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减振块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104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阻尼减振块及空调器,所述阻尼减振块,包括:减振外层、减振内层和阻尼夹层形成的减振本体,在所述减振外层与所述减振内层之间靠近中间的位置设置有连接部,所述阻尼夹层由填充的阻尼材料形成,所述阻尼材料填充在所述连接部的上方和/或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阻尼减振块,通过在减振外层、减振内层之间设置阻尼夹层,将现有的减振圈和阻尼块相结合,提出一种相对于减振圈而言阻尼效果更好、相对于阻尼块而言适应范围更广的新型减振圈,而通过连接部的设置,能够更好地将减振本体固定在管路上。地将减振本体固定在管路上。地将减振本体固定在管路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尼减振块及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阻尼减振块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空调管路减振常用阻尼块或橡胶减振圈。
[0003]其中,在管路上包裹阻尼块减振,但是,阻尼块遇高温容易融化,因此不能用在过热的管路上,使得阻尼块使用管路位置受到一定限制,同时阻尼块容易老化脱落。
[0004]另一种管路减振方法采用橡胶减振圈,减振圈完全采用橡胶材质,虽然能够起到一定配重平衡作用,但减振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阻尼减振块及空调器,以提高减振块的减振效果和连接稳定性。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阻尼减振块,包括:
[0008]减振外层、减振内层和阻尼夹层形成的减振本体,在所述减振外层与所述减振内层之间靠近中间的位置设置有连接部,所述阻尼夹层由填充的阻尼材料形成,所述阻尼材料填充在所述连接部的上方和/或下方。
[0009]本实用所述的阻尼减振块,通过在减振外层、减振内层之间设置阻尼夹层,将现有的减振圈和阻尼块相结合,提出一种相对于减振圈而言阻尼效果更好、相对于阻尼块而言适应范围更广的新型减振圈,而通过连接部的设置,能够更好地将减振本体固定在管路上。
[0010]进一步的,在所述减振本体上设置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形成在所述减振内层的内侧,在所述减振本体上设置有切口,所述切口一侧与所述贯穿孔连通,所述切口的另一侧延伸至所述减振本体的外边缘,所述贯穿孔以及所述切口贯穿所述减振本体的两端。
[0011]该设置便于本技术所述的阻尼减振块卡接至管路上进行装配,结构合理,易于装配。
[0012]进一步的,在所述减振本体的外表面设置凹槽,在所述凹槽内设置束紧装置,所述束紧装置用于对所述减振本体的切口处紧固。
[0013]将束紧装置放置于该凹槽内用于对减振本体的切口进行束紧,以对阻尼减振块进行紧固,防止阻尼减振块因管路振动而脱落
[0014]进一步的,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连接部所在位置。
[0015]该设置提高束紧装置安装位置结构的抗变形强度,以免凹槽变形导致束紧装置脱落,进一步提高了阻尼减振块装配在管路连接的可靠性
[0016]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直径小于所述束紧装置的直径,所述束紧装置能够卡接在所述凹槽内。
[0017]该设置保证束紧装置卡接稳定,固定牢固。
[001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减振外层和/或所述减振内层一体成型。
[0019]通过一体成型的加工工艺,提高了本技术所述阻尼减振块的生产效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减振外层和/或所述减振内层采用相同的材质加工成型,保证本实用所述的阻尼减振块的产品性能稳定性。
[0020]进一步的,所述束紧装置为卡箍,包括卡箍本体,所述卡箍本体呈一端开口的弧形设置,在所述卡箍本体的开口端的至少一端设置卡箍耳片,所述卡箍耳片呈外翻的弧形设置。
[0021]该设置便于束紧装置的安装和拆除,操作简单、快捷、可靠。
[0022]进一步的,所述贯穿孔的直径小于管路的直径。
[0023]该设置使得本技术所述的阻尼减振块卡接至管路后,经过束紧装置卡接至凹槽内时,卡箍牢固,不易脱落。
[0024]进一步的,在所述减振本体的上端部设置减振上层,在所述减振本体的下端部设置减振下层,所述减振上层、减振外层、减振内层以及减振下层之间形成中空的腔室,在该腔室内设置实心的连接部,所述阻尼夹层形成在连接部上方的腔室内和所述连接部上方的腔室内。
[002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阻尼减振块具有以下优势:
[0026](1)本技术所述的阻尼减振块,通过采用夹层设计方式,将表层以及与管路配合一侧采用橡胶材质,使得表层和内层不易融化、老化,稳定可靠,在橡胶内层与表层之间填充阻尼材料,相当于将现有减振圈内部掏空,填充阻尼材料,使得本技术所述的阻尼减振块相对于减振圈而言阻尼效果更好、相对于阻尼块而言适应范围更广,而通过在减振本体中间设有实心橡胶部,用于固定卡箍。
[0027](2)本技术所述的阻尼减振块,由于中间设有一圈实心橡胶部,使得减振块安装更为牢固,可达到更好的阻尼减振效果。
[0028]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管路系统和如上述所述的阻尼减振块,所述阻尼减振块套设在所述管路系统中的管路上。
[0029]所述空调器与上述阻尼减振块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3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阻尼减振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阻尼减振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阻尼减振块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阻尼减振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阻尼减振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束紧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减振本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减振本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阻尼减振块与管路装配在一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40]附图标记说明:
[0041]100

阻尼减振块,1

减振本体,101

减振外层,102

减振内层,103

连接部,104

减振上层,105

减振下层,106

阻尼夹层,107

阻尼材料,108

凹槽,2

贯穿孔,3

切口,4

束紧装置,401

卡箍本体,402

卡箍耳片,5

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及达到目的与功效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43]实施例1
[0044]如图1~9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阻尼减振块,包括:
[0045]减振本体1,包括减振外层101、减振内层102和阻尼夹层106,在所述减振外层101与所述减振内层102之间设置有连接部103,所述阻尼夹层106由填充的阻尼材料107形成,所述阻尼材料107填充在所述连接部103的上方和/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尼减振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外层(101)、减振内层(102)和阻尼夹层(106)形成的减振本体(1),在所述减振外层(101)与所述减振内层(102)之间靠近中间的位置设置有连接部(103),所述阻尼夹层(106)由填充的阻尼材料(107)形成,所述阻尼材料(107)填充在所述连接部(103)的上方和/或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减振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减振本体(1)上设置贯穿孔(2),所述贯穿孔(2)形成在所述减振内层(102)的内侧,在所述减振本体(1)上设置有切口(3),所述切口(3)一侧与所述贯穿孔(2)连通,所述切口(3)的另一侧延伸至所述减振本体(1)的外边缘,所述贯穿孔(2)以及所述切口(3)贯穿所述减振本体(1)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减振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减振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凹槽(108),在所述凹槽(108)内设置束紧装置(4),所述束紧装置(4)用于对所述减振本体(1)的切口(3)处紧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减振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8)设置在所述连接部(103)所在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减振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8)的直径小于所述束紧装置(4)的直径,所述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苏运宇农桂彩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