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陆两用泵的蜗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962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陆两用泵的蜗壳,属于水泵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水陆两用泵的蜗壳,包括进水管连接头以及叶轮安装部,所述叶轮安装部内部设置有叶轮腔,所述进水管连接头固定于所述叶轮安装部的一端,所述进水管连接头中部设置有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叶轮腔相连通;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叶轮腔相接的位置设置有进水孔,所述进水通道与进水管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连接孔之间设置有导流斜面,所述进水孔直径小于所述连接孔直径,所述进水孔在所述连接孔所在平面的投影与所述连接孔顶点相内切。在平面的投影与所述连接孔顶点相内切。在平面的投影与所述连接孔顶点相内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陆两用泵的蜗壳


[0001]本技术涉及水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陆两用泵的蜗壳。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泵以电机能否浸入水中来划分,可分为潜水泵和一般安装在液面之上的泵。潜水泵是深井提水的重要设备,把地下水提取到地表,是生活用水、矿山抢险、工业冷却、农田灌溉、海水提升、轮船调载等必不可少的抽水设备。一般安装在液面之上的泵,如:离心泵,由于大气压力及水压力降低到一定数值时会将使水汽化而泵就吸不上水,一般的离心泵的吸水扬程不会超过九米。同时,泵机组不能浸于水下。在救灾抢险工作中,泵有可能需要设置在水里取水,也有可能在一些水中不方便安装的场所可以灵活安装应用,需要设置在陆地上抽取水,另外,为了保证抢险效率,有时需要应用到远距离传输的水管管路系统中作为,而抢险活动中,不确定因数太多,现场环境复杂,所以携带的水泵最好是水陆两用,这样不仅可节约成本,同时可提高抢险效率。
[0003]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111946634A公开的一种水陆两用增压取水泵及增压泵车,水陆两用增压取水泵包括控制器、泵体和驱动电机,泵体的出水口设有单向阀和液位传感器,驱动电机设有用于检测驱动电机电流值的电流传感器,泵体设有真空水泵,真空水泵用于抽排泵体内空气使泵体内形成负压以及抽送液体实现驱动电机的冷却,真空水泵连接有进管和出管,进管与泵体连通,出管作为冷却管缠绕在驱动电机的外壳上,液位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切换开关、驱动电机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控制器用于接收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后进行比较计算,并根据比较计算结果控制驱动电机以及切换开关进行相应动作。
[0004]现有的蜗壳一般采用喇叭口设计,水由于重力作用会往下,从而在顶部进水口处容易产生空隙,产生气泡而影响水泵进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水陆两用泵的蜗壳,可以使得水平稳吸入,不会产生气泡,泵水效率高。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陆两用泵的蜗壳,包括进水管连接头以及叶轮安装部,所述叶轮安装部内部设置有叶轮腔,所述进水管连接头固定于所述叶轮安装部的一端,所述进水管连接头中部设置有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叶轮腔相连通;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叶轮腔相接的位置设置有进水孔,所述进水通道与进水管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连接孔之间设置有导流斜面,所述进水孔直径小于所述连接孔直径,所述进水孔在所述连接孔所在平面的投影与所述连接孔顶点相内切。
[0008]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叶轮安装部的侧面设置有出水流道管,所述进水管连接头与所述出水流道管相互垂直。
[0009]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叶轮腔与所述进水孔同轴设置,所述叶轮腔中安装有驱动叶轮,所述驱动叶轮的吸水端正对所述进水孔。
[0010]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出水流道管设置于所述叶轮腔的外围,所述出水流道管中部设置有分隔肋板,以使所述叶轮腔排出的水流分别进入所述分隔肋板的两侧。
[0011]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流斜面的下侧中间位置设置有导流鳍,所述导流鳍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导流鳍的顶端设置有导向圆角,所述导流鳍的顶端位于所述进水孔的中心位置。
