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纳米纤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056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贝类纳米纤维,制备方法如下:S1、制备亲油改性纳米壳粉:将纳米贝壳粉和纳米硅藻土粉加入适量的水形成浆液,在负压下搅拌研磨;在常压下,加入硬脂酸钠,继续搅拌,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研磨,得到亲油性改性的纳米壳粉;S2、将S1中的改性纳米壳粉,以贝壳粉质量计加入至聚酯颗粒中,进行熔融纺丝;S3、将S2中的纤维进行碱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硬脂酸纳改性硅藻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贝类纳米纤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纤维
,尤其涉及一种贝类纳米纤维。

技术介绍

[0002]聚酯纤维为人造纤维,系经由聚酯(POLYSTER,主要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进行抽丝所得,目前会将聚酯纤维与天然纤维加以混纺,如将聚酯纤维与羊毛或聚酯纤维与棉混纺,增加其舒适性。传统的聚酯纤维保温性较差,复合天然纤维后,其成本也会大大增加,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0003]市面已有采用化纤与贝壳磨粉后纺丝来增加保温性能和抗菌性能,但是并未考虑到贝壳粉与化纤的混合均一性,在与纺丝原液混合中,存在粉末在油性溶液体系中分配不均匀、易团聚的现象,会影响后续加工纱线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贝类纳米纤维,壳粉在纤维中分散性好,可使得纤维的保温性得到改善提升。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贝类纳米纤维,制备方法如下:
[0007]S1、制备亲油改性纳米壳粉:将纳米贝壳粉和纳米硅藻土粉加入适量的水形成浆液,在负压下搅拌研磨;在常压下,加入硬脂酸钠,继续搅拌,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研磨,得到亲油性改性的纳米壳粉;
[0008]S2、将S1中的改性纳米壳粉,以贝壳粉质量计加入至聚酯颗粒中,进行熔融纺丝;
[0009]S3、将S2中的纤维进行碱处理。
[0010]进一步的,步骤S1中,纳米壳粉和纳米硅藻土粉的质量比为(2

4):1。
[0011]进一步的,步骤S1中,形成的浆液浓度为7%

9%,搅拌研磨时间为1

3h。
[0012]进一步的,步骤S1中硬脂酸钠添加量0.5

1.5%,搅拌温度70

90℃,时间30

60min。
[0013]进一步的,步骤S2中,贝壳粉和聚酯的质量比为(0.001

0.05):1。
[0014]进一步的,步骤S3中,碱处理的步骤如下:配置质量分数2

5%的氢氧化钠溶液,在温度85℃

100℃,处理50

70min。
[0015]进一步的,步骤S2中,纺丝形成中空纤维。
[0016]进一步的,碱处理过程中,施加0.5

1MPa的压力进行浸渍。
[0017]进一步的,纳米贝壳粉选用生蚝壳、蛤蜊壳、扇贝壳中的一种或混合。
[0018]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19]设置硅藻土,负压下壳粉易吸附于硅藻土表面及孔隙内,硅藻土表面的大孔数量减小,增大了比表面积,也可改善硅藻土的吸附能力,同时可使得硬脂酸钠冷却后也会少量附着在其表面及孔隙内;
[0020]由于孔隙内填充了纳米壳粉,同时硬脂酸钠在冷却固化后形成包埋结构,促进了孔隙内的贝壳粉的填充,进而促进硬脂酸钠与贝壳粉颗粒的结合,并封堵在硅藻土的孔隙及表面。
[0021]贝壳粉内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经过硬脂酸纳改性后可形成化学键结合,会使得纳米壳粉亲油性增强,可在聚酯的油性熔融体系中良好的分散,同时对于体系的粘度影响更小;
[0022]利用硬脂酸纳难容于电解质溶液的特性,利于碱液水解纤维表面聚酯的同时,保留聚酯体系中的结合的硅藻土和纳米壳粉,改性贝壳粉的存在,则仍填充在腐蚀后纤维表面的微孔通道中,形成不透气的空腔,更利于保温;当然,碱腐蚀也可增加纤维表面的毛细管数,增加芯吸效应,促进导湿。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硬脂酸纳改性硅藻土

