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遇水防沉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988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遇水防沉降装置,它包括车载ecu,车载ecu上连接控制有电机,电机连接控制有气泵,气泵连接安装有五通阀门,五通阀门上连接有应急防护装置,应急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前轮可折叠气袋、第一高压气管、第一后轮可折叠气袋、第二高压气管、第二前轮可折叠气袋、第二后轮可折叠气袋,第一高压气管、第二高压气管的一端与五通阀门连通,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前轮可折叠气袋、第一后轮可折叠气袋的内部连通,第二前轮可折叠气袋与第一前轮可折叠气袋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管,第二后轮可折叠气袋与第一后轮可折叠气袋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管,可折叠气袋均由尼龙材料制成,且外部覆盖有防水层。且外部覆盖有防水层。且外部覆盖有防水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遇水防沉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遇水防沉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每年夏季,我国华东、华南地区、四川盆地地区降水明显增多,城市内涝时有发生,而城市中汽车分布比较集中,每年都有因车辆遇水被淹、车内人员被困甚至死亡的案例;每年也有因为驾驶者操作不当或者意外事故,导致车辆掉入水中,车内进水、车辆下沉、车内人员溺亡的案例。
[0003]但由于以上现象,并不是全国地区普遍存在的情况,所以目前的量产汽车上,也没有装备能够在车辆遇水被淹时,防止车辆下沉、实施紧急救援的装置,这种能在关键时候拯救生命的装置急需普及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遇水防沉降装置,其能够在汽车遇到紧急情况下,打开气袋充气,保证汽车不会快速沉降。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汽车遇水防沉降装置,包括车载ecu,所述车载ecu上连接控制有电机,所述电机连接控制有气泵,所述气泵连接安装有五通阀门,所述五通阀门上连接有应急防护装置,所述应急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前轮可折叠气袋、第一高压气管、第一后轮可折叠气袋、第二高压气管、第二前轮可折叠气袋、第二后轮可折叠气袋,所述第一高压气管、第二高压气管的一端与五通阀门连通,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前轮可折叠气袋、第一后轮可折叠气袋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前轮可折叠气袋与第一前轮可折叠气袋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后轮可折叠气袋与第一后轮可折叠气袋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前轮可折叠气袋、第一后轮可折叠气袋、第二前轮可折叠气袋、第二后轮可折叠气袋均由尼龙材料制成,且外部覆盖有防水层。
[0007]进一步地,所述五通阀门上还连接有储气装置,所述储气装置包括第一储气罐、第二储气罐,所述第一储气罐、第二储气罐的内部与五通阀门连通。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储气罐上安装有第一储气罐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储气罐上安装有第二储气罐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储气罐压力传感器、第二储气罐压力传感器通过接线连接于车载ecu。
[0009]进一步地,所述五通阀门上连接有阀门控制器,所述阀门控制器与车载ecu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轮可折叠气袋、第一后轮可折叠气袋、第二前轮可折叠气袋、第二后轮可折叠气袋的内部安装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与车载ecu连接。
[0011]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可以在汽车遇水时,迅速为汽车提供浮力,使汽车漂浮在水面上,避免车内人员发生溺亡;
[0013]2.本技术通过电机驱动气泵压缩空气、储气罐储存压缩空气的方式,为折叠气袋充气,从而获得浮力;
[0014]3.本技术储气罐为两个独立储气罐,即使一个储气罐失效、漏气,另一个储气罐仍有足够量的高压空气,可以将四个气袋充满;
[0015]4.本技术中,四个提供浮力的气袋,通过两路独立管路充气,即使其中一路管路出现故障,另一路管路仍然可以使两个气袋充满空气,从而提供一定的浮力,不会使车辆下沉;
