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序批式加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9093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序批式加药系统,包括有加药箱、搅拌动力装置、上料装置、给水管、出药管、控制阀、加药泵及回流管,上料装置还包括有加料斗、计量槽、计量刻度器及料斗振动器,其中加药箱内设置的搅拌器为多级桨叶结构,并在加药箱内壁竖直固定有挡流板,两者结合使搅拌效率更高,有效保证了药液浓度的均匀度;同时,下部设置的叶形桨叶对药液进行二次搅拌,避免药粉颗粒在底部沉积造成出药管堵塞;另外,药粉加入量通过上料装置中的计量刻度器采用时间参数进行监测控制,进水量通过加药箱中的磁翻板液位计对液位进行监测控制,可实现对药粉及进水量进行精确控制,使配药浓度稳定准确。确。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序批式加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环保
,尤其涉及一种序批式加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环保要求正变得越来越严格。其中废水作为生产及生活中最常见的污染物,常常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通过投加药剂以达到净化的效果,因此加药装置的应用十分广泛
[0003]传统的加药系统一般是在单个溶药箱中加入搅拌器实施药液的搅拌,另外还设置有计量泵及液位计,在辅以过滤器及管路将各部件连通起来。其中:由于搅拌器的结构及种类所限,溶药箱内的药剂混合不均匀,造成出药口的药液浓度不稳定,影响废水的处理效果;同时,药粉颗粒在溶药箱底部发生沉积,也极易导致出药管发生堵塞,必须对出药管进行更换才能继续使用;另外,药粉及水的加入量的无法精确控制,不能保证药液的比例浓度。
[0004]因此,急需一种加药系统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序批式加药系统,从而可解决传统加药系统导致的药液浓度不稳定,药粉颗粒沉积导致出药管堵塞、药粉及水的加入量的无法精确控制的问题。
[0006]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而提供的一种序批式加药系统,包括有加药箱两个、加药泵多个,所述加药箱顶部设置有中心位置处的搅拌动力装置及后侧的上料装置,两个所述加药箱通过给水管实现水的供给,两个所述加药箱的出液口与多个加药泵的进液口通过出药管连通,多个所述加药泵的出液口与加药箱通过回流管连通实现药液的循环。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给水管、出药管及回流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出药管上还设置有斜三通。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有加料斗、计量槽、计量刻度器及料斗振动器,所述加料斗的底部与计量槽的上部通过螺栓连接实现固定,所述计量刻度器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计量槽的外侧表面,所述料斗振动器通过螺栓固定于计量槽的下部,以避免药粉附着在加料斗及计量槽的表面。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药箱包括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壁上竖直固定有挡流板,中心位置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一端穿过箱体的顶盖与搅拌动力装置连接,另一端插入箱体的底部实现固定,所述搅拌杆内部开有中空腔室,外壁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搅拌套筒、扇形桨叶及出液散管,所述搅拌套筒及出液散管均为中空结构,所述搅拌杆上对应搅拌套筒、出液散管的位置开有小孔,以实现药液在搅拌杆的中空腔室、搅拌套筒及出液散管之间的流通,所述搅拌套筒连接有循环进液管,所述循环进液管的另一端与回流管连通。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磁翻板液位计,所述磁翻板液位计与给水管连通,实现供水与液位信息显示同步进行。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液散管的外表面还固定有叶形桨叶,以实现药液散出后的二次搅拌,避免药粉颗粒在底部沉积造成出药管堵塞。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杆的外表面与搅拌套筒固定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与搅拌套筒的内表面接触,实现搅拌套筒位置的限定,避免搅拌套筒发生上下滑动。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杆的外表面与出液散管固定位置处设置有限位环,所述出液散管上部的内表面开有凹槽,所述限位环与出液散管的凹槽配合,实现对出液散管位置的限定。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套筒、出液散管内腔与搅拌杆配合位置均设置有密封垫,以避免药液的泄漏。
[001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动力装置、控制阀、加药泵、计量刻度器、料斗振动器及磁翻板液位计均与外部控制柜通过电路连通,以实现远程自动控制。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序批式加药系统,其中加药箱内设置的搅拌器为多级桨叶结构,并在加药箱内壁竖直固定有挡流板,两者结合使搅拌效率更高,有效保证了药液浓度的均匀度;同时,下部设置的叶形桨叶对药液进行二次搅拌,避免药粉颗粒在底部沉积造成出药管堵塞;另外,药粉加入量通过上料装置中的计量刻度器采用时间参数进行监测控制,进水量通过加药箱中的磁翻板液位计对液位进行监测控制,可实现对药粉及进水量进行精确控制,使配药浓度稳定准确。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上料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加药箱的局部剖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中加药箱的俯视剖切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中加药箱的侧视剖切图;
[0024]图7为本技术中图5中圈A的剖视图;
[0025]图8为本技术中图5中圈B的剖视图。
[0026]其中:1