贝壳粉体系,可相互促进硅藻土、贝壳粉在油性溶液中的分散性,也易于进行加工;采用碱腐蚀处理纤维,可进一步改善保温性能,形成更多的密闭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
[0025]实施例1。
[0026]一种贝类纳米纤维,制备方法如下:
[0027]S1、制备亲油改性纳米壳粉:将纳米贝壳粉和纳米硅藻土粉加入适量的水形成质量分数7%的浆液,纳米壳粉和纳米硅藻土粉的质量比为3:1,在0.01MPa的负压下搅拌研磨2h,易于纳米贝壳粉的渗透吸附至纳米硅藻土的孔洞、孔隙内;在常压下,加入纳米贝壳粉质量1.0%的硬脂酸钠,80℃搅拌50min,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研磨,得到亲油性改性的纳米壳粉;
[0028]S2、将S1中的改性纳米壳粉,以贝壳粉质量计加入至聚酯颗粒中,贝壳粉和聚酯的质量比为0.03:1进行熔融纺丝;
[0029]S3、将S2中的纤维进行碱处理:配置质量分数4%的氢氧化钠溶液,在温度90℃,0.5MPa压力下,处理50min。
[0030]纳米贝壳粉选用生蚝壳。
[0031]实施例2
[0032]S1、制备亲油改性纳米壳粉:将纳米贝壳粉和纳米硅藻土粉加入适量的水形成质量分数8%的浆液,纳米壳粉和纳米硅藻土粉的质量比为2:1,在0.01MPa的负压下搅拌研磨2h;在常压下,加入纳米贝壳粉质量1.5%的硬脂酸钠,70℃搅拌60min,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研磨,得到亲油性改性的纳米壳粉;
[0033]S2、将S1中的改性纳米壳粉,以贝壳粉质量计加入至聚酯颗粒中,贝壳粉和聚酯的质量比为0.01:1进行熔融纺丝;
[0034]S3、将S2中的纤维进行碱处理:配置质量分数2%的氢氧化钠溶液,在温度95℃,0.8MPa压力下,处理60min。
[0035]纳米贝壳粉选用生蚝壳和扇贝壳。
[0036]实施例3
[0037]S1、制备亲油改性纳米壳粉:将纳米贝壳粉和纳米硅藻土粉加入适量的水形成质量分数9%的浆液,纳米壳粉和纳米硅藻土粉的质量比为4:1,在0.01MPa的负压下搅拌研磨2h;在常压下,加入纳米贝壳粉质量0.5%的硬脂酸钠,95℃搅拌35min,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研磨,得到亲油性改性的纳米壳粉;
[0038]S2、将S1中的改性纳米壳粉,以贝壳粉质量计加入至聚酯颗粒中,贝壳粉和聚酯的质量比为0.005:1进行熔融纺丝;
[0039]S3、将S2中的纤维进行碱处理:配置质量分数3%的氢氧化钠溶液,在温度90℃,1.0MPa压力下,处理70min。
[0040]纳米贝壳粉选用生蚝壳和蛤蜊壳。
[0041]实施例4,
[004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纤维纺织成中空纤维。
[0043]中空纤维的芯部中空,在碱腐蚀过程中,芯部的中空部在加压的情况下,也会被腐蚀,而纤维中的改性壳粉颗粒,在腐蚀后,仍然会(部分)附着在纤维的沟壑或者通道表面,起到封闭填充作用,进而可形成不易透气的空腔,也利于保温。
[0044]相关性能指标表征
[0045]1、按照实施例1中的工艺,测定改性后纳米贝壳粉在油性体系中的黏度和分散性;
[0046]对照组1为采用同样质量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贝类纳米纤维,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如下:S1、制备亲油改性纳米壳粉:将纳米贝壳粉和纳米硅藻土粉加入适量的水形成浆液,在负压下搅拌研磨;在常压下,加入硬脂酸钠,继续搅拌,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研磨,得到亲油性改性的纳米壳粉;S2、将S1中的改性纳米壳粉,以贝壳粉质量计加入至聚酯颗粒中,进行熔融纺丝;S3、将S2中的纤维进行碱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纳米纤维,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纳米壳粉和纳米硅藻土粉的质量比为(2

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纳米纤维,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形成的浆液浓度为7%

9%,搅拌研磨时间为1

3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纳米纤维,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硬脂酸钠添加量0.5

1.5%,搅拌温度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元强
申请(专利权)人:暖博士新材料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