[0016]5.本技术中,四个气袋充气之后,若发生小范围的漏气,则储气罐仍然可以继续利用剩余储气进行充气,并使气袋内气体保持有一定的气压,可以防水进入气袋;当储气罐内的压缩空气用尽时,可以由气泵直接为气袋充气;充气连续性较好;
[0017]4.本技术结简单,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车载ecu;2、电机;3、气泵;4、五通阀门;5、第一前轮可折叠气袋;6、第一高压气管;7、第一后轮可折叠气袋;8、第二高压气管;9、第二前轮可折叠气袋;10、第二后轮可折叠气袋;11、第一连接管;12、第二连接管;13、防水层;14、第一储气罐;15、第二储气罐;16、第一储气罐压力传感器;17、第二储气罐压力传感器;18、阀门控制器;19、气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0022]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0023]实施例1:一种汽车遇水防沉降装置,整个装置由车体内部的车载ecu1实现控制,车载ecu1上连接控制有电机2,电机2采用12V直流驱动的电机2,电机2上连接控制有气泵3,气泵3上连接安装有五通阀门4,五通阀门4上连接有阀门控制器18,阀门控制器18与车载ecu1连接,车载ecu1直接通过阀门控制器18对五通阀门4进行控制,五通阀门4的输入端连接在气泵3上,其他四个接口中,两个接口用于连接出气装置,两个接口用于连接应急防护装置。
[0024]气泵3至阀门的过程为单向导通,第一储气罐14与第二储气罐15与阀门的连通方式为双向导通,阀门与第一前轮折叠气袋、第一后轮折叠气袋的连通方式为单向导通;第一前轮折叠气袋至第二前轮折叠气袋、第一后轮折叠气袋至第二后轮折叠气袋的连通为单向导通。
[0025]五通阀门4上连接有应急防护装置,应急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前轮可折叠气袋5、第一高压气管6、第一后轮可折叠气袋7、第二高压气管8、第二前轮可折叠气袋9、第二后轮可折叠气袋10,第一高压气管6、第二高压气管8的一端与五通阀门4连通,另一端分别与第一
前轮可折叠气袋5、第一后轮可折叠气袋7的内部连通,第二前轮可折叠气袋9与第一前轮可折叠气袋5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管11,第二后轮可折叠气袋10与第一后轮可折叠气袋7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管12。
[0026]第一前轮可折叠气袋5、第一后轮可折叠气袋7、第二前轮可折叠气袋9、第二后轮可折叠气袋10均由尼龙材料制成,且外部覆盖有防水层13,有一定的耐压性,所有的可折叠气袋在完全充气膨胀后体积约为1立方米。
[0027]储气装置包括第一储气罐14、第二储气罐15,第一储气罐14、第二储气罐15的内部与五通阀门4连通,第一储气罐14上安装有第一储气罐压力传感器16,第二储气罐15上安装有第二储气罐压力传感器17,第一储气罐压力传感器16、第二储气罐压力传感器17通过接线连接于车载ecu1。
[0028]第一前轮可折叠气袋5、第一后轮可折叠气袋7、第二前轮可折叠气袋9、第二后轮可折叠气袋10的内部安装有气压传感器19,气压传感器19与车载ecu1连接。
[0029]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该技术正常工作时,控制车载ecu1发出信号给电机2,电机2驱动气泵3开始压缩空气,同时控制车载ecu1发出信号给五通阀门4,气泵3产生的压缩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遇水防沉降装置,包括车载ecu(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ecu(1)上连接控制有电机(2),所述电机(2)连接控制有气泵(3),所述气泵(3)连接安装有五通阀门(4),所述五通阀门(4)上连接有应急防护装置,所述应急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前轮可折叠气袋(5)、第一高压气管(6)、第一后轮可折叠气袋(7)、第二高压气管(8)、第二前轮可折叠气袋(9)、第二后轮可折叠气袋(10),所述第一高压气管(6)、第二高压气管(8)的一端与五通阀门(4)连通,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前轮可折叠气袋(5)、第一后轮可折叠气袋(7)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前轮可折叠气袋(9)与第一前轮可折叠气袋(5)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管(11),所述第二后轮可折叠气袋(10)与第一后轮可折叠气袋(7)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管(12),所述第一前轮可折叠气袋(5)、第一后轮可折叠气袋(7)、第二前轮可折叠气袋(9)、第二后轮可折叠气袋(10)均由尼龙材料制成,且外部覆盖有防水层(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