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连接以形成编织物的导体的可植入电极引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0202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38
一种可植入电极引线(1),包括至少一个电极柱(130)和多个电导体(12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连接以形成编织物的导体的可植入电极引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可植入电极引线,以及用于生产可植入电极引线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这种类型的可植入电极引线可以连接到有源电气装置,例如起搏器或神经刺激器,并且可以被植入,例如,作为心脏中的心脏电极引线或者作为脊髓中的神经电极引线,或者甚至进入患者的大脑中。用于刺激的电信号可以通过这样的电极引线和连接到其的有源装置传递给患者。
[0003]这种类型的可植入电极引线包括至少一个电极柱和多个电导体,其中至少一个电导体电连接到至少一个电极柱。
[0004]这种电极引线被设计成在植入后通常在患者体内保持相对长的时间。这种电极引线旨在允许对患者进行检查,特别是MRI(磁共振成像)检查,这意味着在MRI检查期间产生的电磁场不得导致电极引线的导体或电极柱处可能对患者有害的发热。
[0005]在某些情况下,植入患者体内的电极引线发热可能是由电磁场的耦合引起的。电极引线与MR断层扫描仪(其产生具有取决于磁场强度的激励频率的激励场;在1.5特斯拉时,例如,大约为64MHz)的电磁场的耦合取决于电极引线的导体的有效引线长度,电极引线例如用作电极柱的馈线。如果电极引线的有效线长在电磁场的(串联)谐振频率范围内,电磁场可能耦合到电极引线中并在电极引线处引起发热,如果可能的话应当避免。
[0006]电极引线通常应该很细,特别是用于神经刺激。还有关于馈线长度和最大欧姆电阻的说明。
[0007]从专利US2009/0259281A1已知一种可植入电极引线,其具有第一内导体和延伸到内导体外部的外导体。
[0008]在从专利US2015/0170792A1已知的电极装置中,导体螺旋排列。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导体电连接到电极柱。
[0009]在从专利US2008/0147155A1已知的电极引线中,包括聚合物线的电导体彼此连接以形成编织物。在这种情况下,电导体以共同的旋转方向螺旋缠绕。
[0010]在从专利US2009/0099441A1已知的电极引线中,初始状态的导体与可生物降解的纤维交织,当植入电极引线时,可生物降解的纤维溶解。
[0011]一般来说,电极引线的电导体的有效电长度可以通过所谓的分叉线(spur line)来改变,使得电磁能量不再能够在特定的MR激励频率下有效地耦合到电极引线中,因此在MR检查期间不会在电极引线的电导体处发生过度发热。然而,应当注意的是,这种分叉线需要空间来改变一个或多个电导体的有效电长度,并且这在电极引线内可能不容易获得。
[0012]总体需要一种电极引线,其在设计方面易于制造,并且可以在电极引线中或上的电导体的路线方面以及在MRI兼容性方面以多种方式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植入电极引线以及一种用于生产可植入电极引线的方法,其以简单的构造方式使得能够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安装电导体,并且在MRI兼容性方面具有灵活的适应性。
[0014]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物体来实现。
[0015]因此,在可植入电极引线中,多个导体相互连接以形成沿纵向轴线延伸的编织物,其中多个导体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导体在第一旋转方向上围绕纵向轴线螺旋缠绕,并且多个导体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导体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围绕纵向轴线螺旋缠绕。
[0016]电极引线具有多个电导体,这些电导体一起形成沿着电极引线延伸的编织物,例如沿着电极引线的内管延伸。例如,每个电导体具有芯部和周围的电绝缘件,使得电导体可以承载电流,但是相邻的导体彼此电绝缘。
[0017]例如,编织物可以具有沿着纵向轴线延伸的管状的基本形式,纵向轴线对应于电极引线的中心纵向轴线,并且编织物因此围绕电极引线的中心内腔延伸。然而,可选地,编织物也可以沿着电极引线的偏心第二内腔延伸,并且围绕与该第二内腔相关联的纵向轴线周向延伸。编织物是沿电极引线的长度延伸的周向封闭的中空体,并且由电极引线的交织导体形成。或者,编织物也可以设计成没有内腔的辫状物。
[0018]通过连接导体以形成编织物主体,产生了柔性的、可弯曲的导体股线,其可以柔性地适用于特定的电极引线。原则上,任何数量的导体可以在编织物内编织在一起。例如,可用的编织机能够同时编织数百根(导电的)线或(不导电的)纤维,并且导体可以在一个编织平面中或者在一个在另一个之上的多个平面中编织成两层。
[0019]这种编织物的使用使得电极引线具有灵活的适应性,例如在MRI兼容性方面。例如,单独的导体可以用于将位于电极引线远端的电极柱连接到位于电极引线近端的电接触元件,以便将电极引线连接到有源装置,例如起搏器或神经刺激装置。另一方面,其他导体可以用作所谓的分叉线,以延长用于将接触元件连接到相关电极柱的导体的有效电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导体可以以期望的方式彼此接触,或者可以电分离,从而可以通过调整编织来在电极引线上形成可灵活配置的导体布置。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编织物具有限定的长度,大多数导体沿着编织物的长度延伸。因此,形成编织物的导体具有对应于电极引线上使用的编织物的整个长度的共同的、均匀的长度。因此,用于将电极柱连接到相关接触元件的导体具有基本相同的长度,这对于MRI兼容性可能是有利的。
