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化废水复合脱除COD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3900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焦化废水复合脱除COD的系统,包括有生物循环流化床以及高效旋流分离装置,废水进入生物循环流化床的上端废水进入口,生物循环流化床的出水口通过提升水泵输送至高效旋流分离装置的配水渠,高效旋流分离装置在配水渠内设置有搅拌装置,高效旋流分离装置的内部设置有与配水渠底部连通的沉淀区,高效旋流分离装置在沉淀区的上方设置有斜管填料,高效旋流分离装置在斜管填料的上方设置有集水渠,高效旋流分离装置的另一端对应集水渠设置有V型滤池,V型滤池内部填充有滤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高焦化废水处理的效率,降低排放,有效的去污脱色,以达到废水排放的标准,保护生态环境,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操作方便。使用操作方便。使用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焦化废水复合脱除COD的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焦化废水复合脱除COD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采用芬顿氧化工艺的特点是需要有条件,要求前面处理效果比较好,污染物溶度比较低等。芬顿法处理的主要药剂是硫酸亚铁、双氧水、酸、碱,芬顿法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0003]1.芬顿氧化工艺劳动强度大。双氧水操作难度大,硫酸亚铁投加必须是固体,且硫酸亚铁含铁20%左右,相对于聚铁的11%含铁,大大增加了污泥处理强度。
[0004]2.芬顿氧化工艺的成本高、污泥多。双氧水的药剂成本高。
[0005]3.芬顿氧化工艺容易返色。(如双氧水与硫酸亚铁的投加量与投加比例控制不好,或三价铁不沉淀容易导致废水现出微黄色或黄褐色。)
[0006]4.芬顿氧化工艺比较难控制。因为双氧水与硫酸亚铁的最佳比例需要进行正交试验才可以得出,并且受到反应pH值、反应时间长短、搅拌混合程度的影响,所以比例难控制。
[0007]5.芬顿氧化工艺腐蚀性大,连水泥池都能被腐蚀掉。双氧水强氧化性,其氧化性仅次于氟气(F2),如果防护不好对人体都有一定程度的腐蚀,硫酸亚铁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0008]芬顿氧化技术使用的药剂量多,会引起二次污染,处理效果不能稳定达到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焦化废水复合脱除COD的系统,可以提高焦化废水处理的效率,降低排放,有效的去污脱色,以达到废水排放的标准,保护生态环境,并且本技术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操作方便。
[0010]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而提供的一种焦化废水复合脱除COD的系统,包括有用以脱除废水中的色度的生物循环流化床以及高效旋流分离装置,废水进入生物循环流化床的上端废水进入口,生物循环流化床的出水口通过提升水泵输送至高效旋流分离装置的配水渠,高效旋流分离装置在配水渠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高效旋流分离装置的内部设置有与配水渠底部连通的沉淀区,所述高效旋流分离装置在沉淀区的上方设置有斜管填料,所述高效旋流分离装置在斜管填料的上方设置有集水渠,高效旋流分离装置的另一端对应集水渠设置有V型滤池,所述V型滤池内部填充有滤料。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物循环流化床设置为长方体,其内部分隔断布置,内部填充有生物填料,并且底部交错设置有曝气装置。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焦化废水复合脱除COD的系统,废水进入生物循环流化床,通过生物循环流化床进行生物吸附及进一步的生物强降解,确保降低废水的COD值和废水色度,生物循环流化床的出水经提升水泵进入高效旋流分离装置进行絮
凝、沉淀。
[0014]具体地,废水进入生物循环流化床的上端废水进入口,生物循环流化床的出水口通过提升水泵输送至高效旋流分离装置上部的配水渠,通过搅拌装置使药剂与废水充分进行涡流流动,废水从底部进入沉淀区,污泥沉入底部,一部分用于回流,一部分通过沉淀区定期排放至污泥浓缩池,废水通过斜管填料从集水渠出水,进入V型滤池,通过滤料的过滤作用,水中絮凝的较大颗粒被滤料拦截下来,清水则通过滤料,进入清水池。V型滤池运行一段时间后,滤料中截留了大量水中的悬浮颗粒,随着截留量的不断增多,过滤水量逐渐减小,过滤阻力不断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时,进行反冲洗,去除这些截留的悬浮颗粒,保持V型滤池的正常运行。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焦化废水复合脱除COD的系统,可以提高焦化废水处理的效率,降低排放,有效的去污脱色,以达到废水排放的标准,保护生态环境,并且本技术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

生物循环流化床;2

高效旋流分离装置;3

配水渠;4

搅拌装置;5

沉淀区;6

斜管填料;7

集水渠;8

V型滤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焦化废水复合脱除COD的系统,废水进入生物循环流化床1,通过生物循环流化床1进行生物吸附及进一步的生物强降解,确保降低废水的COD值和废水色度,生物循环流化床1的出水经提升水泵进入高效旋流分离装置2进行絮凝、沉淀。
[0019]具体地,废水进入生物循环流化床1的上端废水进入口,生物循环流化床1的出水口通过提升水泵输送至高效旋流分离装置2上部的配水渠3,通过搅拌装置4使药剂与废水充分进行涡流流动,废水从底部进入沉淀区5,污泥沉入底部,一部分用于回流,一部分通过沉淀区5定期排放至污泥浓缩池,废水通过斜管填料6从集水渠7出水,进入V型滤池8,通过滤料的过滤作用,水中絮凝的较大颗粒被滤料拦截下来,清水则通过滤料,进入清水池。V型滤池8运行一段时间后,滤料中截留了大量水中的悬浮颗粒,随着截留量的不断增多,过滤水量逐渐减小,过滤阻力不断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时,进行反冲洗,去除这些截留的悬浮颗粒,保持V型滤池8的正常运行。
[0020]生物循环流化床1一般设计为长方体,分隔断布置,内置生物填料,同时底部交错式曝气供氧,运行时装置内投加生物载体(PTR

A和TOC的复合配方材料),在池内均匀曝气接触反应,达到废水和生物填料、生物载体充分接触的目的。运行中废水与生物填料接触,微生物附着在生物填料和生物载体上,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高密度吸附、氧化分解并部分转化为新的生物膜,生物膜直接受气流的搅动,加速了生物膜的更新,使其经常保持较高的活性,从而废水得到净化。
[0021]以上实施例不局限于该实施例自身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成新的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
技术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焦化废水复合脱除COD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用以脱除废水中的色度的生物循环流化床以及高效旋流分离装置,废水进入生物循环流化床的上端废水进入口,生物循环流化床的出水口通过提升水泵输送至高效旋流分离装置的配水渠,高效旋流分离装置在配水渠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高效旋流分离装置的内部设置有与配水渠底部连通的沉淀区,所述高效旋流分离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蒙蒙里童贾佳鲁文强刘玲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润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