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体积超厚混凝土灌注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073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大体积超厚混凝土灌注结构及方法,在外模台车上设置有多排不等高的灌注窗口,包括顶部灌注窗口、中区灌注窗口和低区灌注窗口;每排灌注窗口上设置有多个灌注口,且每相邻两排灌注窗口中的灌注口错排交叉设置;还设置有用于灌注混凝土到每一排灌注窗口的灌注分流装置,灌注分流装置包括分流串筒和主料斗,主料斗设置在分流串筒的最高位置,用于对顶部灌注窗口进行灌注,分流串筒远离主料斗的一端用于灌注中层灌注窗口,分流串筒还设置有用灌注低层灌注窗口的溜槽。浇筑更加均匀,提高了超厚衬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效率,还使得衬砌的外观质量、成品强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减少衬砌的浇筑时间和作业人员,节省劳动力和施工成本。力和施工成本。力和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体积超厚混凝土灌注结构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防水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大体积超厚混凝土灌注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很多特殊项目中,对于隧道的衬砌厚度、仰拱厚度要求较高,在申请人正在施工的一个项目中,衬砌位于机场远期规划跑道以下;设计仰拱厚度1.6m,衬砌厚度1.5m。衬砌施工采用组合衬砌台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汽车泵送混凝土灌注、振捣器振捣进行施工。采用泵送混凝土时,一车混凝土方量较多,单浇筑一侧时会造成衬砌两侧混凝土浇筑不对称;若一车混凝土浇筑两侧,由于台车范围大,天泵管道调整时间长,导致混凝土整体浇筑时间明显增多。如采用人工振捣方式也存在弊端,一是衬砌厚度和窗口间距较大,插入式振捣棒难以完全覆盖,容易出现漏振现象;二是布设的钢筋间距较小,振捣棒使用空间有限,振捣范围仅在窗口50cm~80cm,振捣效果不理想,导致衬砌混凝土外观质量不佳,混凝土的强度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因此,急需要一种浇筑效果好的大体积超厚混凝土灌注结构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大体积超厚混凝土灌注结构及方法,浇筑更加均匀,提高了超厚衬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效率,还使得衬砌的外观质量、成品强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减少了衬砌的浇筑时间,减少了衬砌施工的作业人员,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施工成本。
[000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大体积超厚混凝土灌注结构,在外模台车上设置有多排不等高的灌注窗口,包括顶部灌注窗口、中区灌注窗口和低区灌注窗口;每排灌注窗口上设置有多个灌注口,且每相邻两排灌注窗口中的灌注口错排交叉设置;还设置有用于灌注混凝土到每一排灌注窗口的灌注分流装置,所述灌注分流装置包括分流串筒和主料斗,所述主料斗设置在所述分流串筒的最高位置,用于对顶部灌注窗口进行灌注,所述分流串筒远离所述主料斗的一端用于灌注中层灌注窗口,所述分流串筒还设置有用灌注低层灌注窗口的溜槽。浇筑更加均匀,提高了超厚衬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效率,还使得衬砌的外观质量、成品强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减少了衬砌的浇筑时间,减少了衬砌施工的作业人员,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施工成本。
[0006]优选的,顶部灌注窗口设置在衬砌顶部的中心线上,所述中区灌注窗口设置在所述顶部灌注窗口的两侧,且中区灌注窗口的高度低于所述顶部灌注窗口的高度。
[0007]优选的,所述中区灌注窗口包括两层灌注窗口,沿着远离所述顶部灌注窗口依次为第一灌注窗口和第二灌注窗口,所述第一灌注窗口和所述顶部灌注窗口均通过汽车泵进行灌注,所述第二灌注窗口通过分流串筒进行灌注。
[0008]优选的,低区灌注窗口的高度低于中区灌注窗口的高度,所述低区灌注窗口设置
有多排,且相邻两排的灌注口交错设置,所述溜槽对应每一个灌注口设置。
[0009]优选的,每排灌注窗口之间设置有一排附着式振捣器,且每一排振捣器包括多个振捣器,每一排振捣器的数量与相邻一排灌注口的数量相同。
[0010]优选的,相邻两排排灌注窗口之间的高度差不超过2m。
[0011]优选的,分流串管的每一条管路上设置有插销,当需要更换灌注窗口时,通过插销控制管路的通断,进而控制混凝土的流向。
[0012]还提供一种大体积超厚混凝土灌注方法,应用在上述的灌注结构上,包括以下步骤:
[0013]S1:在外模台车上设置多排灌注窗口;
[0014]S2:搭设灌注分流装置,并将溜槽、分流串筒和汽车泵布置到位;
[0015]S3:通过溜槽、分流串筒和汽车泵自下而上进行灌注;
[0016]S4:在第一层灌注窗口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开启附着式振捣器,进行间隔振动,直到灌注完成。
[0017]优选的,混凝土采用泵送混凝土,塌落度180mm~200mm,使用天泵通过泵管输送至料斗,通过分流串管、溜槽及灌注窗口依次从下往上进行混凝土浇筑。
[0018]优选的,采用分层对称浇筑方式进行混凝土灌注,每层的混凝土厚度为30

