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细胞的分离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148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肿瘤细胞的分离采集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缓存腔体,用以存放含有肿瘤细胞的液体;所述缓存腔体上设有进液口;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有肿瘤细胞捕捉筒,所述肿瘤细胞捕捉筒连通缓存腔体;所述肿瘤细胞捕捉筒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肿瘤细胞捕捉棒,所述肿瘤细胞捕捉棒上附着有肿瘤细胞识别配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肿瘤细胞的分离采集装置能够将待测血液在管道中循环,并且在循环过程中,采用附着有识别配体的肿瘤细胞捕捉棒将肿瘤细胞捕捉并吸附,并且再通过肿瘤细胞滤膜将待测血液中未被捕捉的肿瘤细胞滤出。将待测血液中未被捕捉的肿瘤细胞滤出。将待测血液中未被捕捉的肿瘤细胞滤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肿瘤细胞的分离采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肿瘤细胞分离
,尤其涉及一种肿瘤细胞的分离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简称CTC)是存在于外周血中的各类肿瘤细胞的统称。CTC检测通过捕捉检测外周血中痕量存在的CTC,监测CTC类型和数量变化的趋势,以便实时监测肿瘤动态、评估治疗效果,实现实时个体治疗。目前对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采集手段中,可采用循环肿瘤细胞的识别配体,将其与待测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结合,从而实现采集;但是,肿瘤细胞的转移时,可能会发生上皮间质样变(EMT),即肿瘤细胞中的细胞膜上丢失标志样分子,这就会影响识别配体不能肿瘤细胞结合,从而不能完全分离采集待测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如果只是使用滤网滤出循环肿瘤细胞,有部分直径较小的循环肿瘤细胞可能会穿过滤网,并且滤网的孔数有限,对肿瘤细胞的过滤量也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肿瘤细胞的分离采集装置,该装置能够将待测血液在管道中循环,并且在循环过程中,采用附着有识别配体的肿瘤细胞捕捉棒将肿瘤细胞捕捉并吸附,并且再通过肿瘤细胞滤膜将待测血液中未被捕捉的肿瘤细胞滤出。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
[0005]一种肿瘤细胞的分离采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缓存腔体,用以存放含有肿瘤细胞的液体;所述缓存腔体上设有进液口;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有肿瘤细胞捕捉筒,所述肿瘤细胞捕捉筒连通缓存腔体;所述肿瘤细胞捕捉筒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肿瘤细胞捕捉棒,所述肿瘤细胞捕捉棒上附着有肿瘤细胞识别配体。
[0006]进一步地,所述肿瘤细胞捕捉棒沿肿瘤细胞捕捉筒的轴向等距离分布,且所述肿瘤细胞捕捉棒垂直于肿瘤细胞捕捉筒的轴线。
[0007]进一步地,所述肿瘤细胞识别配体为EpCAM。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槽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连通并固定肿瘤细胞捕捉筒的连接管件,所述第一安装槽顶部的连接管件通过第一管道连通缓存腔体;所述壳体内还设有蠕动泵,所述第一安装槽底部的连接管件通过第二管道连通蠕动泵进口,所述蠕动泵出口通过第三管道连通缓存腔体。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件包括管状的第一连接头、螺母、圆台状的套管和管状的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包括外壁设有螺纹的第一圆柱部,所述第一圆柱部的另一端沿其轴向延伸且直径逐渐变大形成第一圆台部;所述螺母套装在第一圆柱部上,所述套管套在第一圆台部上;且所述套管内壁设有第一橡胶层;所述第二连接头呈圆台状;所述第一连
接头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直径大于第一连接端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头包括第三连接端和直径大于第三连接端的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在第一安装槽上,所述第四连接端固定在肿瘤细胞捕捉筒上;所述第二连接端与第三连接端的直径相同,且两者相接触;旋动螺母,将套管套紧在第二连接端与第三连接端接触位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蠕动泵的出口设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进口连接蠕动泵的出口,所述三通阀的一个出口连接第三管道;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安装有肿瘤细胞过滤管件;所述三通阀的另一个出口通过第四管道连通肿瘤细胞过滤管件,所述肿瘤细胞过滤管件还有连通排液口;所述肿瘤细胞过滤管件内设有肿瘤细胞滤膜。
[0011]进一步地,所述肿瘤细胞过滤管件包括第一圆管、第二圆管、过滤管和圆套管,所述第一圆管固定在第二安装槽的顶部,所述第二圆管固定在第二安装槽的底部,所述一圆管连通第四管道,所述第二圆管连通排液口;所述过滤管设置在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之间;所述圆套管的内壁设有第二橡胶层;所述圆套管套在第一圆管、第二圆管和过滤管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肿瘤细胞滤膜安装在过滤管内,且所述肿瘤细胞滤膜为聚碳酸酯膜。
[0013]进一步地,肿瘤细胞滤膜的孔径为20