[0021]为了形成编织物,导体被编织在一起,并且编织物可以在电极引线的长度上具有恒定的网格宽度或可变的网格宽度。通过选择网格宽度,电极引线的导体长度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指定,即如果可能的话,在预定的MR激励频率下电磁能量的耦合减少,并且电极引线因此具有有利的MRI兼容性。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大多数导体布置在内管上并缠绕在内管周围。为了生产电极引线,导体例如可以围绕布置有内管的芯部编织,从而在内管上形成管状编织物。
[0023]内管限定了电极引线的内腔。内管在这里可以任意地设计。例如,内管可以具有亲水涂层。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内管具有由不同材料层组成的多层结构。
[0024]从外部看,编织物可以被穿过外管的导体包围。例如,导体的编织物可以用塑料材料包覆成型。或者,可以通过所谓的回流工艺生产外部护套,其中,管部分被推到布置在内管上的编织物上,并通过熔化接合在一起。
[0025]编织物由电极引线的导体形成,使得导体形成编织物主体,该主体在其基本形式上是管状的并且沿着电极引线的长度延伸。电导体在这里围绕编织物沿其延伸的纵向轴线以不同的旋转方向螺旋缠绕,并且编织在一起以形成连贯的编织物主体。第一导体在第一旋转方向上螺旋延伸。另一方面,第二导体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螺旋延伸,导体交替地一个置于另一个之上,一个置于另一个之下,从而形成连贯的编织物。
[0026]在一个实施例中,围绕纵向轴线在第一旋转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导体在第一连接点处电连接到至少一个电极柱。因此,这种导体代表电极柱的电馈线。
[0027]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连接点处,相比之下,至少一个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可植入电极引线(1),包括:至少一个电极柱(130),和多个电导体(121

124),其中至少一个电导体电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电极柱(13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体(121

124)彼此连接以形成沿着纵向轴线(A)延伸的编织物(12),所述多个导体(121

124)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导体(121,122)在第一旋转方向(D1)上围绕所述纵向轴线(A)螺旋缠绕,并且所述多个导体(121

124)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导体(123,124)在第二旋转方向(D2)上围绕所述纵向轴线(A)螺旋缠绕,所述第二旋转方向(D2)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D1)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植入电极引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物(12)具有长度(L),所述多个导体(121

124)沿着所述编织物(12)的长度(L)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植入电极引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体(121

124)布置在内管(11)上并且围绕所述内管(11)缠绕。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电极引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导体(121,122)在第一连接点(132)处电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电极柱(130),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导体(123,124)在第二连接点(128)处电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导体(121,122)。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电极引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导体(121,122)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导体(123,124)具有至少一个中断点(127),在该中断点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导体(121,122)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导体(123,124)被电中断。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电极引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极柱(130)是环形的,并且围绕所述编织物(12)围绕所述纵向轴线(A)周向延伸。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电极引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极柱(130)在连接点(132)处电连接到在其下方延伸的所述多个导体(121

124)中的导体。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电极引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H里希特
申请(专利权)人:百多力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