50cm。
[0019]优选的,最底层的振捣器工作时长为5s/次,其余层的振捣器的工作时长为10s/次。
[002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本专利技术的大体积超厚混凝土灌注结构及方法,在外模台车上设置有多排不等高的灌注窗口,包括顶部灌注窗口、中区灌注窗口和低区灌注窗口;每排灌注窗口上设置有多个灌注口,且每相邻两排灌注窗口中的灌注口错排交叉设置;还设置有用于灌注混凝土到每一排灌注窗口的灌注分流装置,所述灌注分流装置包括分流串筒和主料斗,所述主料斗设置在所述分流串筒的最高位置,用于对顶部灌注窗口进行灌注,所述分流串筒远离所述主料斗的一端用于灌注中层灌注窗口,所述分流串筒还设置有用灌注低层灌注窗口的溜槽。浇筑更加均匀,提高了超厚衬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效率,还使得衬砌的外观质量、成品强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减少了衬砌的浇筑时间,减少了衬砌施工的作业人员,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窗口布置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窗口布置展开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灌注分流装置断面示意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灌注分流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附着式振捣器布置示意图。
[0027]具体元素符号说明:1

顶部灌注窗口,2

中区灌注窗口,3

低区灌注窗口,4

主料
斗,5

分流串管,6

溜槽,7

振捣器,21

第一灌注窗口,22

第二灌注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1:请参阅图1和图5,本实施例的一种大体积超厚混凝土灌注结构,在外模台车上设置有多排不等高的灌注窗口,包括顶部灌注窗口1、中区灌注窗口2和低区灌注窗口3;每排灌注窗口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体积超厚混凝土灌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外模台车上设置有多排不等高的灌注窗口,包括顶部灌注窗口(1)、中区灌注窗口(2)和低区灌注窗口(3);每排灌注窗口上设置有多个灌注口,且每相邻两排灌注窗口中的灌注口错排交叉设置;还设置有用于灌注混凝土到每一排灌注窗口的灌注分流装置,所述灌注分流装置包括分流串筒和主料斗(4),所述主料斗(4)设置在所述分流串筒的最高位置,用于对顶部灌注窗口(1)进行灌注,所述分流串筒远离所述主料斗(4)的一端用于灌注中层灌注窗口,所述分流串筒还设置有用灌注低层灌注窗口的溜槽(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体积超厚混凝土灌注结构,其特征在于,顶部灌注窗口(1)设置在衬砌顶部的中心线上,所述中区灌注窗口(2)设置在所述顶部灌注窗口(1)的两侧,且中区灌注窗口(2)的高度低于所述顶部灌注窗口(1)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体积超厚混凝土灌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区灌注窗口(2)包括两层灌注窗口,沿着远离所述顶部灌注窗口(1)依次为第一灌注窗口(21)和第二灌注窗口(22),所述第一灌注窗口(21)和所述顶部灌注窗口(1)均通过汽车泵进行灌注,所述第二灌注窗口(22)通过分流串筒进行灌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体积超厚混凝土灌注结构,其特征在于,低区灌注窗口(3)的高度低于中区灌注窗口(2)的高度,所述低区灌注窗口(3)设置有多排,且相邻两排的灌注口交错设置,所述溜槽(6)对应每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申高智胡彪王长勇葛彪米浩廖奎袁道森贾钦张博文范敏李维凌程泉王江张家均张亮岑健杨德斌计磊雷灿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