25μm。
[0014]本技术采用蠕动泵将待测血液在管道中循环,并且在循环管道中安装可拆卸的肿瘤细胞捕捉筒,通过,肿瘤细胞捕捉筒内的肿瘤细胞捕捉棒上附着的肿瘤细胞识别配体就会和待测血液中的肿瘤细胞结合,然后经肿瘤细胞束缚在肿瘤细胞捕捉棒上;而后通过三通阀转换待测血液的流向,将待测血液通入肿瘤细胞过滤管件,通过肿瘤细胞滤膜将未被捕捉的肿瘤细胞滤出;另外,肿瘤细胞滤膜安装在过滤管内,过滤管也可拆下;在完成肿瘤细胞分离采集后,可将肿瘤细胞捕捉筒和过滤管拆卸,用于后期对肿瘤细胞的检测。
[0015]本技术所述的优点在于:该装置能够采用附着有识别配体的肿瘤细胞捕捉棒将肿瘤细胞捕捉并吸附,并且再通过肿瘤细胞滤膜将待测血液中未被捕捉的肿瘤细胞滤出,从而大大提高了肿瘤细胞采集度;另外,用于采集肿瘤细胞的肿瘤细胞捕捉筒和过滤管可拆卸,便于后期对肿瘤细胞的检测。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所述肿瘤细胞的分离采集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1中肿瘤细胞捕捉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中M

M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图1中过滤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拆卸肿瘤细胞捕捉筒和过滤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图7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

壳体,1.1

缓存腔体,1.2

第一安装槽,1.3

第一管道,1.4

第二管道,1.5

第三管道,1.6

第二安装槽,1.7

第四管道,1.8

排液口,1.9

进液口;2

肿瘤细胞捕捉
筒,2.1

肿瘤细胞捕捉棒;3

连接管件;3.1

第一连接头, 3.11

第一圆柱部,3.12

第一圆台部,3.13

第一连接端,3.14

第二连接端,3.2
‑ꢀ
螺母,3.3

套管,3.31

第一橡胶层,3.4

第二连接头,3.41

第三连接端,3.42
‑ꢀ
第四连接端;4

蠕动泵;5

三通阀;6

肿瘤细胞过滤管件,6.1

第一圆管,6.2
‑ꢀ
第二圆管,6.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肿瘤细胞的分离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缓存腔体(1.1),用以存放含有肿瘤细胞的液体;所述缓存腔体(1.1)上设有进液口(1.9);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安装槽(1.2),所述第一安装槽(1.2)内设有肿瘤细胞捕捉筒(2),所述肿瘤细胞捕捉筒(2)连通缓存腔体(1.1);所述肿瘤细胞捕捉筒(2)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肿瘤细胞捕捉棒(2.1),所述肿瘤细胞捕捉棒(2.1)上附着有肿瘤细胞识别配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肿瘤细胞的分离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肿瘤细胞捕捉棒(2.1)沿肿瘤细胞捕捉筒(2)的轴向等距离分布,且所述肿瘤细胞捕捉棒(2.1)垂直于肿瘤细胞捕捉筒(2)的轴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肿瘤细胞的分离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肿瘤细胞识别配体为EpCA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肿瘤细胞的分离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2)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连通并固定肿瘤细胞捕捉筒(2)的连接管件(3),所述第一安装槽(1.2)顶部的连接管件(3)通过第一管道(1.3)连通缓存腔体(1.1);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蠕动泵(4),所述第一安装槽(1.2)底部的连接管件(3)通过第二管道(1.4)连通蠕动泵(4)进口,所述蠕动泵(4)出口通过第三管道(1.5)连通缓存腔体(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肿瘤细胞的分离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件(3)包括管状的第一连接头(3.1)、螺母(3.2)、圆台状的套管(3.3)和管状的第二连接头(3.4);所述第一连接头(3.1)包括外壁设有螺纹的第一圆柱部(3.11),所述第一圆柱部(3.11)的另一端沿其轴向延伸且直径逐渐变大形成第一圆台部(3.12);所述螺母(3.2)套装在第一圆柱部(3.11)上,所述套管(3.3)套在第一圆台部(3.12)上;且所述套管(3.3)内壁设有第一橡胶层(3.31);所述第二连接头(3.4)呈圆台状;所述第一连接头(3.1)包括第一连接端(3.13)和直径大于第一连接端(3.13)的第二连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龙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