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胫骨骨折闭合复位手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076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6
一种胫骨骨折闭合复位手术架,包括固定在手术床边轨上的托架固定锁,托架固定锁上设有上下贯通的插孔,插孔的内部螺接有锁紧螺杆,插孔内插入承重杆并通过锁紧螺杆锁紧;承重杆上设有延长杆,延长杆的右端连接有倒L形的手术架承重托;手术架承重托水平段的右端连接有腘窝枕,腘窝枕在人体腘窝处弯曲,使得腘窝的弯曲角度为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胫骨骨折闭合复位手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胫骨骨折闭合复位手术架。

技术介绍

[0002]胫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由于腿部肌肉力量强大,患者胫骨发生骨折后常常会在肌肉的牵拉下出现短缩畸形,术中复位、恢复其长度并有效维持较为困难。如果术中不能解剖复位,术后可能发生畸形愈合和下肢力线不良等并发症,进而导致创伤性关节炎或骨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髓内钉固定或经皮微创植入接骨板是胫骨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术中牵引是复位胫骨骨折、恢复下肢长度的重要手段。目前,植入胫骨髓内钉手术时一般需两位助手协作牵引患者患侧小腿,使用诸如木制三角垫制作的手术架用于胫骨骨折术中屈曲时牵引,两助手分别把持断骨的近端和远端,使胫骨骨折复位,然而这种方法往往不能稳定并维持骨折复位和下肢长度,复位效果不佳,难以保证手术时胫骨髓腔扩髓及髓内钉的植入,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两位助手会挤占术者空间,影响术者手术操作;另外胫骨牵引复位合适后,术中需要将腘窝搭在手术架上,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操作,采用牵引装置对骨折的胫骨进行复位可以克服上述缺点。近年来在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的胫骨骨折闭合复位手术架虽然大都满足术中操作的各种需求,但是仍存在诸多明显缺点亟需解决。如:专利公开(公告)号为CN11101246A的手术架存在零件及关节较多,操作复杂,短时间难以掌握,不方便手术清点和器械消毒灭菌,还会影响术中X线正侧位透视;专利公开号(公告)号为CN111658406A 设计的手术架在无菌单铺设的手术台上放置时,自身与手术床无固定装置,难以保证手术架的平稳与安全;专利公开(公告)号为 CN105147379A设计的手术架腘窝枕支撑支架无法调整角度,大腿屈曲90度时实施胫骨骨折闭合复位患者舒适性差,长时间手术容易引起组织锉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且在无菌单铺设的手术台上放置时,自身与手术床无固定装置,也亦难保证手术架的平稳与安全,如上所述,目前设计应用的胫骨骨折闭合复位手术架存在使用的弊端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胫骨骨折闭合复位手术架。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胫骨骨折闭合复位手术架,包括固定在手术床边轨(7)上的托架固定锁(1),托架固定锁(1) 上设有上下贯通的插孔,且插孔朝向手术床边轨(7)的一侧贯穿托架固定锁(1);插孔的内部螺接有锁紧螺杆(1a),插孔内插入承重杆(2)并通过锁紧螺杆(1a)将承重杆(2)锁紧在手术床边轨(7) 上;
[0005]所述承重杆(2)呈中空方管状,承重杆(2)的上端插设有延长杆(3),延长杆(3)为方管结构,承重杆(2)的上端一角螺接有第一调距螺栓(2a),第一调距螺栓(2a)穿过承重杆(2)顶紧在延长杆(3)一角上,将延长杆(3)与承重杆(2)固定连接在一起;
[0006]所述延长杆(3)的顶部右侧螺接有倒L形的手术架承重托(4),手术架承重托(4)水平段的右端连接有腘窝枕;腘窝枕在人体腘窝处弯曲,使得腘窝的弯曲角度为90
°
,且腘窝
枕的两侧向上弯曲形成U形的腿部放置空间;
[0007]手术架承重托(4)的竖直段为中空方管结构,手术架承重托(4) 竖直段,手术架承重托(4)竖直段的下端套设有胫骨延长杆(5);胫骨延长杆(5)也为中空方管结构,胫骨延长杆(5)的上端一角螺接有第二调距螺栓(4a),第二调距螺栓(4a)穿过胫骨延长杆(5) 顶紧在手术架承重托(4)竖直段一角,将手术架承重托(4)竖直段与胫骨延长杆(5)固定连接在一起;
[0008]所述胫骨延长杆(5)的下部右侧螺接有足部调节器(6),足部调节器(6)包括连接杆、踏板和弹力绑带(6a);踏板上设有多对左右对称的U形结构,弹力绑带(6a)的两端分别设有魔术贴勾面、魔术贴毛面,魔术贴勾面与魔术贴毛面配合粘接;踏板上环绕设置有多个弹力绑带(6a),每个弹力绑带(6a)绕经一对U形结构后粘接在一起。
