AB,所述线段AB与所述轴孔交于点C,线段AB与所述安装孔交于点D,线段CD的中点记为点E1,连接点B和点B

以形成线段BB

,将线段BB

的中点记为点F,连接点A与点F以形成线段AF,并延长线段AF,使其与所述筒体槽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分别相交于点G和点H,连接点G和点H以形成线段GH,记线段GH的中
点为点E2,以点E2为起点,以线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Rmin为段长,沿E2E1方向取点O,以点O为圆心,以电缆最大外径Dmax的2.5倍为直径画圆得到圆O,圆O即为所述终端。
[0013]进一步地,所述出线孔包括起始端,所述起始端位于筒体槽外侧,所述起始端的位置及大小通过下述方法获得:连接点O和点E2以形成线段OE2,以Rmin为半径,通过垂直平分线法得出圆心Q,以Q为圆心,以Rmin

0.625Dmax为半径画弧HH

,交圆O于点H,交所述筒体槽的外壁于点H

,以Dmax的2.5倍为直径画与所述筒体槽的外壁相切于点H

的圆,将该圆记为圆Z,圆Z即为所述起始端。
[0014]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段的外弧边的位置及弧度通过下述方法获得:
[0015]连接点H与点H

得到线段HH

,记得线段HH

得中点为点Y,以点Q为起点,以Rmin+0.625Dmax为段长,沿QY方向,取点X,线段QX交圆弧HH

于点X

,线段XX

等于Dmax的1.25倍,经点X画一条分别与圆Z和圆O相切的圆弧,将与圆Z的切点记为点W,将与圆O的切点记为点W

,得到圆弧WXW

,圆弧WXW

即为所述弧形段的外弧边。
[0016]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段的内弧边的位置及弧度通过下述方法获得:
[0017]截取弧HH

上靠近圆O处一点记为S,以点S为起点,Rmin/2为半径画弧SS

,弧SS

与圆O相切于点S

,得到弧H

SS

,弧H

SS

即为所述弧形段的内弧边。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出线孔设置为弧形,并在筒体上开设过线槽,使得线缆在出线孔处抽出和插入时所需的弯曲程度降低,避免了线缆外观摩擦受损以及缆芯因弯曲程度过大造成的损伤,同时使线缆抽出和插入的操作过程更加方便。
[0019]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盘具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0021]图2为本实施例中出线孔的终端的确认方法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施例中出线孔的起始端的确认方法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施例中出线孔的弧形段的外弧边的确认方法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实施例中出线孔的弧形段的内弧边的确认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示的盘具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0027]S1:提供两块侧板、筒体及支撑杆。
[0028]在本实施例中,筒体为具有空腔的圆柱形筒体,其两端为圆形开口,圆柱形结构使得线缆更容易盘绕在筒体上。侧板为圆形板,其直径大于筒体外径。支撑杆可采用金属杆、木杆或塑料杆。在实际应用中,侧板、筒体及支撑杆的尺寸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制作。
[0029]S2:在每个所述侧板上加工形成轴孔、安装孔、筒体槽、携行孔,其中,若干所述安装孔设置在同一圆周上且若干所述安装孔的间距相同,每个所述安装孔均与所述筒体槽的
内壁相切。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的数量为在同一圆周上的四个且四个所述安装孔的间距相同。在实际应用中,安装孔的数量可以结合盘具大小进行调整,盘具重量增大,安装孔的数量可以随之增加。
[0030]具体的,轴孔位于侧板的中心位置,即侧板与轴孔同心设置,且轴孔的直径小于筒体两端的开口直径。
[0031]可以理解的是,盘具上设置的支撑杆数量应与安装孔数量相同,即支撑杆的数量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盘具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两块侧板、筒体及支撑杆;在每个所述侧板上加工形成轴孔、安装孔、筒体槽、携行孔,其中,若干所述安装孔设置在同一圆周上且若干所述安装孔的间距相同,每个所述安装孔均与所述筒体槽的内壁相切;在所述侧板上制作呈弧形的出线孔,其中,所述携行孔的轴心与轴孔的轴心的连线的延伸线过所述出线孔,所述出线孔与筒体槽部分交叉;在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开设过线槽;将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筒体的腔内;将两块所述侧板分别安装在所述筒体的两端,其中,所述筒体的端部插入至所述筒体槽内,所述支撑杆插入至所述安装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孔包括终端,所述终端位于筒体槽内侧,所述终端的位置及大小通过下述方法获得:将所述侧板的中心点记为点A,将位于所述携行孔对侧的两个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点分别记为点B和点B

,连接点A与点B以形成线段AB,所述线段AB与所述轴孔交于点C,线段AB与所述安装孔交于点D,线段CD的中点记为点E1,连接点B和点B

以形成线段BB

,将线段BB

的中点记为点F,连接点A与点F以形成线段AF,并延长线段AF,使其与所述筒体槽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分别相交于点G和点H,连接点G和点H以形成线段GH,记线段GH的中点为点E2,以点E2为起点,以线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Rmin为段长,沿E2E1方向取点O,以点O为圆心,以电缆最大外径Dmax的2.5倍为直径画圆得到圆O,圆O即为所述终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孔包括起始端,所述起始端位于筒体槽外侧,所述起始端的位置及大小通过下述方法获得:连接点O和点E2以形成线段OE2,以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迪侯凤樊子谦胡贵宝蔺海峰高波李玉凯阎思语周法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