加药箱,2

搅拌动力装置,3

上料装置,4

给水管,5

出药管,6

斜三通,7

控制阀,8

加药泵,9

回流管,31

加料斗,32

计量槽,33

计量刻度器, 34

料斗振动器,101

箱体,102

挡流板,103

搅拌杆,104

搅拌套筒,105

循环进液管,106

扇形桨叶,107

叶形桨叶,108

出液散管,109

磁翻板液位计,110
‑ꢀ
密封垫,111

限位凸块,112

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8]如图1

图8所示,一种序批式加药系统,包括有加药箱1两个、加药泵8 多个,所述
加药箱1顶部设置有中心位置处的搅拌动力装置2及后侧的上料装置3,两个所述加药箱1通过给水管4实现水的供给,两个所述加药箱1的出液口与多个加药泵8的进液口通过出药管5连通,多个所述加药泵8的出液口与加药箱1通过回流管9连通实现药液的循环;所述给水管4、出药管5及回流管9上均设置有控制阀7,所述出药管5上还设置有斜三通6;
[0029]其中:所述上料装置3包括有加料斗31、计量槽32、计量刻度器33及料斗振动器34,所述加料斗31的底部与计量槽32的上部通过螺栓连接实现固定,所述计量刻度器33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计量槽32的外侧表面,所述料斗振动器34通过螺栓固定于计量槽32的下部,以避免药粉附着在加料斗31及计量槽 32的表面;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序批式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加药箱(1)两个、加药泵(8)多个,所述加药箱(1)顶部设置有中心位置处的搅拌动力装置(2)及后侧的上料装置(3),两个所述加药箱(1)通过给水管(4)实现水的供给,两个所述加药箱(1)的出液口与多个加药泵(8)的进液口通过出药管(5)连通,多个所述加药泵(8)的出液口与加药箱(1)通过回流管(9)连通实现药液的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序批式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管(4)、出药管(5)及回流管(9)上均设置有控制阀(7),所述出药管(5)上还设置有斜三通(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序批式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3)包括有加料斗(31)、计量槽(32)、计量刻度器(33)及料斗振动器(34),所述加料斗(31)的底部与计量槽(32)的上部通过螺栓连接实现固定,所述计量刻度器(33)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计量槽(32)的外侧表面,所述料斗振动器(34)通过螺栓固定于计量槽(32)的下部,以避免药粉附着在加料斗(31)及计量槽(32)的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序批式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箱(1)包括有箱体(101),所述箱体(101)的内壁上竖直固定有挡流板(102),中心位置设置有搅拌杆(103),所述搅拌杆(103)的一端穿过箱体(101)的顶盖与搅拌动力装置(2)连接,另一端插入箱体(101)的底部实现固定,所述搅拌杆(103)内部开有中空腔室,外壁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搅拌套筒(104)、扇形桨叶(106)及出液散管(108),所述搅拌套筒(104)及出液散管(108)均为中空结构,所述搅拌杆(103)上对应搅拌套筒(104)、出液散管(108)的位置开有小孔,以实现药液在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学兵里童贾佳刘玲刘晋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润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