[0009]进一步,所述托架固定锁(1)的内侧面设有边轨卡槽,托架固定锁(1)通过边轨卡槽滑动钩挂在手术床边轨(7)上;边轨卡槽与插孔连通,锁紧螺杆(1a)将托架固定锁(1)和承重杆(2)固定在手术床边轨上。
[0010]进一步,所述延长杆(3)的顶面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螺接有第一固定螺杆(3a);延长杆(3)的顶部右侧设有第一插接孔,手术架承重托(4)插入第一插接孔内,并与延长杆(3)通过第一固定螺杆(3a)连接在一起。
[0011]进一步,所述胫骨延长杆(5)的下部前侧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螺接有第二固定螺杆(5a);胫骨延长杆(5)的下部右侧设有第二插接孔,足部调节器(6)的连接杆插入第二插接孔内,并与胫骨延长杆(5)通过第二固定螺杆(5a)连接在一起。
[0012]进一步,所述托架固定锁(1)、延长杆(3)、手术架承重托(4) 胫骨延长杆(5)、踏板均采用医用钢材质制成。
[0013]进一步,所述踏板的表面设有软质防滑层。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将患者患侧腘窝处置于U形腘窝枕上,将患者大腿与小腿屈曲后调整到合适角度,既满足膝关节屈曲的手术需求又不过度屈曲或者屈曲角度不够,有助于手术时胫骨髓内钉髓腔开口扩髓及髓内钉的植入;足部调节器的设置使得患者足部以舒适的体位放置,也有助于手术扩髓时髓腔导向棒植入角度的确认,有助于找到正确的骨性标志,增加手术的精准度和缩短手术时间。
[0016]2、另外在胫骨髓内钉髓腔内主钉植入后,还需要另外植入数枚横向的阻挡钉,目前大多采用红外线导航下定位植入阻挡钉技术,手术医生需要操作红外导航瞄准器、骨科电钻,患者小腿的稳定不动有助于手术医生精准定位阻挡钉位置从而顺利植入阻挡钉,若有晃动极有可能造成钻头断裂或者阻挡钉位置放置不佳,延长手术时间,本技术可以使得患者小腿稳定不动并保持足踝部稳定,有助于术者使用红外线导航定位植入阻挡钉。
[0017]3、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方便操作,可以术前术中精准牵引复位胫骨骨折、保持小腿稳定不动,满足手术需要,不易造成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组织戳伤、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方便清洗消毒和手术清点。
[0018]4、本技术采用医用钢材质制作,可以使用压力蒸汽灭菌方式进行消毒灭菌,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快捷、有助于手术医生与器械护士的快速学习掌握。
[0019]5、本技术可在无菌单铺设后的手术台使用,通过托架固定锁将承重杆与手术
床边轨连接,可以保证术中手术架的稳定不易晃动,有助于实施手术。胫骨髓内钉植入数年后患者常需拆除髓内钉,髓内钉拆除需要使用髓内钉专用拆除器械,使用该手术架可保持患者下肢固定不动,减轻手术助手的体力消耗,大大缩短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a是托架固定锁的俯视图。
[0022]图2b是托架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胫骨骨折闭合复位手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手术床边轨(7)上的托架固定锁(1),托架固定锁(1)上设有上下贯通的插孔,且插孔朝向手术床边轨(7)的一侧贯穿托架固定锁(1);插孔的内部螺接有锁紧螺杆(1a),插孔内插入承重杆(2)并通过锁紧螺杆(1a)将承重杆(2)锁紧在手术床边轨(7)上;所述承重杆(2)呈中空方管状,承重杆(2)的上端插设有延长杆(3),延长杆(3)为方管结构,承重杆(2)的上端一角螺接有第一调距螺栓(2a),第一调距螺栓(2a)穿过承重杆(2)顶紧在延长杆(3)一角上,将延长杆(3)与承重杆(2)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延长杆(3)的顶部右侧螺接有倒L形的手术架承重托(4),手术架承重托(4)水平段的右端连接有腘窝枕;腘窝枕在人体腘窝处弯曲,使得腘窝的弯曲角度为90
°
,且腘窝枕的两侧向上弯曲形成U形的腿部放置空间;手术架承重托(4)的竖直段为中空方管结构,手术架承重托(4)竖直段,手术架承重托(4)竖直段的下端套设有胫骨延长杆(5);胫骨延长杆(5)也为中空方管结构,胫骨延长杆(5)的上端一角螺接有第二调距螺栓(4a),第二调距螺栓(4a)穿过胫骨延长杆(5)顶紧在手术架承重托(4)竖直段一角,将手术架承重托(4)竖直段与胫骨延长杆(5)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胫骨延长杆(5)的下部右侧螺接有足部调节器(6),足部调节器(6)包括连接杆、踏板和弹力绑带(6a);踏板上设有多对左右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锋徐伟何振波林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