[0012]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进水管连接头底端两侧设置有支撑架。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陆两用泵的蜗壳,包括进水管连接头以及叶轮安装部,所述叶轮安装部内部设置有叶轮腔,所述进水管连接头固定于所述叶轮安装部的一端,所述进水管连接头中部设置有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叶轮腔相连通;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叶轮腔相接的位置设置有进水孔,所述进水通道与进水管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连接孔之间设置有导流斜面,所述进水孔直径小于所述连接孔直径,所述进水孔在所述连接孔所在平面的投影与所述连接孔顶点相内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水陆两用泵的蜗壳前侧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水陆两用泵的蜗壳后侧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水陆两用泵的蜗壳剖面示意图。
[0018]图中:
[0019]2、出水流道管;3、叶轮安装部;4、进水管连接头;5、驱动叶轮;21、分隔肋板;41、进水通道;411、连接孔;412、导流斜面;413、进水孔;414、导流鳍;4141、导向圆角;43、支撑架;44、叶轮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1]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陆两用泵的蜗壳,包括进水管连接头4 以及叶轮安装部3,所述叶轮安装部3内部设置有叶轮腔44,所述进水管连接头4固定于所述叶轮安装部3的一端,所述进水管连接头4中部设置有进水通道41,所述进水通道41与所述叶轮腔44相连通;抽水时将进水管连接在进水管连接头4上,水通过进水通道41后吸入叶轮腔44中。所述进水通道41与所述叶轮腔44相接的位置设置有进水孔413,所述进水通道41与进水管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411,所述进水孔413与所述连接孔411之间设置有导流斜面 412,所述进水孔413直径小于所述连接孔411直径,所述进水孔413在所述连接孔411所在平面的投影与所述连接孔411顶点相内切。使用时蜗壳摆放时使得进水孔413位于顶部,进水孔413的顶部与所述连接孔411的顶部平齐,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连接孔411的下端要远低于所述进水孔413的下端,水流需要经过导流斜面412抬升后进入进水孔413中。而顶部由于是平齐状态,水流可以平流进入叶轮腔44中,从而顶面不易出现空腔而产生气泡,从而使得水
流吸入叶轮腔44的效率高。
[0022]优选的,所述叶轮安装部3的侧面设置有出水流道管2,所述进水管连接头 4与所述出水流道管2相互垂直。进水方向与出水方向采用相互垂直的设置,使得在进水方向上不易出现水回流而影响吸水的问题,从而保证水流一直平稳的进入叶轮腔44中。
[0023]为了保证水流平稳进入叶轮腔44中,所述叶轮腔44与所述进水孔413同轴设置,所述叶轮腔44中安装有驱动叶轮5,所述驱动叶轮5的吸水端正对所述进水孔413。叶轮腔44进水方向与进水孔413轴线平行,同时由于进水孔413 顶面与所述连接孔411顶面之间的导流斜面412也是平行于进水孔413轴线的,从而使得位于顶部的水流可以平直吸入叶轮腔44中,水流流动平稳高效。
[0024]优选的,所述出水流道管2设置于所述叶轮腔44的外围,所述出水流道管 2中部设置有分隔肋板21,以使所述叶轮腔44排出的水流分别进入所述分隔肋板21的两侧。水流吸入叶轮腔44后在驱动叶轮5的作用下将水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陆两用泵的蜗壳,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连接头(4)以及叶轮安装部(3),所述叶轮安装部(3)内部设置有叶轮腔(44),所述进水管连接头(4)固定于所述叶轮安装部(3)的一端,所述进水管连接头(4)中部设置有进水通道(41),所述进水通道(41)与所述叶轮腔(44)相连通;所述进水通道(41)与所述叶轮腔(44)相接的位置设置有进水孔(413),所述进水通道(41)与进水管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411),所述进水孔(413)与所述连接孔(411)之间设置有导流斜面(412),所述进水孔(413)直径小于所述连接孔(411)直径,所述进水孔(413)在所述连接孔(411)所在平面的投影与所述连接孔(411)顶点相内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泵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安装部(3)的侧面设置有出水流道管(2),所述进水管连接头(4)与所述出水流道管(2)相互垂直。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顺张军王欣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海骑士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