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条组件、背光源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971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灯条组件、背光源及显示装置,灯条组件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还包括:视角控制元件,位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面一侧;所述视角控制元件包括第一基板、多个控制电极、视角控制液晶层、对置电极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控制电极之间,多个所述控制电极位于所述视角控制液晶层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所述对置电极和所述视角控制液晶层均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灯条组件、背光源及显示装置,以实现将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发散角度较大的光线减弱或者滤除,从而明确宽视角显示区和窄视角显示区的分界,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灯条组件、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灯条组件、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平面显示装置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手机、电视、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台式计算机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显示装置中的主流。
[0003]目前,在医院或是其他事业办事机构,对外显示个人信息需防偷窥,而公开信息或者非个人信息需共享,即需要宽窄视角同时存在。由于LED具有一定的发散角,导致宽窄视角同时显示时,宽视角显示区和窄视角显示区的分界不清晰,显示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灯条组件、背光源及显示装置,以实现将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发散角度较大的光线减弱或者滤除,从而明确宽视角显示区和窄视角显示区的分界,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灯条组件,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还包括:
[0006]视角控制元件,位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面一侧;
[0007]所述视角控制元件包括第一基板、多个控制电极、视角控制液晶层、对置电极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控制电极之间,多个所述控制电极位于所述视角控制液晶层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所述对置电极和所述视角控制液晶层均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000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灯条组件、导光板和多个光学膜层;
[0009]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灯条组件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视角控制元件位于发光二极管与所述导光板之间,多个所述光学膜层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围绕形成容纳腔,所述灯条组件、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层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0011]所述灯条组件位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导光板之间。
[0012]进一步地,所述视角控制元件还包括线路层,所述线路层中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底壁一侧。
[0013]进一步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子基板、第二子基板和第三子基板,所述第一子基板与所述第三子基板通过所述第二子基板连接,所述第一子基板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第二子基板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底壁一侧,所述第三子基板位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发光二极管之间。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子基板朝向所述侧壁一侧的表面形成凹凸面。
[0015]进一步地,所述灯条组件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电连接,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底壁之间,或者,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侧壁之间。
[0016]进一步地,包括两个所述灯条组件,两个所述灯条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导光板的相对两侧。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围绕形成容纳腔,所述灯条组件、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层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0018]所述灯条组件位于所述底壁与所述导光板之间。
[0019]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背光源,以及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位于多个光学膜层远离导光板的一侧。
[0020]本技术实施例中,视角控制元件位于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面一侧,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投射至视角控制元件上。视角控制元件中的视角控制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液晶分子在控制电极和对置电极产生电场的控制下旋转,从而控制投射至视角控制元件上的光线的出光亮度和出光角度,将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发散角度较大的光线减弱或者滤除,从而明确宽视角显示区和窄视角显示区的分界,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组件的俯视图;
[0022]图2为图1中AA

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组件的光路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图6中所示背光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的俯视图;
[0031]图11为图10中BB

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灯条组件、背光源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进行详细说明。
[003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组件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灯条组件10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11和视角控制元件12,视角控制元件12位于多个发光二极管11的发光面一侧,发光二极管11发出的光线投射至视角控制元件12上。视角控制元件12包括第一基板121、多个控制电极122、视角控制液晶层123、对置电
极124和第二基板125,第一基板121位于发光二极管11与控制电极122之间,多个控制电极122位于视角控制液晶层123与第一基板121之间,对置电极124和视角控制液晶层123均位于第一基板121与第二基板125之间。
[0035]本技术实施例中,视角控制元件12位于多个发光二极管11的发光面一侧,发光二极管11发出的光线投射至视角控制元件12上。视角控制元件12中的视角控制液晶层123包括多个液晶分子,液晶分子在控制电极122和对置电极124产生电场的控制下旋转,从而控制投射至视角控制元件12上的光线的出光亮度和出光角度,将发光二极管11发出的发散角度较大的光线减弱或者滤除,从而明确宽视角显示区和窄视角显示区的分界,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0036]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实施例还以示例的方式进一步给出灯条组件的作用机理说明。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条组件的光路示意图,参考图1

图3,发光二极管11发出的光线中,发散角度较小的光线照射至视角控制元件12时,发散角度较小的光线可以穿过视角控制液晶层123,作为显示装置的背光。发光二极管11发出的光线中,发散角度较大的光线照射至视角控制元件12时,发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条组件,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视角控制元件,位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面一侧;所述视角控制元件包括第一基板、多个控制电极、视角控制液晶层、对置电极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控制电极之间,多个所述控制电极位于所述视角控制液晶层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所述对置电极和所述视角控制液晶层均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2.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组件、导光板和多个光学膜层;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灯条组件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视角控制元件位于发光二极管与所述导光板之间,多个所述光学膜层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围绕形成容纳腔,所述灯条组件、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层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灯条组件位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导光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角控制元件还包括线路层,所述线路层中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底壁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子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玉花张圆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